2018年经济调查报告4篇

发布时间:2018-12-29 来源:调查报告

  按照自治区党委要求,围绕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一课题,我厅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调研组,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私营经济发展较快的盟市,通过实地考察、组织企业家座谈和委托盟市外经贸主管部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认真调查了各地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现状、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和建议。

2018年经济调查报告4篇

  一、我区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区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党的xx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论述以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内党发[XX]1号),个体私营企业获得了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空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从1999年1月,国家外经贸部颁布《关于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至今,私营企业积极进军外经贸领域,成为我区对外开放和外经贸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截止XX年底,我区私营企业达34706户;注册资金277.93亿元,从业人员420570人;其中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有561户;XX年全区私营企业实现总产值89.73亿元;入库税金3.7亿元。全区私营企业中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有608家(其中288家为边贸企业),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1.75%;从业人员42731人;注册资金24.2亿元;XX年进出口额10.6亿美元,占同期全区进出口总额的42.9%,其中进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117家,进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40家。

  我区私营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制环境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法制环境明显得到改善,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xx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论述写入了国家根本大法。XX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实施。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按照wto规则,从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的实际出发,相继清理了有关政策、法规,大幅度削减政府审批项目。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战略的高度出发,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领导小组,设立了办事机构;继在1995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之后,1998年又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通知》;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XX年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自治区各部门、各盟市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鼓励措施。这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和改革措施的落实,极大地改善了私营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我区外向型个体私营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外向型私营企业在进出口配额、出口退税、经贸洽谈活动、参展摊位的分配上享受着与国有外贸企业同等待遇,并且同样获得国家、自治区扶持外贸发展各项资金的支持。到XX年底,我区外向型私营企业获得西部外经贸发展资金支持的企业39家,支持金额2365万元,占全区可使用额度的30%;获得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的企业共134家,支持金额910万元,占全区可使用额度的40%。

  (二)企业数量增加,实力增强

  1998年以前,我区从事外经贸个体私营企业为零。从1998年为第一家个体私营企业取得进出口经营权后,个体私营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1998-XX年五年间共有414家私营企业获得了进出口经营权,年均递增23.3%。在私营进出口企业大量增加的同时,私营外贸企业的实力明显增强。XX年进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21家,进出口总额4.98亿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20%。

  (三)外贸进出口额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区私营企业外向型经济总量明显增长、规模有所扩大、实力不断增强。许多私营企业通过努力增加资本投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XX年私营企业完成进出口额8.35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额的31.9%;XX年完成8.6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额的42.3%;XX年完成10.6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额的42.9%;3年出口额年均递增13.4%,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四)生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随着私营经济的日益扩大,企业经营领域明显拓宽,产业分布渐趋合理。目前,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企业中,从事第一产业的8家,占1.3%;从事第二产业的232家,占38.2%;从事第三产业的368家,占60.5%。国家放宽进入外贸领域的所有制性质限制后,流通性私营企业比重有所扩大,改变了以往外经贸领域私营企业主要为生产性企业的单一格局。一些盟市还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外向型私营经济规模,在鄂尔多斯、乌海、包头地区的硅铁生产企业较为集中,目前生产能力已达到95万吨,占国内硅铁生产总量的19%。因近年国际市场硅铁价格上涨较快,利润较高,新三维、鄂尔多斯等都在扩大生产规模或开工建设新的硅铁生产项目,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规模扩张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市场硅铁的价格走向。此外,呼伦贝尔、满洲里一带的对俄森林采伐和蔬菜出口;通辽、赤峰的杂粮杂豆出口;包头的稀土;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巴盟的绒毛及其制品出口等也均形成了一定规模,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五)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XX年,满洲里市私营企业进出口额9.96亿美元,实现税收6800万元,占当地财政收入的21.3%,外贸依存度为491%;二连浩特市私营企业进出口额1.66亿美元,入库税金3034万元,占当地财政收入的26.9%,外贸依存度为895.8%;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私营企业进出口额3280万美元,入库税金2100万元,占当地财政收入的19%,外贸依存度为165%。全区私营企业通过购买、兼并、参股、租赁等形式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在吸纳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和促进社会服务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个体私营经济为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边境口岸城市发展经济树立了成功的典范,而鄂托克旗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无疑会给我们更大的启迪。

  (六)在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区外向型私营企业在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截止XX年底,我区境外投资项目11个,占全区境外投资项目的33.3%,投资额336.3万美元,占全区境外投资额10.6%。鹿王集团分别在蒙古、马达加斯加、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公司5个,投资额累计1543万美元。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分别在马达加斯加、蒙古、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公司7个,投资额累计196万美元。

  二、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私营企业在外经贸领域已经显示出强大活力和勃勃生机,对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全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私营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甚大

