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6-10-26 来源:调研报告

大众创业调研报告

  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在谋划引进项目时注重选择能够承载创新创业的平台项目,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全民创业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是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大众创业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大众创业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突出优化服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坚持“抓大众创业就是抓区域经济”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放促活、扶持促多、规范促优,积极创造宽松适宜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促进创业便利化,构建创业生态,区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滋生成长。创优政策。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工商登记注册制度改革为契机,按照市工商局制定的27条放宽政策,依法有序放宽准入领域、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力度、财政扶持力度、税费优惠扶持力度,打出全民创业的政策优惠组合拳,为企业加油减负。实行注册登记“一审一核”制和“审核合一”制,受到群众和企业的欢迎。对申请工商注册审批的个体工商户、公司制企业,实行投资主体“零限制”,注册登记“零收费”,创业经营“免登记”,积极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土壤。创优服务。成立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校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孵化器,实行入驻企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三年免场地租金“零门槛入驻”和为企业提供研发、试制、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服务等政策,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成活率和成长性。邀请创业导师和中信银行、上海股权等投资机构负责人就融资、创业等各项政策给予解读。创优环境。简化企业办事程序,为企业提供“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审批”的一站式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对于申请“个转企”的工商户,坚持各部门紧密衔接、协调联动,畅通登记渠道、简化办理程序、强化跟踪服务,为企业成长“开绿灯”。组织发改、商务、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深入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尤其对生产经营出现较大波动的企业,积极分析市场形势,研究应对措施,破除阻碍发展的瓶颈。加大对重点产业化项目的申报、扶持与服务力度,协助其解决在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速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二、突出平台建设,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筑广阔空间

  为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在谋划引进项目时注重选择能够承载创新创业的平台项目,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全民创业奠定坚实基础。升级园区平台。为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提供集约化、专业化服务,实现园区技术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建设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集生产、办公、研发、展示、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高科技软件园区,可容纳创业企业近百家,吸引就业1000余人。目前,软件园一期已完工,入驻率达90%;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同时,引进联东U谷产业园、科技中心、建华石墨烯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项目,可吸引1000多家小微企业入驻。工业园区与创业孵化基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升级创业基地。率先在全市设立“众创空间”,并建设了微信服务平台,主要针对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服务,开展创业沙龙、创业咖啡、创业项目路演、投资分析等活动,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企业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目前,“众创空间”及其微信公众平台已正式挂牌和上线,关注人数达1000余人,已成功举办了六次线下活动以及路演技巧培训、软件技术开发痛点研讨会等,有效提升了创客和企业家创业创新激情。升级物流平台。在原有运营中国耐材之窗、中国陶瓷官网、中国物流官网的基础上,全国第一个省内城市互联互通的省级物流信息平台——“物流”平台已完成了技术搭建,正在与省内的各个城市密切对接,力争在2016年底前,石家庄、、保定、秦皇岛、邯郸、邢台、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等11个城市全部实现节点平台接入,打造成用户活跃、资源集聚的跨城市智慧物流平台系统。“物流”的启动,标志着省在共同配送领域的探索愈发深入,为实现京津冀三地物流协同发展、有效对接提供了重要保障。物流业态提升竞争力,也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创业队伍。

  三、突出抓好融资,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不竭活水

  针对中小企业在创业、创新过程中融资难问题,区大力开展金融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氧气”和“血液”。搭建融资平台。制定出台引进金融机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己引进汇丰银行、工银安盛、承德银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引进数量居全市前茅。特别是银行区科技支行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专注于支持种子期和创业期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另外,依托特色产业,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瓶颈。建设银行分行为包括区达意科技、赛福特在内的11家小微企业办理了“税易贷”业务,获批贷款资金近千万元;开展“三押一推”工作,为3家企业办理股权质押登记,帮助企业融资4468.1万元;为15家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帮助企业融资2.92亿元。设立专项资金。由区财政出资设立1000万孵化基金,重点解决企业创业初期资金难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获得最高50万元的基金使用权,进一步提升了创新创业的服务效能。目前已为4家企业提供了200万元的短期借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在《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对通过审批的各类科技项目按照1:1比例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助力企业上市。出台《关于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的暂行办法》,对在境内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奖励200万元等多项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对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区已有7家科技企业先后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新三板以及石家庄股权交易所等融资平台,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其中启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正式挂牌,成为市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软件企业;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为我市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企业。

