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09 来源:调查报告
有关市场调查报告模板集锦六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市场调查报告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本情况:
1、调查总人数:共回收调研表格113份。
2、应用分类:用于养生11人,药食联用2人,药食交替2人,食疗94人,病后康复1人。
3、有可比性材料数:具有应用保健食品前后对比数据的材料72份。
4、材料来源情况:美罗国际按中华亚健康研究协会的要求,发放统一表格,由消费者填写后直接寄给协会。
5、调研涉及产品:均为美罗国际产品,灵芝菌丝体胶囊、香杞胶囊、松茸胶囊、仙叶胶囊、慧源胶囊、新慧通胶囊、慧清胶囊、玫瑰胶囊、仁美营养胶囊、和中胶囊、红钙D将囊、欣舒宁胶囊、桑菊灵芝茶、多糖蛋白……等。
二、调查主要内容与结果:
(一)、产品应用定位:
1、养生:单独应用食用菌类保健食品,目的是“治未病”即养生、防衰、强生(防感冒等疾病)。
2、药、食联用:在应用明显毒性药物的同时,加用可减轻毒副作用的食用菌食品。如肿瘤化疗时,加用灵芝系列产品。
3、药、食交替:在应用具有依赖性(成瘾)的药物时,为减轻依赖性,开始服药时,同时加服于药物相似功效(如镇静、安眠)的食用菌类食品,然后逐步减少药物用量,最后仅用保健食品,完全解脱药物的依赖。
4、病后康复:在病后或手术后,应用保健食品加快体力恢复。
5、食料:对一些长期“药疗”无效的人群,干脆放弃“药疗”,改用“食疗”,用保健食品进行全身调理,让体内慢慢增强抵抗力,从而获得康复。
(二)、经济对比
对72例保健食品应用前后有药物治疗作对比的人群,进行了经济负担分析,72例在应用保健食品前,曾以药物治疗花去医药费共计208、4352万元,人均花费2、8949万元,但结果均未获得满意效果,临床症状获得暂时缓解的人仅20人,占27%,其余均无效。这72位消费者因药疗效果不佳,停止用药。改为食疗,共花费25、1573万元,人均消费0、3494万元,取得显效的60人,占83、3%,有一定效果的12人,占16、6%。
(三)、治疗与时间对比:
对上述72位消费者,在药疗和食疗上所耗的时间进行了对比,72位位消费者进行药物治疗所耗的时间总数为6558个月,人均消耗时间为91、08个月(相当于7、59年),停用药疗,改用食疗后,72人用于食疗的总时间是327、89个月,人均消耗为4、55个月。
三、对调研结果的分析:
1、保健食品应用定位的思考:
保健食品应用定位,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定位不当往往会有违反食品管理的有关法规之嫌,但消费者是讲实效的。因此,这次调查出现了五种应用定位,这是消费者从实际需要出发,灵活处理“食疗”与“药疗”关系的结果,是群众自发的创举。这五种定位,从我国传统“食疗”的观点分析,应该认为是合理的,是符合科学的,对疾病的治疗,随着科学的发展,也开始强调不能单纯的依赖药物,而应该从全方位(包括饮食、环境、工作压力、生活习惯……)来进行综合治疗。因此,五种定位中提到的“药食联用”、“药食交替”都是十分科学的“药、食”结合。癌症的化疗药物公认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抗结核药亦是公认有毒副作用的药物,而有些保健食品就能够减轻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能够减轻抗结核药对肝脏的损害,实际上“药、食”结合应该是今后医疗技术创新的一个方向。
关于定位中的“食疗”,有人会认为是把保健食品当作药品,是违规、是误导消费者,这实际上是对“食疗”的认识问题。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指出“为医者,当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可见食疗为治疗之首选,以食治病由来已久。现在科学进步了,却否定了“食”与“治”的关系。把“药”作为治病的首选甚至是“唯一”,但在实际生活中单纯“药治”无效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这次调研中采用“食疗”的消费者,都是“药疗”无效后才改用“食疗”的,是消费者处于绝望的情况下,寄希望于“食疗”。《现代医学报》07、3、27题为“望闻问切、把脉中医”一文中,谈及中医是否伪科学时,引用了一位普通群众的一段话“科学不时最高目的,中医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并不重要,只要中医中药能够在西医之外,提供另外一种就医的可能性,就没有舍弃中医的理由,西医也不是万能的,那么多一种选择,对病人来说不是更好吗?”对待“食疗”,笔者认为也应该持有这种观点,“药疗”不是万能的,多一种“食疗”对病人来说有什么不好呢?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度”,食品和药品绝不能等同,“食疗”是“食疗”,要让消费者明白二者的区别,不要误导消费者。
2、保健食品的经济意义:
从调研材料分析,在“食疗”前,用于药疗的费用是人均2、894万元,开始“食疗”后人均费用为0、349万元,“食疗”费用为“药疗”费用的12、06%。有效率从“药疗”27%上升到83、3%的显效率。(这里的“药疗”有效率低,不是泛指“药疗”,而是由于调研中都是“药疗”效果不好的对象。
医疗费用明显高于“食疗”,其原因除医、药本身因素外,很重要的一条,调研中的人群均属慢性、顽固性疾病,所耗治疗时间长,总费用相应较高,而食疗所耗时间均较短,见效快,费用就较低(实际上保健食品在一定的范围内,其费用不一定低)
3、时间就是金钱:
72位消费者,药料时间,人均所耗时间为7、59年,采用“食疗”后,所耗时间仅4、5个月,是“药疗”的4、9%。这不仅减少了疾病折磨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病人提早康复,恢复了工作能力,能为社会、为家庭创造新的财富。这是不可低估的效益。
4、“治未病”尚需努力:
调研材料中,保健食品应用于“养生、防病、美容、抗衰”的有11例,占调研总数的9、7%,其中纯粹是为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有5例,占4%,他们每年购买保健食品的投入数为4050元,人均每年810元,其中全年食用的有4人,每年仅服3月的1人。最突出的效果是抵抗力增强全年无感冒发生,年龄偏高者还呈现“年轻态”!
每年花不足1000元,能获得全年无病灾,真正实现了“花钱买健康”。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个人财富累积逐年上涨,人们的理财需求越来越旺盛。而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主要由各商业银行开展,各商业银行也把个人理财业务当作新的利润增长点,打造自主理财品牌,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发,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各商业银行及投资理财者时刻关注。
一、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个人理财市场迅速发展,但由于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市场起步较晚,个人理财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市场规模小,规模优势难以得到发挥。由于起步晚,发展不完善,导致目前我国理财市场规模小,这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各商业银行理财服务不到位问题。服务缺乏专业性。如一些高收入投资者对外资金融机构的个人金融服务普遍持接受态度,对于我国同类服务却无法认可。服务缺乏差异性。以工行为例,目前推出的3P服务优惠服务,专业服务、私密服务,而唯独没有个性化服务。三是理财产品缺乏创新。各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与国外成熟市场理财产品相比,更多的把现有业务进行重新整合,而没有针对客户需求进行个性设计。
二、完善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环境,做大投资市场规模。从改善投资环境入手,构建一个良好的构建运行体系。一是制定有利政策,积极促进我国资本和货币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使得可加入的投资渠道,可选择的投资产品和可投资的规模相应扩张。二是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框架。尽快完善理财业务的相应法规、法律,对理财业务的市场准入,业务管理风险控制,会计处理,信息披露,投资方向等在政策上予以规范。
(二)放宽管制,引入良性竞争机制。促进金融市场开发,放宽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界限,引入竞争机制,在引入的同时,要规范中外资银行的竞争持序,有序开放外资银行的并购活动,形成良性竞争。
(三)明确特色,提供高水平理财服务。各商业银行要为客户提供足够、专业化而及时的信息和建议,从业人员要提升服务态度,提供个性化特色的服务,明确个性特色服务内容,为客户量身订做理财方案,提供适合不同人群的理财产品组合。
(四)丰富内容,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商业银行必须着眼长远,从外币衍生产品学习创新技术,重点做好以下几类产品创新。一是创新理财产品的最佳组合。对现行理财产品进行整合,推出几款保持现有市场份额,又可发掘新的潜在客户的产品组合。二是创新融资服务。银行应改变观念,积极开展个人融资,吸引和帮助客户积极投资。三是拓展大力业务。在拓宽代理业务范围和提高代理业务的水平。要进一步研究满足客户增值愿望的代客户投资的业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化妆品市场也得以迅猛发展。1987年我国化妆品市场的销售额仅为10多亿元,xxxx年增加到40亿元,xxxx年猛增为90多亿元,近年来平均年增长率都达到50%.为了解XX市化妆品市场现状、消费者状况与消费心态、市场的未来发展等问题,我们对XX市化妆品消费市场进行了这次问卷调查,从中我们对泉州化妆品市场的概况及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护肤类化妆品为主流在接受调查的大多数读者中,高达87%的人主要使用护肤类化妆品,而对于彩妆类化妆品的使用者仅占2.7%,两类均使用者为10.3%.结果同时调查显示:除了有48%的人每天使用一次化妆品外,有41%的人一天要使用几次。这说明在泉州化妆品已成为大众商品,其普及率很高。在使用频率方面,男士和女士有比较明显的差异,48.5%的女士选择"一天几次",44.1%选择"每天一次",而有18.1%的男士选择"一天几次",59.7%选择"每天一次".虽然男士使用化妆品的频率低于女士,但是其使用频率的绝对值并不是很低,这也说明泉州的男性化妆品的市场容量不容小视,是值得商家开拓的一个市场。