  我区外向型私营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沿海发达地区、江浙一带相比,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差距甚大。沿海私营经济已率先完成了第一次资本积累,正在进行以技术创新为主的二次创业阶段。浙江省XX年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量的三成,成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上海市有外贸经营权的私营企业已增加到XX家,XX年出口额同比增长了6倍,成为上海外贸出口的一个新亮点。我区私营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虽然呈现出良好态势,但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企业数量仍然偏少,进出口总量仍然偏小,真正形成规模和实力的大集团、大公司不多。XX年私营企业进出口占全区gdp比重仅5%,私营企业出口总额仅1.3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15.3%,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不大,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

  调研中私营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就是资金筹措困难。私营企业一般都是通过自筹资金办起来的,家底原本不厚,加上贷款受到种种限制,因此很难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从私营企业资金筹措的主要来源看:70%以上的企业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和内部职工筹措,只有30%左右的企业靠银行贷款筹措。筹资融资难是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据资料显示,私营企业贷款满足率仍然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处于最难获得贷款的部分。私营企业常常因出口退税滞后,占压大量流动资金而无法进行原料收购,组织正常的生产运营,有时会出现有出口订单而不敢接、产品有市场而无力生产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规模小、进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低

  从整体说,我区私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户均进出口仅174万美元。多数企业属传统产业,小化工、小建材、低档服装加工占较大比重,高新技术、机电企业少,只占全部私营企业的0.5‰。私营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还很落后,生产工艺粗放,科技含量低,高科技产品更是凤毛麟角。XX年我区私营企业出口商品中,无毛绒出口1856万美元、硅铁出口1468万美元、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2805万美元、肉食品出口1108万美元、蔬菜出口598万美元,占全部出口额1.28亿美元的60.9%;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出口额仅611万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0.03%。从进口商品分析,主要以进口资源性商品为主,其中原木进口27158万美元、铜矿砂进口8569万美元、纸浆进口6070万美元,3类商品合计占全部进口额9.32亿美元的44.6%。

  (四)外经贸专业人才匮乏,企业管理较为落后

  由于缺乏外经贸专业人才,许多私营企业对国家对外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国际贸易规则、惯例了解不多,对产品报关、出口退税、外汇结算等业务操作规程知之甚少,虽然产品在国际上有市场,企业却无法组织正常的对外贸易活动,常常通过委托别的外贸公司或临时聘用一些熟悉外贸业务人员开展相关出口业务,无形中增加了生产运营成本,从长远看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除鄂尔多斯、鹿王、华蒙金河等一些大企业外,大多数私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还未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有的还延续着“家族式管理”、“生产队长式管理”和“小作坊式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和发展眼光,常常注重追求短期效益,缺乏开拓长期稳定国际市场的意识,很难适应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要。

  (五)信息不灵,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经济已经逐渐迈入成熟阶段。在如此发达的信息社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企业信息更新是日新月异的。而我区大部分私营企业自创业之始即存在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上的不合理,很难和外贸联系在一起。这种先天性不足,客观上造成企业只会生产,不会核算,只顾销售,不计成本。企业由于缺乏获取信息的方法、渠道和手段,使企业难以把握相关技术,在新经济浪潮面前,传统产业升级缓慢,产品雷同单一,在全国叫响的知名品牌不多,缺乏市场竞争力,整体经济质量不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六)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

  有些地区、有些部门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思想认识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太适应,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还不敢放手发动、放开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我区乌盟有很多从事肠衣生产外销企业,长期以来,肠衣一直按照农畜产品对待,享受13%的增值税率。从1998年开始,国家把肠衣加工企业作为工业品加工企业对待,将肠衣产品类推为工业品,增值税率相应提高到17%。之后河北、新疆等肠衣主产省区从扩大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及保护地方民族工业的角度出发,仍将肠衣产品作为农产品对待,仍实行出口征13%退13%的零税率政策,而我区则实行征17%退13%的差额税率政策,不仅使我区肠衣生产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很多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直接影响了我区肠衣产品的出口,而且使更多在乌盟投资兴办类似肠衣产业的投资者望而却步。此外,在出口企业征收所得税方面,今年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二连浩特市也出台了各自的征收办法,出口企业反响较大,是否可行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

  三、对策和建议

  尽管私营企业进入外经贸领域时间很短,但其所做贡献之大,生命力之强是勿庸置疑的。外向型私营企业就像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优点与缺点同样明显,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呵护。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发展外向型私营经济的认识

  党的xx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问题上,必须大胆地解放思想,真正破除姓“公”姓“私”的狭隘思想观念,彻底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大力解除阻碍非公有经济发展的种种束缚。长期以来,外经贸领域一直是公有制经济独领风骚,从1999年我国的外贸出口才向私营企业放开,虽然私营企业整体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但发展速度很快,到XX年底全国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企业已超过4万家,进出口增幅大大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已成为我国外贸领域一支重要的力量。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讲:“XX年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出口仍然有大幅度提高,这是因为民企出口占了很大份额。由此来看,如果民营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地发展,中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是不成问题的。”出口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理应得到高度重视。私营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必须加快发展私营经济。在外经贸领域,私营企业是我区扩大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要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大力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放开手脚,积极扶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内贸与外贸相互融合、相互发展,推动我区经济尽快形成“两条腿走路”的新格局。

