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6 来源:调研报告
发挥柞蚕基地优势 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关于**县柞蚕产业的调研
**境内柞坡资源丰富,是全国19个柞蚕生产基地县之一和唯一的一化优质柞蚕茧出口基地县。近年来,**立足柞蚕基地优势,膨胀、完善、提高柞蚕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路子,促进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条件有利,得天独厚
特色明显。**属北亚热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是南北气候交汇带,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土质疏松,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特别适宜一化性柞蚕放养。**柞蚕业始于汉,盛于明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蚕茧产量占全省的50—60%,有“召半省”之称。目前,全县蚕坡发展到105万亩,占全国利用面积1200万亩的10%,占全省200万亩的53%,全县有14个乡镇262个行政村78%的农户从事柞蚕生产,每年柞蚕种卵放养量高达1.6万公斤,产鲜茧350万公斤,实现效益3500万元。
市场广阔。**柞蚕产业,初步形成了种养加系列化、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雏形。从蚕坡发展、良种繁育、茧丝加工、市场销售到挽手、落绵加工、丝棉、丝毯制作、栎叶、槲叶加工出口都基本配套。县有县办缫丝厂、麻绢厂、纺织厂各一座,手工缫丝户及丝绵加工户两万多户,年产柞丝95吨,柞绸8万米,绢纱190吨,落绵230吨,丝织品120万米,丝绵、挽手近百吨。丝毯加工骨干企业23个,机梁4万多付,从业人员66000人,年生产400多万平方英尺,年产值近10亿元,农民收入达6亿元。2000年6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柞蚕之乡”,2003年2月,**一化柞蚕茧、丝(绵)、绸又获世界原产地标记注册成功,在国内、国际上打响了**一化柞蚕品牌,进一步提高了**柞蚕的知名度。**蚕丝的色泽和解舒优于全国各地,始终保持“皇冠地位”,被誉为“纤维皇后”,在市场上称之为柞丝“王牌”。这将是我们占领市场的品牌优势,是了不起的无形资产。
效益显著。**柞蚕业,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好的产业。全县100多万亩柞坡,覆盖率为88%。柞树(墩)的光合作用,能净化空气,增加降水量,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同时,柞树根系发达,又能防风固沙,减少土壤冲刷,保持水土。柞蚕业除了茧、丝、绸 、毯取得较好效益外,它的挖潜增效综合利用的效益也是可观的。如“九五”期间,13个叶类加工企业,栎叶、槲叶类采摘80多万吨,完成槲叶出口22万箱,完成交货值6200万元,实现利税2100多万元。蚕坡养蚕轮伐,提供栎柴(种香菇原料)90万吨,收入5400多万元。蚕砂(蚕屎)提取叶绿素、蚕蛹做罐头已小有规模,年产蛋白蚕蛹3200吨,高级补肾壮阳雄蛾15吨,销往国内二十几个省市。
前景可观。我国入世后,蚕丝业发展潜力大,出口形势好。世界组织和协会,从人类生态需要出发,提出“重返大自然”,纺织用品和衣着服饰用天然纤维原料。这无疑迎合了现在人们的消费心态,因而国际市场尤为重视天然纤维制品,其需求量正以10%的速度增长。我县的丝制产品具有柔软、透气、无静电、吸湿性好、光泽优美,倍受世人青睐,入世后国际上需求量大增,出口量有望不断扩大。丝绸内销也在逐年增长,真丝制品每年也正以8%的消费速度递增。
二、培育特色,促进发展
政策催动。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租赁、承包、拍卖等形式把荒山和柞坡交给群众来经营,鼓励他们放胆放手发展柞蚕养殖。使柞蚕业逐渐由随意、粗放经营向有组织、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发展。
科技推动。加大科技兴蚕力度。坚持科学制种,坚持常年开展送技术、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6名高级农艺师带领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编写教材,发放资料,把柞蚕饲养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并组织县、乡、村、组四级技术覆盖网络,使全县75%以上的养蚕户成为养蚕技术明白人。
龙头带动。围绕柞蚕的茧、丝、蛹、绢、绸等,先后吸引各种社会闲置资金5000多万元,组建了**豫丰蚕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纬纺织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发出“经纬丝绸”、“丹霞丝毯”、“五香蚕蛹”等一大批名牌产品,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宣传促动。一是上网宣传。开通中国**柞蚕网,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信息。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远山在召唤”等专题片,在《中国特产报》上刊登**柞蚕专版。二是借会传媒。组织参加豫洽会、市“两节一会”等节会,宣传推介,提升**柞蚕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
三、问题突出,面临挑战
蚕业法制不健全。乱制种、乱毁坡现象时有发生,无执法依据,更无执法队伍,无力解决。扒“木花”,滥砍乱伐栎圪塔现象屡禁不止,案件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造成蚕坡毁坏严重。
蚕种质量不优。一是质差、量少、太贵。年需种两万多斤,只能生产一万多斤,缺50%。老场设备陈旧,包袱太重,处于维持状态,个体制种更难保证质量,因而病毒率高达8%以上(行业国家标准是2%以下)。每斤蚕种200多元,蚕农难易承受。二是蚕业科技人员青黄不接。蚕业大专生转行,老科技人员下岗,老蚕倌已不能上山养蚕,年轻人不会养、不愿养。三是投入非常难。育种定补取消,制种资金没着落,科研经费、科技人员
培训费不足。
龙头企业实力弱。一是企业+基地+农户没有联结好,导致企业带不动基地,基地也带不了农户。二是企业缺乏资金,“龙”不起来,产业链条短,深加工能力薄弱。