长期以来,男性化妆品在化妆品市场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男士开始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开始关心自己的皮肤,这一点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提到。那么,泉州的消费者又是如何看待目前男性化妆品存在哪些不足这一问题的呢?
44.6%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男性化妆品品种不够丰富,22.1%的被调查者认为购买不方便,20.1%的被调查者认为质量不够好,21.1%的被调查者认为功能不全,13.4%的被调查者对服务不满意。可见,目前XX市场上的男性化妆品在品种、质量、功能、购买的方便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也说明泉州的男性化妆品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商家不能错过的一块大蛋糕。
超市为最大销售渠道从化妆品来源上看,有96.4%的人是自己购买,有3.6%的人是接受亲友馈赠。在购买化妆品的人中,有45.3%是从超市购得,42.7%选择化妆品专卖店,12.7%是在一般化妆品店购买的,而仅有4%来自于美容院。这显示了泉州化妆品市场的一大特色:较多的人是在超市中购买化妆品的,这是泉州的超市特别发达的缘故。化妆品专卖店的从业者一般具有美容护肤的专业知识,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详细的产品介绍和咨询,而且专卖店提供的化妆品品种比较丰富,所以有一大部分的人在专卖店购买化妆品。
目前,在泉州美容院的作用更多的是提供美容服务,而非销售化妆品。在使用化妆品的人当中,有54.7%的人认为应该用完再买,但也有不少人(25.7%)认为只要好就可以买,随意购买和偶尔购买的人只占到了其中的16%.百元价位最受欢迎据这次调查统计结果,泉州人的化妆品月平均消费额在50-100元之间的占38.5%,100-200元的占15.9%,200-400元的占4.7%,超过400元的仅有0.3%.可以看出,泉州的消费者中化妆品月消费额在50元以内的比较多(占40.5%),月消费在400元以上者大多为"白领"女性或其他高收入者。
在护肤品价格的调查中,42%的被调查者可以接受的价格在20元到50元之间,29%的被调查者可以接受的.价格在50元到100元之间,13.7%的被调查者能接受100到200之间的价格,接受200元以上的护肤品的被调查者只有2.7%.由此可见,价格在100元以下的护肤品更受泉州消费者的青睐。
中青年是消费主力军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化妆品使用者的年龄集中在20-40岁之间,其比例高达84.6%,20岁以下、40岁以上的使用者所占比例则很小。调查还显示,年龄在30岁以下的消费者,化妆品月消费在50-100元之间的较多,占40.3%;年龄在30-40岁的消费者中,可接受的月平均消费在50元以下的有40.7%;而50-100元的消费水平占了37%,二者相差不大。但年龄大于40岁的中老年人的化妆品消费则较低,每月愿意用于化妆品消费的金额在50元以下的就占到68.8%.这与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有很大关系。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70%。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出现了令人触目的成就。但是农村医药市场的情况却并不让人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今年上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5.5%,同比增幅降低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元, 实际增长4.2%,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还同时指出,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169.2元,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6.65%,而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45.3元,占全部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的6.82%。剔除其中的一些不可比因素,仍然可以看出,医疗消费在城乡人均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差距并不大。农村居民人数基本是城镇居民人数的二倍以上,如按实际数字计算双方医药销售金额应当大致相近。但是今年上半年,由于多种因素,全国医药市场销售额723亿元,而其中农村销售额35.5亿元,仅占全国销售额的4.9%。城乡医药市场消费差距之大,确实应该令人思索。笔者认为农民缺医少药的问题从某种角度讲还依然存在。这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极不相适应。医药保健是保障社会正常发展的基础,长久下去,势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医药市场的问题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现状
(一)农村市场药品供销渠道混乱。