  (二)进一步改善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环境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封建残余思想影响,较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在竞争中属弱势群体,一个地方投资环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地方私营经济的发展快慢,影响着这个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投资环境也是生产力。自治区党委把XX年确定为“环境建设年”,并在全区范围内积极开展“大力解放思想、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培训教育活动,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抓好法制环境建设、政策环境建设、行政服务环境建设、市场环境建设和诚信环境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内党发[XX]1号)、《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内政发[XX]16号)和《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决定》(内党发[XX]1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要进一步放宽政策,放手发展外向型私营经济,按照《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除国家明令禁止的外,对发展私营企业要做到“五不限”,即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领域、不限经营规模。计划、商务、财政、税务、土地、电力等部门要积极为外向型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在立项、进出口经营权、资金支持、出口退税、用地、用电等方面与国有、集体企业一视同仁,对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初期在政策上应予以适当倾斜。要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私营企业的收费项目、标准进行认真清理。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和未经自治区级以上政府批准的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对超过规定标准的收费也要予以纠正。应积极推广乌海市建立《收费明白卡》制度的成功做法,坚决制止“三乱”行为,切实减轻私营企业负担。

  同时,应切实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统计等各项制度,自觉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公平竞争,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法律法规。

  (三)加强对外向型私营企业的财政与金融支持

  在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扶持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同时,自治区设立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资金在使用上应适当对外向型私营企业予以倾斜,每年安排一定比例担保资金。同时应借鉴广东在扶持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的成功做法,尽快建立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贴息资金,鼓励各商业银行扩大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规模,缓解私营企业出口退税难问题。从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资金,设立自治区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广东省从XX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元),资助外向型私营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展销会,采用国际标准,申报国外知识产权,建立国外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开展进出口业务培训等。要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要求和国家有关部署,积极探索适合市场需要和我区特点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模式,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外向型私营企业提供担保,鼓励企业之间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对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业务的收入,按照国办发[XX]59号通知的有关规定办理,3年内免征营业税。

  (四)进一步加大对外向型私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各级管理部门要在切实落实好国家、自治区扶持私营企业发展有关优惠政策的同时,按照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进一步废除或修改不利于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与管理规定,构建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与管理平台。凡是申办外经贸经营权的私营企业,条件一律放宽,降低一切收费标准,企业注册资本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应允许其分期注入,首期注入资本可放宽到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10%,最低注册资本金可降低为5万元。对经营规范、具有发展潜力的外向型私营企业,在科研项目申报、技改贴息、信贷担保等政府专项扶持资金使用、进出口配额和出口退税等方面,在国内外经贸展洽活动摊位等资源的分配上应有适当的政策倾斜,积极帮助企业渡过初创时期的各种难关。对已具备一定实力和规模的外向型私营企业,要鼓励其实施品牌战略,在国际市场上注册商标,申请专利,争创名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我区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鄂尔多斯集团,目前在国外有7个销售公司,在美、英、德、法、俄等国建立了26个专卖店,年均出口“鄂尔多斯”品牌羊绒衫16万件以上,从XX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投入3000万美元努力把“鄂尔多斯”打造成一个国际知名品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外经贸、外汇等部门应当予以足够重视,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各方面的支持。

  (五)继续放宽外向型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

  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宽外向型私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领域。除国家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积极引导私营资本加快进入。鼓励和引导外向型私营企业投资我区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扩大我区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份额,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积极探索和推进在电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旅游和体育等领域引进私营投资。依托我区口岸优势,扶持有实力、有条件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我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参与对俄蒙的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大力拓展俄蒙市场,进一步扩大向北开放。

  (六)加强外经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外向型私营企业管理水平

  人才是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人才匮乏是制约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外经贸、税务、海关、商检等管理部门应协同配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外向型私营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引导企业全面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熟悉世贸组织规则,严格按照规则行事,进一步提高企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企业的进出口经营行为。要提高企业管理者运用世贸组织规则规避国际市场风险的意识,引导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保认证、出口信息体系等工作,使企业通过高质量的产品、良好的信誉和规范的经营行为拓展国际市场。同时,要积极引导外向型私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内部管理机制、经营机制、人才机制和创新机制,充分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运用现代管理模式,使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七)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社会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要根据实际需要,扶持建立非公有制经济服务机构,联系和引导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投资融资、贷款担保、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展览展销和法律咨询等服务。地方贸促会、商会及各类协会应加强与外向型私营企业的联系、沟通和业务指导,为私营企业搭建通向国际市场的平台。政府部门要加快行政制度改革步伐,将部分职能(如贸易促进或投资促进)交由相应的中介组织承担,在给予中介组织一定资助的同时,对其执行效果进行监督和检查,以提高中介组织的活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经济运行形势状况分析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累积效应下,全市经济下滑势头有所趋缓,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工业生产仍处于调整中,市场需求不足状况仍在进一步发展,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开局较好,畜牧、水产生产稳步增长。

