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15 来源:调查报告
【推荐】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合集5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调查报告6篇,欢迎大家分享。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上班务工,在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 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是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也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以至于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针对留守儿童种种问题,我们特成立“辋川镇闫河小学留守儿童研究小组”,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的大力帮助下,在各位教师和家长的通力支持下,在全体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留守儿童问题不断地尝试和探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备了结题条件。现将我们的研究情况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一、 当地留守儿童现状
辋川镇闫河小学(教学点)地处蓝田县城南十公里处,距国道G40西商高速辋川站出口300米,涵盖接收相邻4个行政村适龄儿童,学校下设2个教学班(一、二年级),在校学生总人数32名,其中留守儿童13名(7男6女),占学校总人数41%。这些留守儿童中,有特殊的几位,包括1名残疾儿童(小儿麻痹症症患者),3名单亲儿童和1名母亲残疾儿童。由于当地主要依靠种植白皮松为经济来源,壮年劳动力流失相对较少,对比其他山区来说留守儿童数量,占比都不算特别严重,而且经济问题也不算突出。
留守儿童绝大部分寄养在爷爷、奶奶或亲戚家,其中“隔代监护”居多,占92%,托亲属监护的8%。在对临时监护人的调查中,我们发现90%的老一辈爷爷奶奶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基本上不能完成学生作业的辅导工作,所以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委托人监护人职责不明,能力欠佳。
委托监护人多数由祖辈或亲属代理,然而这些爷爷奶奶根本不明确自己的职责,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往往停留在单一的“衣食住行”上,对思想道德教育和学习辅导方面基本难以顾及,力不从心。对学生要不过分溺爱,任其放纵自由,要不简单粗暴,严格管控监督,无形中给儿童造成很大的伤害,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2、家庭关爱少,亲情缺失。
调查显示,90%的父母在外忙于工作,每年仅回来一次,而且时间较短,平时的电话等联系也很少,70%的留守儿童觉得电话里边和父母不知道说什么,更有25%的留守儿童坦言时间长了,甚至都想不起父母的样貌,40%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可能不想要自己了。种种迹象表明,情感的缺失对儿童的成长抹上了重重的阴影。
3、学习自觉性,积极性普遍较差,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由于委托监护人的原因,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不思进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开小差时有发生,家庭作业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4、人格、性格差异明显。
根据平时的交谈,观察和调查研究:
70%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不善言谈,很少与人交往,孤独、离群、自我封闭。
50%的留守儿童有不良习惯。如不自觉的啃咬手指、撕书角、抠橡皮等。
70%个人卫生情况不好,不讲究卫生;
80%不懂礼貌,骂人说脏话;
60%不爱或不会做家务;
个别学生甚至出现偷别人东西,惹事,打架等恶劣事件。
5、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未能有效结合。
关于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方面,没有一个权威的主导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缺少有效地沟通、交流和整合,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帮助方面没能抓住“重点”,切中“要害”,甚至有的“流于形式”,重在“走秀”,犹如“隔靴搔痒”、“望梅止渴”,那么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就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三、实践中采取的措施
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摸清底子,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学校对全校留守儿童的身体状况、学业成绩、父母情况和监护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树立班主任是关心留守儿童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强化管理意识。
通过调查统计,建立了《闫河小学留守儿童花名册》,对本校13名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等进行全面详细记录。
(2)整体规划,“三个三”校内关爱活动。
充分发挥学校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创造性地总结出“三知、三多,三沟通”的校内关爱工程,“三知”就是每个老师都要知道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委托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三多”就是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流,掌握他们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多组织充满人情味的集体活动;多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三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留守儿童家长沟通。