目前农村医药行业主要集中在镇、乡两级的集镇上。由于农村面积广阔,村落分散,网点稀少,客观上造成了农民买药的困难。需求客观的存在,供货相对的脱节,由此也造成了农村无证经营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在供应商而言,无证药贩活动猖獗。一些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药店、村卫生室受利益的驱动,在采购药品时只问价格不看质量,从而使一些贩卖伪劣药品的游医药贩有空子可钻。农村成了过期失效药品、假冒伪劣药品的集散之地。另一方面在销售商而言,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等农村零售商业超范围经营药品。不少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以经营保健品、食品为名,暗地里经营医药商品和医疗器械。药品购销无记录,药品来源和去向均无法查核,供应、销售的渠道十分混乱。
(二)农村市场药品质量低劣。
近几年,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城市药品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市场规范化经营明显好转。一些无证药贩在城市无法经营,只能把目标转向农村。他们以种种手段抢占农村医药市场。凭借多年经营的经济实力和经验,凭借各种社会关系网,将过期失效、假冒伪劣药品、未通过GMP认证企业生产的大输液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如一次性输液器等,销往农村地区。造成广大农村地区药品质量严重下跌,不合格药品随处可见。据有些地区对农村基 层药店、诊所、卫生室抽检,药品不合格率竟高达70%,而那些无证经营的超市、保健品店、诊所还不包括在内。归纳起来,主要问题就是过期失效、霉变虫蛀、淘汰假冒、未加工炮制的原药上市等几个方面。
(三)农村市场药品价格混乱。
农村医药市场由于价格信息闭塞,价格方面又无实质性的管理机制,市场价格十分混乱。药品价格靠高不靠低、看涨不看降。加上进货渠道的不同,往往同一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药品在同一乡镇药品零售店之间、村与村卫生室之间、镇卫生院和零售药店之间价格往往都不一致。消费者往往因此而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些抗生素药,价格出现成倍的差别。
(四)农村市场药品管理松弛。
由于农村市场面积宽广,村落分散,经济构成零碎而复杂以及自上而下的医药监管体制刚刚涉及县级,造成目前农村许多地区药品经营基本处于无机制管理状态。在农村的偏远地区药品监管几乎成为空白。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许多地市尚未建立,刚建立的地市,县级执法力量也十分薄弱。人员少、素质差、经费缺、交通工具无等问题严重影响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由于农村市场的客观因素,大幅度增加监管力量,又会成为地方财政的很大负担。
农村医药市场的现状确实让人担心,它影响了医药行业在农村中的声誉,造成了农民群众购药的困惑和困难,同时农民群众在用药的安全问题上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农村村落的分散和网点的稀少,进一步增加了农民买药的困难。
二、症结
农村医药市场的实际状况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第一、农村医药销售市场药品供应问题,建国以来主要靠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和委托代批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等因素分割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了原有的农村医药批发机构不适应多种经济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消费层次的农村医药市场现状。
旧的渠道不适应,新的能够担当此任务的渠道却至今没有建立起来。村镇小店、医务所和行政村的卫生室药品进货渠道处于秋黄不接的状况,农村分散在最基层的销售网点药品供应基本处于无秩序状态。
第二、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或地段,竞争过度,竞销过热;经济相对贫困,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众多的村落、村镇药品的销售网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市镇,医药品种明显不足,根本满足不了农民消费的需要。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农村市镇药店已经很多,有的已经亏本。殊不知解放前许多镇上有近十家药店,现在人口增了三倍,集镇的规模也成倍地扩展,药店不是多了而是规模、机制不对头。更何况众多的村落、村镇也是农村人口重要的集散地,网点空白,这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三、各种经济成份自成体系,各类经济成份连锁网络中心按照自已所在城市经营
的习惯遥控指挥身处农村乡镇的销售网点。购销脱节,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不能适销对路。一些企业还片面地追求高差价、高价格、高利润药品的销售,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的雷同化。而农民真正需要的医药商品、医疗器械、售后服务、特别是传统的服务项目却很难购到和满足。