  一季度农业生产开局较好,农、林、牧、渔各业呈现全面增长的态势。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副渔业产值34.92亿元,同比(按可比价格下同)增长5.49%,其中,农业增长7.53%,林业增长4.96%,牧业增长4.92%,渔业增长3.87%。种植业中蔬菜产值增长7.53%,畜牧业中家禽产值增长12.44%。一季度,全市出售及自宰的肉禽达1333.06万只,禽肉产量达1.94万吨,同比增长14.45%。全市肉类总产为10.3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8.2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90%和6.86%。

  (二)工业经济低位运行,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我市工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市工业均处在低位运行状态。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8亿元,同比增长15.15%,比上月回落了16.86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5.17亿元,增长16.7%,增幅比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7.0个百分点。但与去年11月、12月大幅下滑的情况相比,出现了一些好转迹象。

  一是部分行业生产有所回升。一季度,全市36个行业有28个行业完成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20个行业完成产值增幅达两位数(不考虑价格因素),一些主要行业增速仍然较低。

  二是**石化效益有所好转。1—2月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2.55,比去年同期上升37个百分点,工业效益整体好转,主要是**石化效益有所好转所致。1-2月,中石化**分公司实现利润1.1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3亿元,实现利税近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成多,去年同期利税为负。

  从工业目前存在问题看,我市工业生产形势仍然较严峻,主要表现为:

  一是支柱产业生产降幅过大,经济恢复任务仍然艰巨。一季度我市石油加工炼焦业下降32.7%、电力生产供应业下降9.12%。另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仍处于低速增长。由于我市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生产下滑或低速增长,直接导致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大幅缩水,给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增加了较大难度。

  二是企业开工明显不足,企业用电量持续下降。一季度部分企业处于设备运转较低的状态。反映企业生产的重要指标用电量明显下降,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为41641万千瓦时,比上同期下降20.95%。1—3月份用电量为114571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1.51%,这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状况仍很困难。

  三是工业品出口受阻严重,产销衔接水平降低。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为159.44亿元,同比仅增长2.03%,其中出口交货值为9.87亿元,同比减少7.17%,这是近年首次出现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3.76%,同比下降3.65个百分点,销售不畅问题依然存在。

  四是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回落,市场需求仍显不足。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延续降势,3月份下降9.32%,降幅比上月扩大0.77个百分点。一季度平均下降8.7%(去年同期为上涨6.19%),比全省低1.9个百分点。价格的持续下降,反映出相关产品需求仍然相对不足,前期产能过剩矛盾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工业生产增长明显受到外需下降的抑制。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房地产投资出现下降。

  1—3月份,全市城乡50万元以上及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即城镇50万元以上、农村非农户50万元以上及房地产开发投资,下同)72.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4%,投资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增幅较上月下降6.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去年1—3月投资增幅为62.2%,是XX年月度增幅最快的月份)下降28.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5.87亿元,同比增长27.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50亿元,同比下降16%;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6.95亿元,同比增长45.5%。其运行主要特点:

  一是在建投资项目增多。今年1—3月份,全市城乡50万元以上在建投资项目100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47个。

  二是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从投资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5亿元,同比增长54.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7.01亿元,同比增长39.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3.15亿元,同比增长17.1%,占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3.6:50.8:45.6。

  三是县域投资增长较快。八县(市)投资完成50.15亿元,同比增长32.6%,城区完成投资22.67亿元,同比增长21.5%。

  四是房地产投资下降。从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情况看,今年1—

  3月完成投资比去年同期下降15.2%。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碧桂园完成投资4亿元,导致去年同期基数高。从商品房销售情况看,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7.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6%,销售额为11.14亿元,同比增长83.2%。

  投资存在主要问题是新开工大项目少。今年1—3月新开工项目355个,均为亿元以下项目。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分别为47.56亿元、18.48亿元,与去年同期比分别增长6.7%、31.7%。

  (四)物价继续走低,消费市场增势逐步减缓。

  自去年5月份以来,我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逐月回落,至今年2月份同比上涨仅为0.2%,3月份则进一步演变为下降1.6%。从八大类商品看,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价格分别上涨0.1%、4.3%、0.6%和0.1%;烟酒及用品、衣着、交通和通信、居住等价格分别下降0.7%、2.5%、0.1%和9.7%。

  3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6亿元,增长15.4%,增幅比上月、去年同期分别回落4.3个和3.35个百分点,为XX年8月份以来最低水平。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95亿元,增长19.3%,增幅比上月、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6个和1.6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农村消费市场回落快于城市。3月份,县及县以下市场实现零售额为3.85亿元和6.25亿元,分别增长8.8%和14.0%,分别比上月回落8.1和4.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与上月相比,零售业增幅回落4.1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幅回落9.1个百分点。从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增势初显减缓迹象。