(3)师生联手,实行留守儿童教育帮扶三优先。
一是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落实到班主任,科任教师,手拉手小伙伴连心工程;二是生活上优先关心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实行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三是在活动上优先安排和指导。学校读留守儿童的集体活动特别重视,希望通过各类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 集体的温暖。
(4)采取多种措施弥补亲情,心理辅导。
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心理辅导室”,并有专人负责管理操作,定期举行活动,开展专题心理辅导。联合蓝田县统计局相关领导干部,对留守儿童实行“一对一帮扶”政策,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重视和关爱。
四、 取得的成绩
1、留守儿童各方面成长明显。
自实施以来,留守儿童在道德、行为、学习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不良性格明显好转,渐渐地愿意与人交往,变得开朗起来。生活自理能力增强,愿意帮助家人做家务。理解父母在外工作的不易,明白家人,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关爱。
2、家长及委托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能力不断加强。
通过家访、座谈会和讲座,让家长及委托监护人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并不断地提高自身教育管理理念和能力。
3,课题组成员的教研能力有所提升。
课题组成员在调查研究中,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展研究活动,遇到问题积极探讨交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相互延伸,拓展,使自己得到了锻炼。
五、对于留守儿童的突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及各种社会群体共同努力,从政策、法律、文化、教育、管理等各个层面着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一)政府方面
政府有责任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制定和实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计划与方案。要加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庭附近就业的机会,从而缩短农民工回家的周期。同时针对目前农村学校普遍的经费不足、人员流失、教学设施差的现状,要加大对农村社区的教育投入,真正重视起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1、明确责任主体,促进政府各部门协调合作。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各部门也能尽其所能参与到帮助和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来,然而,至今谁要对留守儿童问题负主要责任依旧模糊不清,所以,尽快确立一个最有优势负责此工作的主体才是迫切之求。有一个专门机构对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主体的负责,有利于更好的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关系,也有利于形成工作的长效机制,以前单纯靠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不太实际,难度较大。建议成立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厅,公安厅,司法厅,民政厅,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多部门组成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将留守儿童工作列入各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与他们“手拉手”“结对子”,形成留守儿童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以村镇为重点的横向道边,纵向到底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切实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办实事。
2、加大倾斜力度,进一步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
由于农村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大部分留守儿童的住处离学校较远,走读会给学生安全,学校管理和家庭负担带来负面影响。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就很好地解除了诸多问题的困扰。一是通过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这些缺少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二是给路途较远的留守儿童提供就近入学的保障,并减少留守儿童在家或上放学途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实行寄宿制建设,进一步缩小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有助于实现城乡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实践证明,寄宿制学校是目前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3、完善政策法规,确保留守儿童监护,权益及救助保障落实到位。