第四、经济实力雄厚,品种齐备的医药集团企业热衷于在城市拼搏,无暇顾及如何占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农村医药市场销售力量的单一和薄弱。市场药品种类不全,低价、低利润的商品无人经营,传统的繁琐薄利的药店售后服务也基本不见。
第五、在农村许多地区,由于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投入等超常规发展,造成单位经济负担过重,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卫生院抓住了行政村卫生室的药品采购工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多数供应给卫生室的药价往往高于市场上一般零售店的进价。管理严格的乡镇,有些村级卫生员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对上实行明顶暗抗,偷偷摸摸在无证药贩处购药。他们甚至八小时在卫生室上班,业余时间在家里行医,成了一证多摊。管理松一些的乡镇,由于经营的分散性,村级卫生员采购药品基本处于监督管理的空白状态。
我们认为这许多因素归结起来,基本上可分解为两个方面。一、农村医药市场监管工作非常需要加强和规范;二、农村医药市场药品流通渠道非常需要疏理。药品监管工作好,药品流通渠道就通畅。只有药品流通渠道通畅,农村医药消费才能正常发展。
三、初探
农村医药市场要加强监管力度,已经引起许多领导的重视。县级药品监管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工作也正在建立和强化,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农村医药市场的特殊性和因此而形成的难度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和探讨。
一、建国初期,由于农村医疗水平的落后和医药商品的缺乏,农村急切的是要解决药品的供给问题。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解决了农村医药市场的根本问题。由于药品掌握在国营经济手中,在国营商业系统从上到下的统一管理下,农村医药市场发展比较平稳。随着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农村集镇上的个体诊所联合起来,组成联合诊所。个体零售药店联合起来,组成合作药店。有一定规模的医药商店实行了公私合营。由于联合诊所、合作药店、公私合营药店都在掌握住医药物资的国营经济统一管理下,农村医药市场还是发展平稳。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农村中心集镇由国营经济直接组建地区性人民医院,联合诊所也接受卫生局的领导和管理。农村医药商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规范管理曾多次因条条、块块的管理模式而条块变动。但在国营经济的统一领导下,农村医药市场的发展也是比较平稳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由于多种经济成份的加入,多种商品流通渠道的展开,彻底打破了农村医药市场几十年平稳发展的境况。
特别是农村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村医药市场也就跟着出现了巨大的变革。简单的历史回顾,面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村发达、人口分散、村落众多、网点稀少,形成了农村医药市场宽广、多层次的消费结构,网点设置分散和监督管理困难等特点,我们认为一、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坐镇在城市中的大型医药集团企业深入农村,通过收购、兼并,合股、控大股、直接建网点等多种形式,切实占领农村医药市场。农村行政机构的改革,特别是以经济自然流向为指导,实行撤小乡并大镇,撤小村并大村,精简行政机构,精简行政人员,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的变革。这为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占领农村医药市场带来很大的方便和效益。建国几十年中,农村医药市场的平稳发展,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农村医药市场长期有一个主体力量统管。大型医药集团牌子硬、信誉好、实力强、品种齐、价格廉、质量有保证。支持他们占领农村医药市场这从根本上解除农村医药市场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向那些大集团企业提议,深入农村应该深入到在农村机构改革后的大村所在地组建连锁网点,因为这里是农村经济最基层的中心地,也是各农村村落人流的中心,也是目前我国农村医药网点的空白处。