  (五)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减少,居民收入、在岗职工工资增势趋缓。

  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19.48亿元,增长3.9%,增幅比上月提高4.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9.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23亿元,同比减少4.2%,比上月、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7个和38.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4.37亿元,同比减少16.5%。

  受企业效益下滑影响,职工工资增幅放缓,加之部分企业裁员,影响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66元,同比增长8.1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8.78个百分点,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减少7.64%。一季度,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5460元,同比增长14.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8个百分点。

  (六)外贸出口严重受阻,外商直接投资下降。

  1—2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6699万美元,下降3.71%,其中,出口4813万美元,同比下降15.29%,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市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其原因是金融危机对我市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逐步显现,目前我市一部分外贸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出口数量下降,资金回笼放缓,经营利润下滑。一季度,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合同利用外资3179万美元,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4026万美元,同比仅增长1.7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减少6.3%。

  相关数据表明,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仍在继续恶化,全国经济尚未出现明显转暖迹象。从我市一季度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中央和地方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很大,但市场需求不足状况仍在发展。

  二、几点建议

  当前,**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机遇与困难并存,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发展中寻求突破,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发展,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奋斗和不懈努力。我们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一)扩大投资保增长。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继续把投资拉动作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一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投资项目。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进“笼子”,争取更多的国家项目资金对我市的支持。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固树立“项目立市”的理念,依托基础产业引进大项目,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企业集团,突出抓好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有重大拉动作用的产业项目,招大商、引巨资,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要加大民间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对民间投资的引导,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促进民间投资加快发展。四是优化投资结构。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调整投资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大项目资源,促进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项目投资水平,以大项目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跨越式发展,推进经济快速增长。五是确保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的投入,以起到维持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改善低收入者生活条件、扩大消费的目的。在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和投入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房地产价格向合理水平过渡,缓解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困难,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促进房地产业走上平稳、健康、良性发展轨道。

  (二)抢抓工业稳大局。要继续把发展工业作为振兴**的核心任务,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立足现有基础,突出发展石油加工、精细化工、汽车配件、建材、医药、纺织服装、造船、食品等支柱产业,快速壮大其规模和竞争力,着力构筑支撑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产业体系。二是不断壮大规模经济,加快扩张优势企业,按照优势优先、扶优扶强的原则,从化工、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纺织服装、造船等行业进行评估和筛选,积极培育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采取企业上市、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协作配套、产品延伸等多种手段,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形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公司,增强核心企业对全市工业的支撑带动作用。三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提高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保障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四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联动政府、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构建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增强创新能力。着力从企业内部挖潜增效,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内部效益,提高企业自主生产能力。五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要切实落实好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进一步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抓住央行“两率”下调,银根松动的机遇,充分发挥商业银行获准新增信贷额度的“解困”和“扶持”作用,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三)提振需求增活力。要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奠定基础。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要尽快完善社保,加大财政补贴,增加就业机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完善和用好消费政策,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二是完善消费设施,提升消费市场。要在合理规划城市商业网点,改造提升大型综合商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大卖场等新型流通业态的基础上,活跃城乡流通,培育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切实抓好“家电下乡”及配套措施的完善。重点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的机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三是提高消费层次,培育消费热点。要鼓励中高收入阶层扩大消费,用政策合理引导住房、汽车、通信等消费,全面拓展信息、教育、文化、旅游、健身休闲等消费领域。

  (四)稳定出口促发展。虽然**市外贸依存度不高,但对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和间接带动作用不可低估。我们应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大调整和产业大转移以及国家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稳定和扩大外贸出口。一是培育壮大进出口企业主体。继续抓好企业数量的扩张,逐步提升企业的经营素质,加大培训和扶持力度,尽快提高经营水平和效益,帮助中小出口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二是在保住现有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精心组织好各种展会活动的贸易促销,增加在手合同,扩大贸易量;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主动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出口促销;大力推广电子商务,扩大网上贸易。

  (五)统筹城乡促和谐。近年来,我市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可喜变化,一些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弱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速度和效益均所提升。同时,城区经济有了明显的提升,城区的发展不断加快,今后一段时期,有可能是我市城区高速发展期,目前县域和城区经济的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竟相发展、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对保持全市经济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积极发挥县域和城区两个增长极作用,不仅有利于克服金融危机带来影响,也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保持各县(市)区加快发展的激情。注重引导各县(市)区既注重经济的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更注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县域和城区经济发展。

关于改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实现“规模推进年”的各项任务目标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协调组织人大内司委、市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走访市直有关部门,深入县(市)区,对我市经济建设的政策、法制、服务等环境建设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一、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