一直以来,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都体现着自身学习,生活层面,却忽视了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为其营造健康成长环境的重要性。实际上,留守儿童是一个涉及劳工,三农,用工监护制度及户籍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特别是监护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很多纠纷和隐患。必须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二)学校方面
首先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素质。心理健康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而且学校应定期与与父母交流沟通,了解其生活和思想状况,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共同探讨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方法。
不断完善规范制度,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设良好条件。
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单位,可以优先对留守儿童在思想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学习上给予更多的辅导,生活上给予更多的照顾。具体可以建立以下几项规章制度。
(1)建立委托监护制度。家长或代理监护人要与学校签订教育管理责任书,保障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
(2)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准确记载家长,代理监护人的联系地址,联系方式和儿童日常学习品行等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3)建立亲情交流制度。开展“亲情通道”,让留守儿童通过电话,短信或者网络等途径定期或不定期的保持联系。
(4)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5)建立心理辅导制度。学校配备心理辅导室和相应教师,推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6)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动员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或者非留守儿童家长,开展帮扶结对活动。
(7)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在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广泛而经常性的联系,坚持校访和家访相结合,关注学生,了解学生
(8)建立身心健康锻炼制度。学校应经常性的组织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三)家庭方面
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在家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监护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加强校外支持,健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机制。针对农村教育资源薄弱,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教育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意识和方法,各级妇联,关工委要借助牵头家庭教育工作以及“五老”队伍等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站,家长学校,校外教育辅导站,“留守儿童之家”等作用,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教实践活动,通过开设爷爷奶奶培训课,临时托管亲属培训班,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让家长及监护人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农忙等家长回乡的有利时机,由村提供场所,学校提供教师,遵循就近教育原则,组织和早开返乡家长会,因地制宜的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切实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四)社会群体方面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开展综合扶助留守儿童的项目工作。如设立爱心电话;资助和扶持对贫困人口的文化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增加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组织各种会议、研讨,在媒体上广泛宣传,并争取获得社会各方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支持。
总之,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及学校的通力配合,共同参与。坚持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搭好教育平台,是留守儿童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呵护,让他们健康快乐的自由成长。
光阴似箭,转眼间已是大二暑假了,我们的大学生活多彩而充实,可都局限于校内,我们对外界的了解很少,而假期便是个好机会让我提前涉足于社会,去触摸书本中没有的东西。今年暑假,我有幸能再次参加广西关爱女孩青年志愿者行动,并且受益匪浅。
8月8号,我们广西共有四个高等院校集中在南宁计生委办公厅参加了XX年广西关爱女孩青年志愿者行动动员会及相关培训。通过这个会,我们了解到“关爱女孩”活动的内容,目的,意义及相关注意事项,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方案的大体模式指出了指导方向。今年“关爱女孩”青年志愿者行动致力于考察调研内容'>调研社会性别平等,以及人口性别比偏高等方面。而调研目的则是重点了解考察我区部分地区农村村规民约中体现性别平等的现状,缺陷及可能干预途径,提出改进的建议,为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促进男女平等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调研时间:XX.8.10 ——XX.8.19