销售渠道不畅通。一是已建的蚕丝市场、地毯市场无市,作用发挥不好;二是产品粗制滥造,档次太低,拳头产品、名牌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三是促销手段不多,缺乏网络信息和得力销售人员;四是环境不优,有恐吓、围攻外地客商现象,使销售渠道受阻。
上述这些问题,制约着柞茧产业的振兴,必须引起重视,加以解决。
四、抢抓机遇,振兴柞蚕
(一)树立打造柞蚕特色产业的新观念
政府引导。品牌即特色,特色即优势。**是“中国柞蚕之乡”,又获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这尊“金身”,要借助这块“金字”招牌,用好这笔无形资产。一是政府要紧紧依靠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高科技为手段,以项目为纽带,以增加农民和财政收入为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柞蚕支柱产业,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二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营造发展环境,完善信息体系、市场体系,着重解决龙头办不好,农民办不了的事情,运用多种手段,引导柞蚕特色产品进入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要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实施名牌战略,打响“中国**柞蚕”品牌,坚持高品位开发,提高产品效益,使柞蚕产业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
政府服务。政府作为经济工作的组织者,要根据职能积极协调,督促完善各级服务体系。一是政策服务。柞蚕产业化建设,要有一系列政策规定作保证。如蚕坡的延包、转包及稳定承包的政策;繁育良种的补助、奖励政策;蚕茧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保护管理蚕坡的政策等。二是科技服务。在发展知识经济中,科技是先导,只有抓好科技服务,才能提高柞蚕产业水平。要把蚕坡、蚕种、蚕茧、柞丝、丝毯、丝绢的科技含量,作为实施柞蚕产业化的主要内容。首先,建立、完善科技服务组织,制订科技培训、推广和普及规划,建立县、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其次,鼓励科技人员,搞科技承包;其三,搞不同形式的科技试验示范点。三是资金投入服务。柞蚕产业战线长、投资大,要千方百计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方筹措投入资金,搞好基地建设。如加强与银行联系,争取贷款;争取上级扶贫,支农资金投入;用孟加拉模式小额贷款;各有关单位筹资;发动企业和蚕农自筹资金等。还要积极筹建国家和地方两级蚕业发展基金,财政列收列支,政府审计监督。四是法律服务。依法治蚕,健康发展。要恢复和建立蚕业派出所、蚕业法庭,依法处理破坏蚕坡、蚕坡改包、中止承包合同等违法案件,保护蚕农合法权益。建议人大、司法部门订立蚕业产业化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以法保护产业发展。
(二)采取打造柞蚕特色产业的新举措
科学管理。一是抓好百万亩柞坡的资源管理。柞坡基地建设,要保护和开发结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治理水土和经济、用材林建设结合,扶贫开发和旅游开发结合。要点橡补墩,柞树修剪,去杂复壮,巩固提高老蚕坡;坡坡联结,乡镇联片,退杂还柞,开发新蚕坡,逐步形成规模优势;要继续建设好万亩优质柞坡示范基地,搞出几个样板,带动全县发展。要尽快改变旧的伐坡习惯,大力推广柞树修剪,留桩放拐新技术,扩大树冠,增加叶量,提高叶质,增加养蚕量。二是抓好蚕场建设。按照“控制总量,严格审批,合理布局,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对三个国有蚕场和44个集体蚕场进行整顿、壮大、恢复,还可建一些新场。三是严把蚕种质量关,对种茧鉴定、审查界定病毒率,按照国标,超标处理,取缔不合格种茧制种者;查处无证制种者;打击制假冒伪劣蚕种者,从源头上杜绝劣质蚕种流入市场,使全县蚕农真正用上“优良种”、“放心种”。
集约经营。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应柞蚕业发展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模式。一是采取租赁、承包、公开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塑造多元化投资主体,保护合法的非劳务收入,从政策、体制上调动群众养殖柞蚕的积极性。二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向养殖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深加工系列化,市场网络化,销售国际化方向发展。
(三)构建打造柞蚕特色产业的新局面
培育龙头。围绕资源办企业,资源有出路;围绕基地办企业,企业有靠山。“龙头兴则产业旺”。要使柞蚕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必须兴办、培育一批有强大辐射、带动力的加工型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建设应坚持规模大、带动面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对蚕农的凝聚力及联结力强。一是筹建蚕业开发集团,把缫丝、绢纺、丝毯、丝绵、蚕蛹、蚕砂等企业联合起来。可下设蚕种公司,丝织绢纺公司和蚕蛹、蛾开发公司。二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养蚕——缫丝——绢纺——服装——装饰;另一条是养蚕——蚕蛹——食品——保健品。可筹建蛾公酒厂、蛹罐头厂、蛹蛋白厂及蚕砂等加工企业。三是国营、集体、私营等多种形式一齐上。要注重吸引国内外企业家来我县办企业,进行综合开发。
搞活流通。围绕产品兴市场,产品有载体;围绕名牌调结构,市场有拉力。要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建立直供直销业务体系。形成以外部市场为纽带,内部市场为补充的销售网络。以蚕茧、丝、毯、服装加工产品为主,因势利导,壮大、筹建一批具有名牌效应和吸引力的市场。扩大县城地毯市场规模,改造云阳茧、丝、绵、绣综合市场,完善提高白土岗生丝批发中心、南河店丝绵经营中心、云阳绢丝制品批零中心市场。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建市场,大力发展各种运销实体和营销大户,鼓励农民兴办各种形式的购销服务组织,开拓市场空间,增加市场占有率。
范文大全 · 手机版 m.fw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