  年初以来,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经过市、县(区)两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积极推进和整治,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优惠政策逐步得到了落实,“三乱”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逐步规范,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促进了市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1、领导重视层次高,推进力度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的经济南市展环境工作。年初发绥发[XX]3号文件下发了《全市整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时间步骤,保证措施和要达到的目标。二月份,市委市政府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市集中整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此外市人大、政协召开的“两会”上、市纪委四次全会和市本级规模推进工作会议等大型会议上,市级几大班子都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做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由书记为组长,主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题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推进办公室。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组织体系,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宣传教育工作抓得实,舆论氛围浓。一是全市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全社会参与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二是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提高了领导者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三是强化了对公务员、企业厂长(经理)wto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四是加强了对青少年法制教育,从基础、源头上预防了犯罪,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3、法制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纪检监察机关加大了对影响经济发展的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上半年,全市共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64件,处分89人。法院加大了执法和审判工作力度,对涉及经济犯罪的案件做到了从快从速处理。全市法院系统XX年共受理各类案件29,256件,审结28,508件,结案标的额达5.54亿元。两年来全市法院为企业减缓免诉讼费20多万元,减负3亿元。检察院加大了对各类犯罪的查处力度,加强了对经济案件的诉讼监督,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XX年,共办理国有资产流失案件6件,提起抗拆100多件,查办经济犯罪120件,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公安部门加大了“打黑除恶”和对经济案件的侦破力度,有效地震慑了犯罪,规范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工商、税务、环保、交通、城建等其它行政执法部门也都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制定了多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受到群众好评。

  4、服务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全市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双评活动,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承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和行业形象。各地进一步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规范了审批行为,减少了审批环节,普遍实行了“一站式”办公。各县(市)区还强化了对服务中心的投资建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庆安县实行了行政机关审批事项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全市在各行业开展了治乱减负工作,对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对域外企业实行零干扰、免打扰。XX年,市本级仅为三精药业、银娃乳业、客运枢纽工程减免基础建设配套费400万元,减免排污费38万元。各地还深入开展了对行政执法的评议监督工作。庆安县的季度评议,肇东市的全行业评议,都是成功的范例。通过评议,对执法部门形成了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促进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5、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对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全市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企业和外商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文件148份1340多条;共清理文件3000余份,废止制约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60多份。肇东市制定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六项制度》、《肇东市创建优良发展环境“十条禁令”》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庆安县先后出台了《庆安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庆安县鼓励房地产开发优惠政策》等,极大地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对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放宽,特别是对进入开发区的企业,在办理手续、土地使用、税费收缴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优惠。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上半年,全市共引进项目226个,到位资金11.9亿元,同比增长7.2%。宽松的投资环境,为实现规模推进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动力支持。

  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市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不强,执法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地方存在说功好、做功差,喊的多、干的少,上热下冷现象。有些行政职能部门轻管理、轻服务,存有较严重的以罚代管,只罚不帮的现象,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处罚,服务就是收费,导致管理职能弱化和执法目的扭曲。有的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文明执法意识不强。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言行粗鲁,态度冷、横、硬、冲,勒拿卡要报等不正之风较为严重,该办的事顶着不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拖着不办,可这么办可那么办的事卡着不办。有的部门队伍建设抓得不力,对职工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素质差,不懂政策,不熟业务,甚至违法违纪。

  二是行政管理体制不理顺,给部门执法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也导致“三乱”加剧,加重了企业负担。如审计部门,由于双重管理体制的束缚,对地方政府和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审计监督受到了很大限制,难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还有一些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问题。我们现行的管理体制,存在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人员比例过高。据调查,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额拨款的3763人,自收自支的3097人,差额拨款的2730人。这些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为了保开支,想方设法加重收费。还有的个别单位自行制定收费标准,确定收费项目,使“三乱”现象久禁不止,企业负担减而不轻。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个别地方参与竞争,背离了市场经济规律。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规则应当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便我们有些政府部门还不适应驾驭市场经济规律的工作方法,不能为企业搭台唱戏,造成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不平等竞争,违背了市场规律。

  四是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不够。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纪检部门的纪律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这些层级监督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还须进一步加大力度。目前,这些监督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一些违法违纪问题惩处的力度不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

  五是基础设施及公共环境建设投入不足,硬环境建设滞后。据调查,XX年市本级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费用3000万元,占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9亿元的15%。全市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204元,在全省排第8位,处于下游。南方一些发达城市的开发区已经实现了“九通一平”,可我们现在只达到“六通一平”,个别县(市)“三通一平”也没有达到,而且标准较低。全市现有城市绿地面积仅2432.5公顷,占建成区面积的17.6%(国家现定中等城市为35%)。学校、医院、公园、商店、宾馆、饭店等公共环境建设与发达城市比,明显落后。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通过调查分析,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观念滞后。由于在一部分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中存在较严重的全局与局部利益错位、管理与服务职能错位,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思想上存在误区,没有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和“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的观念,不能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抓环境建设,因而导致政府某些部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职能弱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二是部门利益至上。有些有行政执法执罚权的职能部门,为了本部门利益,为了小集团或个人利益,在行政执法中,违规执法、越权执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收乱罚,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到位。在一些部门和单位,行政审批事项该下放的没有下放,该精简的没有精简,对保留的审批项目缺乏严格规范,审批环节过多,审批程序过于繁杂。一些过时的政策,没有及时清理、修订,个别地方还存在用已经明令废止的政策文件收费的现象。四是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部门为纳税人服务,纳税人有权力监督政府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市情,狠抓当前,着眼长远,摆正局部和整体、管理和服务、监督和扶持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重点应抓好以下工作:

  1、抓领导,确保政令畅通。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如何,关键在领导。因此,各级领导要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研究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办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条条部门的领导,要进一步深化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放宽经济发展环境会影响部门、条条发展的误区中走出来,舍小家,顾大家,切实做到放水养鱼,真正树立起“发展是硬道理,改善环境是前提、是关键”的思想,按照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和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题推进组下发的《全市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的要求,锛住总体目标,扭住“八项任务”,紧跟阶段步骤,认真做好整治推进工作。

  2、抓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把该减的审批项目减下来,把能减化的审批环节减下来,公开收费罚款标准,规范行政行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意识,对审批、收费、执罚、检查等行政执法行为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实施和办理,切实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严格监督、规范公务和管理活动。要继续深入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市县两级政府都要建立“政务超市”,推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制等项制度,将行政审批、收费、政策咨询等事宜都纳入到政务超市中来,以此建立起办事高效、服务周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长效运行机制。在搞好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要积极探索行政制度的改革,理顺开支渠道,逐步减少自收自支人员。大量事实充分说明,只要存在靠罚没收入解决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问题,经济发展环境就很难宽松。

  3、抓服务,着力提高工作效能。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要在搞好服务和提高效率上下功夫。一要认真清理废止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制定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更加优惠的政策,对该调整的政策文件要及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布,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二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对各项制度、规定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解决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以及刁难勒卡、政令梗阻等违规违纪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三要减轻企业负担。严格禁止有关单位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保护企业合法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要建立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制度,减少到企业检查的次数,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条件,加大服务和扶持力度,主动加强与企业和投资者的联系,积极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各项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抓落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建立起以纪律检查委员会为核心的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统一监督系统,形成有效配合、协同并进的运行机制;各级党政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组织力量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亲临一线,解决具体问题;要加大对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和整顿力度,依法取缔市场垄断、地方保护等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诈骗、制假售假、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纪检、监察部门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要一查到底,严肃追究;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双评”工作,进一步改进评议方法,完善评议程序,严肃评议纪律。

  5、抓教育,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和业务素质。一要加大对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不经过业务技能培训的,不能安排上岗。二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对一些经济杠杆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要着力解决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要砍掉那些为安排子女就业、送人情而设置的机构和岗位,实行全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三要加强对干部的业务考核,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全面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献身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过业务考核达不到要求的,要从执法岗位上撤下来。

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市工商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四个统一”的要求,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商标监管执法服务职能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建立“三方联动”工作机制,打牢商标事业发展基础

  按照总局领导提出的商标事业发展要坚持“一个依靠、四个借助”的指导方针,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市工商局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工商部门为主导、商标代理机构参与服务的商标发展“三方联动”工作机制。

  一是实行申请商标注册目标任务责任制。落实“xx”期间市商标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每年申请商标注册不少于件,并分解落实到各分县局,同时在个乡镇工商所推行“一所一标”制度,与其他工商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二是开展“商标代理诚信单位”评选活动。底,组织在全市家商标代理机构中首次评选出了家商标代理诚信单位,并在社会上公开表彰宣传,充分发挥其在商标事业发展中的中介服务、工商助手和联系企业桥梁等作用。

  三是推行《商标注册建议书》制度。从开始,通过登记注册窗口或委托商标代理诚信单位向企业经营户免费发送《商标注册建议书》,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引导企业积极申请商标注册。三年来,累计发送万多份建议书。

  四是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各商标代理机构每季度向市局报送《商标注册申请情况季度统计表》,以便于工商部门及时、准确掌握商标注册申请情况,各工商机关同时向商标代理机构通报企业经营户登记注册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五是实行商标注册补助奖励制度。积极协调高新技术和经济技术两个开发区管委会安排专项经费,实行商标国际、国内注册补助奖励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创立、注册、运用、保护自主商标品牌。

  三方联动工作机制运行年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新申请注册商标件,超额完成规划任务的%以上,是前年商标注册申请总量的倍;农产品商标注册申请量每年在件以上,是目标任务的倍。截至底,全市共拥有注册商标件,其中农产品商标件。

  二、强化教育培训和宣传推广,着力提高全社会的商标意识和商标监管执法服务能力

  一是开展基层执法干部全员培训。适应“两费”停收后基层工商所面临的新形势,上半年,由市局统一组织,对全系统基层监管执法人员进行了商标执法业务知识全员培训。共举办培训班期,培训商标执法人员多人。