二、建国几十年中城市国营医药批发企业下伸农村中心集镇组建批发部门,我们认为这个经验实得大型医药集团占领农村医药市场的借鉴。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应该在农村中心集镇组建批零兼营的药品配供中心。全面开花,做到每个网点品种齐备,这是得不偿失的。一方面每个网点品种齐,势必库存大,药品卖不掉,周转失灵,既造成经济损失又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若品种少、规模小又满足不了消费多层次的现代农民医药保健的正常需要。这正是一些以单一经济成份组织的连锁网店存在的而且很难解决的问题。而在中心集镇建立配供中心,则有利于商品资金、人员规模的节约。农村中心集镇人口多、经济繁华、商品辐射能力强。配供中心由于实行批(配供)零结合,身在农村了解农村市场的需要,多备品种能够适应农村医药市场多层次的消费新需求,又可以“以一供十”,即用较少的资金满足周围乡镇、村镇(含改制后的大村)连锁网点的需要。同时农民有个土种土生药材的收购问题,。近年来土生药材由于无人收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减少了农民收入。配供中心身在农村,了解药源,又可根据组织的指令,辅导种植和收购药材。确实这是为农民做的一件大好事。
三、市、县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否能以农村中心集镇上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农村医药配供中心为依托,借用或聘用配供中心的领导为农村药品监管的人员。在县级药品监管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农村医药市场的监督管理。1、生活在农村中的人员熟悉农村中的情况;2、由于配供中心在农村有一个网络体系,运用好这个网络,监管工作可大大地取得实效而且大大地节约费用;3、可节省行政机构人员编制;4、容易取得地方党政领导、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容易协调地方上的各种关系,有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5、农村居民民风淳朴,讲究情感。监管人员在农村工作,为严格、公正执法,容易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实行政务公开,提高药品监管工作水平,切实改变农村药品市场的不良现状,确保农民用药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四、农村是个大市场,有占到全国人口70%的农民住在农村。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了成倍的增长,农村的消费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去占领农村市场,既能取得社会效益和企业近期的经济效益,健全的销售网络,入世后,其战略性的成果也将十分显著。当然政府更应该积极鼓励企业深入农村医药市场,要制定倾斜的政策支持企业占领农村市场。1、城市与农村有一定的行政障碍,这很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2、现有的店铺都有较好的地段,新网点的设立要取好的地段,更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3、新建网点,手续难度大,费用也很多。企业正常营业后,正常情况下还要半年才能盈余,所以政府应该给予企业积极的政策辅持、财政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支持。4、医药监督管理部门要把大型集团企业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当成自已的眼睛和手足在农村的延伸,支持他们。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极大地关注,他们也逐渐意识到玩具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的重要作用。玩具不仅有传递社会文化,娱乐、审美和益智的功能;还可以激发儿童游戏的动机,支撑游戏开展,促进游戏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玩具应该是按儿童成长阶段制作而成的,并且它应是适合儿童各个年龄阶段的东西。但如今,儿童玩具市场的玩具种类又是五花八门。就有很多的家长对这对此感到迷茫。不知道应该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怎么的玩具。
玩具市场发展迅猛,不单仅仅是儿童玩具还有成年人的玩具及老年人玩具,可见玩具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足以证明玩具市场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我小组成员在市场的调研,总结了以下几方面:
1、群体:
据调查,儿童由于处在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各方面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因此儿童在购买商品时,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人有新玩具,“我也要”新玩具,对于电视广告中的玩具会更加注意。
2、家庭:
近年父母已普遍认同玩具能启发儿童智力的观念,家长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极为重视,集知识趣味、动手动脑于一体的玩具迎合了城市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加上现代家庭绝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均乐意花费在孩子身上.
