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06 来源:调研报告
我是一名来自xx县xx镇xx村的大学生村官,XX年8月份通过xx省选的大学生村官考试分配到xx村担任书记助理一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领下,我对本村xx组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走访,通过实地走访,通过与老百姓面对面的交谈,我对现阶段农业发展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农村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不断降低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种粮已经不再成为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获取来源,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不断降低,主要原因表现在:一是国家的经济结构不平衡。我们国家经济总体水平在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导致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选择到沿海发达的城市就业,而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部分身体状况好或者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老人,为了能够减轻儿女的负担,尚能自给自足种上一亩三分地,然而对于那些身体状况不好或者家庭条件相对富裕的老人,他们的农田基本上一年到头荒在地里,无人耕种;二是国家的种粮政策未落实到位。自去年以来,中央审时度势,积极调整种粮政策,将粮食补贴政策调整为谁种田谁得补贴,然而这一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却遇到了矛盾和阻力,种田者碍于人情面子,与让地给自己耕种的田主人达成了某种默契(补贴仍然归田主人),村上的组长为了不得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之任之,而村干部对于组长报上来的数据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最终导致谁种
田谁受益这一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想种田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提高,不想种田的地仍然荒着。三是农民务工收入的增长远远超过种粮收入。通过调研,得出一组数据:
表一:农民种粮收入(以1年种5亩地为例):
表二:农民务工收入(以1年务工200天为例)
表三:种粮与务工收入对比
从以上三组数据可以看出, 从80年代到20世纪末,农民种粮的收入超过了务工收入,农民种粮更划算;而从21世纪开始至今,随着我国劳动力的稀缺,导致务工价格急速上涨,务工的收入远远超过了种粮收入,农民务工更划算,最终导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逐年降低。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全中国13亿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扭转粮食安全问题继续拉大的局面:一是加大投入,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吸引更多青壮年劳动力选择本地就业,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逐步地缩小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步地改善我们国家经济结构不平衡这一现状;二是严格落实种粮补贴政策。种粮补贴政策作为一个薄弱的环节,政府部门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强有利的制度约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三是积极推进“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积极引导、鼓励种粮大户承包土地,使农业朝着现代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逐步地增加粮食总产量。
(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仍然艰巨
农村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农村环境直接关系到村容村貌,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是提升了,然而农村环境却在悄悄的发生变化,河流因生活污水的排放而不再清澈、农户房前屋后到处是白色垃圾、部分村落死角垃圾遍地、猪粪到处乱排等等现象,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环境面貌,直接危害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国家意识到了农村环境的恶化,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却不容乐观,任务仍然艰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权利过于集中,没有下放。农村普遍存在村支书“一言堂”的状况,凡事书记说了算数,书记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权利不下放到环保专干,环保经费落实不了,得不到保障,环保专干就放不开手脚,有心无力,最终导致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不力,农村环境面貌得不到改善;二是缺乏奖惩的长效机制,积极性未充分调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一般由村干部担任环保专干,向下布置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由村妇女组长担任环保信息员,负责传达信息和下户检查农户卫生,然而,部分村由于没有制定农村环境治理奖惩的长效机制,环保信息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他们在下去检查农户卫生的过程中,也只是走走过场,没有一个奖惩机制约束他们。三是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意识是人的行动指南,指导着人的行为方式,作为生活在最基层的农民来说,缺少城市人所受的约束和良好习惯的影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习惯了随意的生活,房前屋后、村落死角、池塘、田边等等地方,都成为了他们乱倒生活垃圾的地方。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切实担负起保护环境的重任,一是明确农村环保专干责任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农村环保专干作为环境整治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他更了解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他是第一责任人的同时,应该通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有效增强环保专干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环保专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建立和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环保信息员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宣传力度,不断增强老百姓环保意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农民自身,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宣传力度,不断的增强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让人人都成为“环境的保护者、家园的守护者”,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整治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三)老百姓之间交往变少、感情在慢慢变淡
中国的农民是淳朴的,也是善良的,家里来了客人,笑脸相迎,热茶招待,端椅子,摆瓜子,招呼得客客气气、周周道道,这种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待客之道一直在农村延续至今,然而,在这种传统美德的背后,却仍然避免不了农村的人情味在悄悄的发生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慢慢变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慢慢变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村缺少公共娱乐场所,老百姓的生活过于单一,缺少一个平台让他们相互交流、增进感情,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二是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独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老人一方面要照顾孩子、要干农活,另一方面因为年老体弱,出去串门的少,就算是串门也只是选择临近的几家,稍远的几乎不去,种种原因导致了农村缺乏朝气,缺乏生机,老百姓彼此之间缺少交流,感情在慢慢变淡;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小农意识”仍然根深蒂固。我们不可否认,农民是纯朴的、善良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农民是狭隘的、斤斤计较的,邻里纠纷、土地纠纷、山林纠纷是农村最常见的纠纷,也是处理起来最棘手的纠纷,农民往往会因为一寸土地争得死不相往来,哪怕是兄弟之间也毫无人情可言。
守住我们“心灵的家园”,让农村传统美德、民风得以传承,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一是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公共娱乐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农村公共娱乐设施建设,通过开展活动,不断丰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二是保护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剪纸、刺绣、皮影戏等等传统艺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农村逐渐的消亡,我们应该充分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文化,让这些文化在农村得以传承,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发展;三是积极排查、妥善处理好矛盾纠纷,不断增进老百姓之间的感情。
农村是一片广大的热土,在中国农村仍然生活着7亿农民,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困难需要一步一步去解决,我们只有充分认识现阶段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充分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充分挖掘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种粮政策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公共娱乐设施建设上不断的完善和加强,我们才能在推进城镇化的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我们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农民梦”。
范文大全 · 手机版 m.fw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