  四、突出人才引育,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智力支撑

  区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创业创新关键点,围绕推进“产业+人才”深度融合,推进各类人才裂变式增长。制定“人才特区”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了《关于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若干政策的实施办法》、《关于鼓励领军人才进行科研和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建设技术产业人才特区的实施意见》。本着加大对创业型人才支持力度的工作思路,原则通过了《技术产业人才特区实施办法》,确定由区财政投入1000万元设立“人才特区”专项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推动人才计划评选工作。今年以来,拓又达公司的赵欣成功申报了“国家万人计划”,成为我市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家级人才计划的民营企业人选。开元机器人李宪政等6人成功获评“省双百人才”计划、华洋自动化张雪等3人成功获评“省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共争取省人才资金200万元。目前,区人才总量约为7300人,其中海内外全日制博士14人,硕士341人,本科学历4098人,本科以上学历占到人才总量的61%;具有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416人,中级职称以上达到32%。加快人才工作平台建设。在成立建华检测院士工作站和开诚集团院士工作站基础上,推荐建华科技等申报了博士后工作站。推荐区创业中心成功申报了市创业孵化基地,纳入了市就业专项资金扶持范围。推荐创业中心申报了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目前,有进站院士4人。

  大众创业调研报告范文(二)

  一、突出优化服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坚持“抓大众创业就是抓区域经济”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放促活、扶持促多、规范促优,积极创造宽松适宜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促进创业便利化,构建创业生态,区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滋生成长。创优政策。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工商登记注册制度改革为契机,按照市工商局制定的27条放宽政策,依法有序放宽准入领域、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力度、财政扶持力度、税费优惠扶持力度,打出全民创业的政策优惠组合拳,为企业加油减负。实行注册登记“一审一核”制和“审核合一”制,受到群众和企业的欢迎。对申请工商注册审批的个体工商户、公司制企业,实行投资主体“零限制”,注册登记“零收费”,创业经营“免登记”,积极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土壤。创优服务。成立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校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孵化器,实行入驻企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三年免场地租金“零门槛入驻”和为企业提供研发、试制、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服务等政策,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成活率和成长性。邀请创业导师和中信银行、上海股权等投资机构负责人就融资、创业等各项政策给予解读。创优环境。简化企业办事程序,为企业提供“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审批”的一站式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对于申请“个转企”的工商户,坚持各部门紧密衔接、协调联动,畅通登记渠道、简化办理程序、强化跟踪服务,为企业成长“开绿灯”。组织发改、商务、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深入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尤其对生产经营出现较大波动的企业,积极分析市场形势,研究应对措施,破除阻碍发展的瓶颈。加大对重点产业化项目的申报、扶持与服务力度,协助其解决在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速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二、突出平台建设,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筑广阔空间

  为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在谋划引进项目时注重选择能够承载创新创业的平台项目,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全民创业奠定坚实基础。升级园区平台。为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提供集约化、专业化服务,实现园区技术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建设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集生产、办公、研发、展示、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高科技软件园区,可容纳创业企业近百家,吸引就业1000余人。目前,软件园一期已完工,入驻率达90%;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同时,引进联东U谷产业园、科技中心、建华石墨烯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项目,可吸引1000多家小微企业入驻。工业园区与创业孵化基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升级创业基地。率先在全市设立“众创空间”,并建设了微信服务平台,主要针对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服务,开展创业沙龙、创业咖啡、创业项目路演、投资分析等活动,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企业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目前,“众创空间”及其微信公众平台已正式挂牌和上线,关注人数达1000余人,已成功举办了六次线下活动以及路演技巧培训、软件技术开发痛点研讨会等,有效提升了创客和企业家创业创新激情。升级物流平台。在原有运营中国耐材之窗、中国陶瓷官网、中国物流官网的基础上,全国第一个省内城市互联互通的省级物流信息平台——“物流”平台已完成了技术搭建,正在与省内的各个城市密切对接,力争在2016年底前,石家庄、、保定、秦皇岛、邯郸、邢台、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等11个城市全部实现节点平台接入,打造成用户活跃、资源集聚的跨城市智慧物流平台系统。“物流”的启动,标志着省在共同配送领域的探索愈发深入,为实现京津冀三地物流协同发展、有效对接提供了重要保障。物流业态提升竞争力,也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创业队伍。

