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前段时间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对我县的卫生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卫生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以“构建民本卫生,打造健康海盐”为目标,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强县创建,全县卫生事业实现了大提升、大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卫生综合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先后获得了全国消除疟疾达标县、浙江省卫生强县、浙江省首批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县等30余项荣誉。全县九个镇(街道)均为“市级卫生强镇(街道)”、“市级卫生应急示范镇(街道)”,全县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为“省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卫生基础建设全面推进,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县政府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不断加大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统筹全县卫生资源管理,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按照“优化资源,提升效率”的原则,积极探索县域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制定《海盐县城区医疗资源整合与开发方案》,以县人民医院搬迁为节点,将原人民医院的业务用房置换给县中医院,原县中医院用房置换给武原卫生院,原县疾控中心用房置换给县口腔医院,解决了县城区多家医院的发展瓶颈。XX年以来,县财政投入4.20亿元用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县公共卫生中心、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百步镇横港卫生院迁建、沈荡医院医疗综合楼新建和精神病区标准化改造、西塘地区医院改建等工程建设;县“120”急救站和采供血点项目、澉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即将投入使用;县中医院搬迁改造项目、县口腔医院迁建项目、秦山街道卫生院扩建改造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今年将开工改扩建元通街道卫生院、通元镇石泉卫生院。XX年起,县政府连续两年将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列为政府实事工程,按照“村无偿提供土地,县镇财政补助资金”的方式,投入138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50个使用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县补助50%的标准,投入106万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设备进行标准化更新和装备,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二)居民基本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受益面不断扩大。
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为广大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近年来,全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人均年筹资从XX年的218元,提高到XX年度的610元,其中政府财政补助从138元提高到400元,保障水平、补偿比例逐年提高,四年来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补偿总人次数达591万人次,补偿总额3.5亿元。
XX年2月我县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XX年5月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行,全县医疗机构取消了以药养医的管理模式,药品销售价格、诊疗费用、住院均次费用下降,“大处方”现象明显改善,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新医改带来的实惠。至XX年底,全县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2.83%,为城乡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创造了条件。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完善,保障群众健康能力进一步提高。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行政和业务统一规范的行业管理运行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行政领导、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药械管理、财务管理、绩效分配等统一管理,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统一了社区责任医生(乡村医生)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积极开展医疗质量服务提升年活动,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各县级医疗机构积极与上海、杭州、宁波的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学院校开展协作,我县的卫生优质资源不断扩大,县域医疗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四)公共卫生防控能力得到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有所提高。
疾病预防控制成效显著。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切实落实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霍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重点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近年来,全县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疫情。设立沈荡医院精神科病区,慢病管理与精神疾病治疗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XX年,我县被认定为全国第一个消除疟疾县。不断完善三级卫生监督网络体系,构建起由县卫生监督所、县卫生监督分所、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助理卫生监督员、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责任医生与公共卫生联络员为主的三级卫生监督网络。启动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妇幼保健工作扎实推进,实施县域内产科资源整合,成立了海盐县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规范高危孕产妇管理,提高产科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连续XX年保持无本地孕产妇死亡记录。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工作任务,XX年我县的户籍人口出生性别比继续保持在正常范围。
以“清洁家园”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农村改水受益率达到了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98.66%,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8.29%。贯彻落实《浙江省爱国卫生促进条例》、《海盐县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方案(XX-XX)》,开展健康促进机关(事业)、健康促进企业、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社区等“四进”健康教育活动。XX年,建成了河滨绿化带、三毛乐园、海滨公园三大健康教育长廊,广泛传播健康保健知识。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做了大量工作,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同时我们也感到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
(一)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分布不合理,城乡卫生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着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一是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紧缺型、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目前,全县2044名在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722人、注册护士676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只有8人、高级职称人员只有105人,医学影像、麻醉、病理、社区全科医生等学科专业人才和学科骨干人才匮乏。虽然近年来出台了引进、培养卫生人才的优惠政策,但优秀人才引不进、也留不住,定向招聘存在一定困难。二是城乡卫生发展不平衡,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年龄老化、整体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足,县外就医率居高不下,增加群众的医疗负担。农村社区医生队伍存在着年龄老化、整体素质不高、业务技术相对落后、医疗信息滞后等问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作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的乡村医生队伍年龄老化严重,出现青黄不接现象。全县现有210名乡村医生,平均年龄57.36岁,其中,50岁以上164人,占83.24%。基层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从业经验主要集中在常见疾病的治疗上,缺乏全面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咨询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数患者由于基层药品种类不足、医疗水平和交通便利等原因,不愿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治疗,前往县级医院、县外大医院看病,再加上一些医务人员因怕担风险而以基层药品种类不足为由向上转诊本有能力医治的病人,导致大病小病过度集中在大医院,既增加了大医院的接诊压力,又造成新的“看病难看病贵”,增加了群众的看病支出,也造成社区医疗服务资源的浪费,制约了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医疗服务站的发展。