在4~10岁儿童玩具市场中有大部分是由孩子提出喜欢后与父母共同商量并决定购买。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对于玩具的需求与购买决策逐渐由父母主导转变为孩子自己主导。
就性别偏好来讲差异非常明显。七成多的女孩最喜欢毛绒玩具,而只有不到两成的男孩子最喜欢毛绒玩具。而男孩则更偏爱电动遥控、变形玩具和模型类玩具,比例分别为五成多和两个三成,相对应的女孩子最喜欢这几种玩具的比例分别为:1/5,1/10和3%。除了最喜欢的玩具类型之外,关于最不喜欢的玩具类型为:有一半的男孩不喜欢毛绒玩具,而女孩的这一比率不到百分之六;同时,近一半的女孩不喜欢变形类玩具。
3、年龄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年龄段儿童对于各种类型玩具的喜好程度差别很大,总体来讲次为:毛绒玩具、遥控玩具、有声玩具、积木玩具、模型类玩具等。
各年龄段儿童最喜欢的玩具类型:
3岁以下婴幼儿近半最喜欢有声玩具,四成最喜欢毛绒玩具;各有接近半数的4~6岁儿童最喜欢毛绒和电动遥控玩具;分别由近四成的7~10岁最喜欢毛绒和模型类玩具;
11~13岁儿童喜欢毛绒和电动遥控玩具的比例都在50%左右远高于其他
类型玩具;
14~16岁的少年最喜欢的是毛绒玩具,这一比例高达七成。
随着人们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者对玩具的需求已开始从传统的、中低档次的电动型、拼装型、装饰型玩具转向新颖的电子型、智慧型玩具及高档的毛绒、布制类装饰型玩具。
4、城市与农村对比
城市消费者:
(1)34%电子型玩具
(2)46%智慧型玩具
(3)20%高檔的毛绒、布制装饰类玩具。
农村消费者:
(1)48%电动型玩具
(2)28%拼装型玩具
(3)24%中、低檔次的毛绒、布制类玩具。根据以上调研数据,可知玩具应该向以下几方面设计:
1、智能化
在玩具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内地玩具市场功能单一、造型刻板、无差异、无个性的低端经营状态显露无疑,传统玩具越来越不能满足孩子和家长的消费需求,而欧美市场中儿童玩具的教育性和智能化趋势发展迅猛,玩具智能化成为玩具行业新潮流。将开发儿童潜能、启迪儿童智力、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因此玩、教融为一体的潜能开发玩具一枝独秀,深受众多家长和儿童的青睐。欢乐魔方儿童潜能开发不仅设计新颖、品类丰富,还根据著名心理学教授哈佛大学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从科学的高度去找出孩子在语言、数字逻辑、音乐、空间、运动、自我认知、人际关系、自然观察等八大智能方面的长短和个性差异,并定位不同孩子在各个智能方面的不同特点,从而为孩子的智力开发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科学的开发方案,帮助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潜能开发方面准确定位、因材施教,从而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2、个性化
所谓玩具的个性化是指玩具企业品牌与同行业品牌形成区别,这是个性化必须具备的特征和倾向。产品的个性化可以从物质性与非物质性两个方面来营造,如玩具的个性化可以通过“技术、品质、包装、功能”等物质性因素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服务、信誉、品牌、人物”等非物质性因素来体现。在产品同质化趋势条件下,非物质性因素对产品形象的个性化塑造更为有效。
3、多功能化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我国玩具已经从单纯的娱乐性向多功能性转化,尤其是在当今人们普遍注重儿童教育的背景下,对玩具教育功能的要求已经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如何在本土化设计中体现教育化功能是首要考虑的内容。孩子的成长既是长身体更是长知识的过程,应该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获得轻松学习的机会,并拥有一个天真活泼、富有乐趣的童年。玩具在知识启蒙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美国幼教学者魏金生说:“没有游戏的学习,正如机器人的学习一般,没有思想,没有生命。”可见对于孩子具有教育功能玩具的设计是一门极具潜力与魅力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范文大全 · 手机版 m.fw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