  二是创新培训形式。依托“远程培训系统”,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网上商标监管培训学校”,设有商标法律法规查询、问题解答、外埠信息、案例分析等8个栏目,方便基层执法人员自主学习。每半年组织一次网上商标典型案例分析研讨,编印《商标监管执法工作手册》,发给全体商标监管执法人员,作为工具书使用。

  三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活动。利用每年的“3·15”、“4·26”活动,组织开展商标维权法律咨询宣传;在《都市报》举办《商标法》知识竞赛,在广场地下通道设立市驰著名商标展示长廊;协调市财政拨付专项经费万元,在《日报》开设了“市著名商标企业展示专栏”,截止目前,已经刊登期。

  四是强化企业的商标法律培训。20年以来,共免费举办商标国际注册、培育驰著名商标、商标规范使用和管理等专门知识培训班80多期,培训企业商标管理人员多人次;开办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培训班期,培训多人次。

  三、落实“四个统一”要求,推行商标监管行政指导工作

  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统一部署,落实“四个统一”要求,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月,市工商局研究提出了在履行商标监管执法职能中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种主要形式:

  (一)发送《商标注册建议书》;

  (二)推行“一所一标”制度。即72个乡镇工商所每年帮助辖区内的农民、涉农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一件商标,推广“公司+商标+农户”的经营模式,落实商标富农工作;

  (三)与商标代理机构交流共享信息资源;

  (四)发送《注册商标规范使用指南》;

  (五)发送《申报认定驰(著)名商标意见书》;

  (六)告诫提示,发送《商标法律告知书》;

  (七)预警提醒,避免不必要的商标权益损害;

  (八)纠纷调解,柔性服务;

  (九)发送《商标策略提示书》,挖掘商标潜在价值;

  (十)劝导企业开展商标品牌广告宣传工作。目前,行政指导工作正在全系统推广落实。

  四、积极培育商标品牌,加大商标专用权行政保护力度

  一是建立驰著名商标培育计划梯队。制定了驰著名商标培育计划,建立了培育梯队,实行动态发展机制。各分县局按照市局下达的培训计划,健全培育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并列入年度目标任务,纳入目标考评。出台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支持企业科学

  发展的意见,对驰著名商标企业实行免检制度;建设名称号与驰著名商标共享数 据库,避免名称登记与驰著名商标的冲突;对侵犯驰著名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全市各级工商机关做到随时申诉举报、随时受理、随时发现、随时查处。20年以来,新认定市著名商标件、累计拥有市著名商标件;获认定省著名商标件、累计拥有省著名商标件,认定中国驰名商标件、累积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件。

  二是发挥工商所的主力军作用。“两费”停收后,市工商局及时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商标执法办案工作强化商标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确定了以市局为指导、分县局为骨干、工商所为主力的三级商标执法办案体制。要求各工商所把保护商标知识产权作为履行职能的主要内容之一,安排商标监管执法专职人员,增强执法办案力量,担当商标监管执法的主力军。建立并落实工商所、市场开办单位、经营户“三位一体”的商标日常监管新机制,把商标监管列为市场巡查的重要内容,加强日常监管,落实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市场开办单位和经营户的行业自律作用,建立注册商标有效使用、依法保护、规范管理的长效运行制度。实行商标执法办案年度目标任务管理制度,将商标执法办案、任务下达到各分县局、分解落实到工商所,切实把商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责任落到实处。

  三是与知名商标企业开展联手打假维权。将驰著名商标、出口品牌、涉外商标、涉台商标、涉农商标、地理标志商标等作为注册商标保护的重点对象,制定了与知名商标企业开展联手打假维权的工作制度。在全市各级工商机关和户知名商标企业设置打假维权联络员,并发布在红盾网上,建立联手打假维权工作机制。知名商标企业如遇注册商标被侵权假冒,可及时向工商部门投诉举报,提供线索,并协助工商部门鉴别侵权产品、查处侵权行为,提高打假维权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于知名商标企业提出的打假维权投诉举报,工商部门优先受理、快速出击、及时查处;涉及跨地域的侵权假冒行为,则发挥全国工商系统各地区商标行政保护协作网的作用,派人或发函请求外地工商部门协查,帮助知名商标企业跨市、跨省、跨境开展商标打假维权;各分县局定期向企业提供打假维权政策法律和其他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收集、分析侵权假冒信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提高依法维权的意识。

  经过全系统商标监管执法人员的艰辛努力,20年以来,市工商局共查办各类商标违法案件件,罚款万元,其中商标假冒侵权案件件、一般商标违法案件、涉外商标案件件、驰(著)名商标案件件。

相关推荐

辞职报告 实习报告 述职报告 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工作报告 自查报告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怎么写调查报告格式调查报告作文问卷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事故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范文尽职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模板行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模板环境调查报告企业调查报告大学生调查报告教育调查报告实习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