调研地点:广西来宾武宣县
调研对象: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包括县计生局,教育局,民政局,妇联,乡镇计生部门
调研人员:蒋艳萍老师 王芳 林荣 李辉 朱广超 王莹 苏婉蓉 卢雪婷 谢向锌隆艳芳 潘小池
调研形式:以走访调查为主,为了便于搜索整理信息,我们还以调查问卷作为辅助调研工具。走访为我们的调研内容'>调研报告提供了充实的实例材料,而调查问卷则有利于我们对所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处理和数据分析。
调研方法:选定一些乡镇及村落,走访镇政府,了解该镇的人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然后下乡入户,与当地村民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情况;村民对社会性别平等的态度;人口计生部门政策宣传及工作落实情况;人口性别比偏差情况。而我们这次调研的主题重点在教育这方面,即农村女孩受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
8月9号下午我们出发前往来宾武宣,车外的秀丽风景拼命的往后退,我们在好奇与兴奋中前进。正如我们在准备阶段所了解到的,武宣县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县城。这里有以山峻、水秀、石奇、林幽著称的百崖大峡谷,是难得的旅游、休闲避暑胜地; 还有坐落在高出地面100米的八座山峰中终年旱不涸,雨不溢,水甘可饮,水色依时变幻,四面青山挺拔秀丽,自成一景的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八仙天池;文庙——广西最大、现存较好的文庙之一,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进入武宣县我们便感叹真是名不虚传。
而时下恰是“双忙”时节,路边金灿灿的稻田里,农名朋友们正辛苦劳作着。我们到达目的地后安顿好后便马上开了一个小的会议,就当地情况讨论,将工作方案在修改完善。我们采点的是黄茆镇和东乡镇,以东乡镇为例。
从我们收集到的资料情况看,东乡镇教育状况不是很乐观,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里大多数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和几岁的小孩在家。了解才知道,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外地去打工了,而且好多本应该在教堂里的孩子们也早早的加入打工队伍的行列。走访了两天,才好不容易见到一户人家里有一个18岁的女孩子。她向我们介绍说,她小学我毕业就不读书了,周边的同学也有部分也是这种情况的,也有初中毕业就不读书了的,上高中的寥寥无几,而能上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他们小学毕业后就在家务农一两年,然后就跟着年长一点的亲朋好友出去打工。和走访的其他十几户人家了解到的情况差不多,当地年轻人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
特别是到了合群村,这里都是很零散的几户人家组成的小村落扎在山脚,山山相连,经济作物就是人均不到三四分的田地,经济水平落后。我们走访中有一户人家,主人是一位将要退休的小学教师,黄老师。他向我介绍当地的一些情况。他说,现在村里人最揪心的事是,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县里出一条关于合并学校的政策。河马乡以前有8所小学,现合并为1个——河马中心小学。初中也合并学校。而问题在于这一地段多以山区为主,村落之间又遥远,以前有8所小学,学生可以自己到较近的小学上学,而合并学校后,由于路程遥远,家长不放心,而且中心小学只开设三年级以上的宿舍楼,宿舍少,设施简陋。而且现在像这种贫困山区小学最缺的还是老师,一些老师因为各种原因不肯留下来,新招的老师也不够调配上课,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差。黄老师说,以前还有好多小孩可以读完小学的,现在部分同学都面临辍学问题了,真希望政府出台一些合理有效的措施。我们的走访收集资料和调查统计的结果分析,102份东乡镇调查问卷,其中有34.3%认为“重男轻女”仍是本地的传统思想,50%认为女孩上学也是非常重要的,22.2%的人认为当地辍学女孩还是比较多的,而24.5%认为她们辍学的原因是个人意愿,只有15.7%认为是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61.8%家庭收入的主要支出方向是供孩子读书,35.3%认为当地有较多未成年女性外出打工。
由上统计分析影响当地教育状况的因素可有以下几点:
家庭因素:由于家庭困难而辍学的也占15.7%,东乡镇主要以农业为经济来源,而这里山多地少,人均年收入才1800,生活都是问题了。我们走访时遇到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大伯,他有一个今年读初三的女儿,他打算不供她读高中了,因为家里有年老多病的老母亲,妻子是卧病在床的残疾人,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只能委屈女儿了。类似情况的不止他一户人家,我们看了也挺心酸的。
学校因素:学校合并,的确省了不少资源,提高综合教学力。然而,愿意支援西部教育的老师太少了,而且国家投了一定资金用于西部教育,可真正到了当地政府用到教育的就不敢恭维了。正如合群村小学的老师们集体向国家申请《XX年二等偏远山区教职员工每月工资多增100元》这一项目,经过半年才终于被通过审核并实施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跟不上,也会影响教育状况的因素。
社会因素:调差统计分析,当地还是存在部分人认为读书只要能识字就可以了。打工仔出去两年不照样回来盖大楼了,大学生多花几万块钱,等到毕业也不一样难找到稳定像样的工作。这些话不是没有依据,现在社会竞争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然而,受到更高的教育不是给我们储备了更多的知识吗?当地的流动人口已超过半数,青少年怎不会收影响?
政府因素:调查统计结果发现,群众对政府制定的给与农村困难户优惠的社会经济辅助政策了解不多,即便了解,也有好多认为落实不到位,有相当一部分真正困难的群众没得到救助。由计划生育服务部门对计生户的贫困女孩教育方面的奖励,扶持政策落实的情况了解,有4.34%认为大部分落实了,26.08%认为落实了少部分,而有17.39%认为都没有落实。这只是其中一项政策的落实情况的调查结果,那其他政策有落实的怎样呢?政府在宣传,落实上又做到位了吗?公平性,透明度,普及度,影响力如何?