  三、突出抓好融资,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不竭活水

  针对中小企业在创业、创新过程中融资难问题,区大力开展金融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氧气”和“血液”。搭建融资平台。制定出台引进金融机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己引进汇丰银行、工银安盛、承德银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引进数量居全市前茅。特别是银行区科技支行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专注于支持种子期和创业期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另外,依托特色产业,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瓶颈。建设银行分行为包括区达意科技、赛福特在内的11家小微企业办理了“税易贷”业务,获批贷款资金近千万元;开展“三押一推”工作,为3家企业办理股权质押登记,帮助企业融资4468.1万元;为15家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帮助企业融资2.92亿元。设立专项资金。由区财政出资设立1000万孵化基金,重点解决企业创业初期资金难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获得最高50万元的基金使用权,进一步提升了创新创业的服务效能。目前已为4家企业提供了200万元的短期借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在《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对通过审批的各类科技项目按照1:1比例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助力企业上市。出台《关于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的暂行办法》,对在境内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奖励200万元等多项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对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区已有7家科技企业先后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新三板以及石家庄股权交易所等融资平台,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其中启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正式挂牌,成为市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软件企业;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为我市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企业。

  四、突出人才引育,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智力支撑

  区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创业创新关键点,围绕推进“产业+人才”深度融合,推进各类人才裂变式增长。制定“人才特区”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了《关于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若干政策的实施办法》、《关于鼓励领军人才进行科研和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建设技术产业人才特区的实施意见》。本着加大对创业型人才支持力度的工作思路,原则通过了《技术产业人才特区实施办法》,确定由区财政投入1000万元设立“人才特区”专项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推动人才计划评选工作。今年以来,拓又达公司的赵欣成功申报了“国家万人计划”,成为我市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家级人才计划的民营企业人选。开元机器人李宪政等6人成功获评“省双百人才”计划、华洋自动化张雪等3人成功获评“省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共争取省人才资金200万元。目前,区人才总量约为7300人,其中海内外全日制博士14人,硕士341人,本科学历4098人,本科以上学历占到人才总量的61%;具有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416人,中级职称以上达到32%。加快人才工作平台建设。在成立建华检测院士工作站和开诚集团院士工作站基础上,推荐建华科技等申报了博士后工作站。推荐区创业中心成功申报了市创业孵化基地,纳入了市就业专项资金扶持范围。推荐创业中心申报了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目前,有进站院士4人。

  (五)建立支持青年创业创新的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

  一是由政府出资建立全区青年创业创新专项资金,或由政府出资并通过广泛接受社会捐赠的形式,成立青年创业创新公益基金,专项用于培训补贴、贷款贴息补贴、服务平台建设等,直接用于前景看好又处于初创期的创业项目,有效降低青年的创业门槛。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青年创业活动,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发展,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群体。三是加大青年贷款产品推广力度,根据创业青年的细化特征,开发多种适合青年创业的贷款产品。贷款产品设计要注重门槛低,手续简便,针对性强,建议优化现有的市级及县域创业贷款政策,减少冗余审批流程,把重点放在加强创业中期的跟踪了解及后期的服务工作。

  (六)建立青年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把青年创业创新课程分阶段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大中专院校入手,拓展到职业技校、职业教育机构,在各高校、中职学校开设专业、系统的创业创新课程。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大中专院校创业创新辅导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创业课程的评估机制,切实提高创业辅导的教学质量。二是加强青年创业创新实践锻炼,整合学校和地方的资源,在各高校、中职学校建立青年创业创新实践基地,使青年在创业创新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业创新能力。三是加大对我区青年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引入、培养、培训,构建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青年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相关推荐

辞职报告 实习报告 述职报告 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工作报告 自查报告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格式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怎么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模板行业调研报告党建调研报告产业调研报告农村调研报告党建工作调研报告基层党建调研报告学校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