个人因素: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本地去辍学女孩辍学原因调查中,有24.5%认为是个人意愿,也就是说这部分人不是因为经济困难而上不了学,而是自己不想读书了。走访中了解到,部分青少年因为自己的学习跟不上觉得没前途而不想读书了,部分青少年则觉得周围有好多同龄人也是小学或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不用承受那么重的学习压力,又可以赚钱,何乐而不为?他们不想读书受何影响?是打工流动人口?是教学质量差?市中心学校附近那些写明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而里面却大多是未成年人背影的“黑网吧”?还是他们本身没有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们走访的十几个村落,各村经济水平不同,教育状况也不同,而影响教育是多方因素的。希望政府相关政策能落实到位,不光是教学设施的建设,还有合理调配教育人才到西南部地区支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申请国家资助时遇到的各种条件限制,政府应该重新审核相关政策,进行改善;合并学校也是教学资历上的“强强联合”,提高教学质量,可还得解决学生去上学难,住宿条件差等问题;还有公安部门应该严肃查处那些非法营业的“黑网吧”。学生观念还需他们的觉悟和周边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武宣走访十天,我们这个团队团结在一起,酷暑不能消减我们的热情,即使穿梭在田间地头我们也是兴致高昂,因为村民们的淳朴热情让我们倍感亲切。特别是当地较重视的七夕节让我们赶上了,让我们体验了异地的别有风味的风土人情。闲暇时我们互相交流我们收获的资料还有我们自己的想法。由于我们是在校的学生,阅历交浅,看待问题不深入,很多东西只是看到表面,而未识实质。特别是一些细微的问题,还得经过蒋老师点拨我们才注意到。我们所做的这些也许不能对对当地的群众有什么直接的大的影响,希望我们的调研内容'>调研报告反映出的问题能得到政府以及各界的关注。
这次活动结束了,我也获得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团队精神最重要,而学会体谅别人,接触不同层次的的人,进一步了解社会,以及各种社会交际的技巧。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这些将鼓舞我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更加努力的探索研究,也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醒和完善自我。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就读生,我对自己的这个专业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这次进入社区进行这方面的调查,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工作这个行业的机会。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为学科基础,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为直接工作方法,为案主提供专业服务,帮助案主解决自身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帮助案主重塑自信,使案主能够重新走向社会正轨。这是对社会工作的一个全面解释,这对于以后我们从事社会工作这个行业也有着微妙的影响,让我们能够清楚认识到作为一位社会工作者的真正职责。
我们很清楚这次“社会工作在社区的调查”目的在于要了解社会工作在社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普及程度,为我们以后开展社会工作打下一个基础。7月1日这天,我和其他几位同学就先来到青浦区香花桥街道大盈社区的居民委员会进行调查了解。在这之前我们在网上搜索过相关资料,对大盈社区有了一个大概基本的了解。在这个社区中有基本的社会机构建设,比如卫生院、学校、幼儿园、水电站等等,这些都为社区居民们提供了便捷,让居民们能够更加舒适的在社区生活和居住。进入居委会办公室后,接待我们的是其中一位社区负责人,吴伯伯。我是其中的一位记录员,而另外的几位同学就是采访者。我们先关于社会工作的相关问题对吴伯伯进行了采访。第一个问题:“大盈社区现在是否有社会工作者进入?”回答是:“暂时没有,因为这个社区相比较规模还是比较,而且这个社区尚在建设之中,各项设施服务都还不够完善,所以到现在还没有聘请社会工作专业的人员到此社区进行工作。”第二个问题:“您是否了解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吴伯伯说:“我对这一新兴专业我有所耳闻,在国内只是在起步阶段,也知道目前这一专业的对口率是很低的,不过这个行业正处于上升阶段,国家会越来越需要这样的人才,就业前景还是充满光明的。”问题三:“既然没有社会工作者,那么当社区发生像纠纷、吵架或是其他事情时,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其实遇到这种情况的几率还是蛮大的,不过我们社区并没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去调解,只能派一些居委会的有关人员去进行处理、调解双方。当然效果也不是那么理想,毕竟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有些纠纷我们要调解好几次才能解决。”和吴伯伯之后也聊了很多,最后我们互相留了联系方式,方便以后继续交流。
随后我们几人去了香花桥街道敬老院,去了解那里对社会工作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去的那天院长正巧不在,不过我们与其他负责人进行了沟通。通过了解我们知道了这个敬老院对于社会工作者还是有所了解和并且进行运用的。负责人告诉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到敬老院来替老人们进行心理辅导,和他们聊聊天,散散步,下下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寂寞与孤独。负责人还说老人们对这些社会工作者也很是喜欢。
通过这次“社会工作在社区的调查”,让我明白了很多,也对自己的这一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虽然目前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行业受到社会的“冷淡”待遇,对我们来说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社会工作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国家以后必定会需要大量的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因为经济社会都在高速发展,社会问题会不断增加,而社会工作者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一环。此次调查不仅锻炼了我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而且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就业前景的光明,我相信在不断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我能学会做一名合格的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为社会的和谐、进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同学,年级分别为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
通过各地的实地走访进行调查和派发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 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名,其中广州大学名,中山大学1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份,收回有效问卷5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
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
范文大全 · 手机版 m.fw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