许多长期形成的乡村地方特色诊疗也面临消失。调研中还了解到,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不够明显,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有所滑坡。由于卫生系统的行业特点,医务人员的加班、值班很多,医务人员的加、值班费纳入了奖励性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40%的占比偏低,医务人员的收入差距不能很好地体现业务工作量的大小,一些接诊量大的医务人员收入比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有所减少,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医改有效破除了以药养医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看病贵问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引起重视。一是财力保障与医改发展需求还有差距,卫生事业发展资金仍然短缺。医改是一个很大的民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医院自主创收和奖金分配的旧体制,医院自我循环、自我发展能力已大大减弱。虽然县政府出台了《海盐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财政补助办法》(盐政办发〔XX〕127号),安排专项经费保障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平稳过渡和正常运行,但随着医改的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运行经费紧张, XX年全县有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现亏损,直接影响了医改的推进和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县中医院搬迁改造项目、县口腔医院迁建项目由于融资政策的改变,工程建设面临着资金缺口。非营利性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日益繁重,虽然近年来县政府逐步增加了公共卫生投入,但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仍显不足,人均9元的新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已不能适应疾病防控形势发展的需要。调研中还了解到,由于健康体检成本、设备、每日体检量等因素,造成城乡参合居民健康体检工作不够扎实。二是基本药物目录品种较少,结构不合理, 基层医疗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品种不够用等现象。根据规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能使用国家和省增补的500多种基本药物,基本药物目录中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药物偏少、品种单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目录与基本药物(含增补)目录不完全吻合;上级医院与基层用药不衔接,从大医院转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其在大医院的用药往往不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物范围内,给基层医疗机构在急救、专科建设、重危病人的治疗和社区医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三是部分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滞后。随着行政区划调整、港区城联动开发,县开发区(西塘桥街道)行政区域面积增至 52.68平方公里,区域人口达6.46万人,现有的西塘地区医院和海塘卫生院硬件设施、医疗设备配置、医疗服务水平无法满足未来“海盐县副城区”的医疗卫生需求,需要尽早规划、建设一家综合性的医疗机构,以满足当地群众的医疗需求。武原街道的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于规划、用地等原因,还缺少服务用房,面积也未达到150平方米的标准化要求。
(三)重大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重大、重点传染病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食品安全受到广泛关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精神卫生、老年保健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对公共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推进我县卫生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卫生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一要加大招聘、引进、培养的力度,不断扩大我县卫生人才总量。根据我县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完善人才招聘、引进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各类紧缺型、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破解卫生人才缺乏难题。二要继续做好农村社区医生定向招聘、定向培养。深入实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三要加强重点医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与上海、杭州、嘉兴等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学院校的协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项目和最新诊疗技术,推动学科建设及医疗水平的提高。通过各种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县医疗救治水平,减少县外就医率,方便人民群众就医。
(二)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一要加大对基本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的财政补助政策,保障基层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充分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质。逐步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尤其是提高新居民的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合理设置门诊与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公共卫生资源利用率。二要完善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和基本建设债务化解机制。加强政策研究和项目评估,加大对卫生建设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县中医院搬迁改造和口腔医院迁建项目,协调项目资金。三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制。适当提高社区乡村医生和编外卫技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四要合理规划、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善群众的医疗条件。结合“两新”工程建设,科学规划、整合医疗资源,建设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县xx和xx规划中,已经规划在县经济开发区建设综合性医疗机构,要及时建立筹备小组开展前期工作;要有序开放医疗市场,鼓励民营资本举办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求的医院,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三)加强医疗协作,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城乡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积极利用县级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加强协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增强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的信赖感,引导群众及时、就近进行“小病”医治,努力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不出县,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新格局。要改善基层医疗机构住院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在镇(街道)住院医疗的服务需求,逐步缓解县级医院住院床位紧张的状况。结合群众需求完善体检项目,改善体检流程,继续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综合各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特点以及区域优势,探索科学、有序、合理的上下转院工作机制,引导病人合理分流。建立富有特色的专科医疗服务模式(如老年护理、康复保健、临终关爱、癌症化疗、儿童专科等特色专科或特色医疗机构),加快医院转型升级。
(四)规范合理用药,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果。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药物和合理用药的教育与培训。规范合理用药,提高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加强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提高群众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和信赖度,普及合理用药常识,改变不良用药行为,形成有利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良好氛围。二要适当增加药物供应品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基本药物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上转病人明显增多,是目前制约我县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瓶颈。合理运用中央和省市的药物政策规定,适当增补部分抢救必需、临床必需、专科必需的药品,让更多的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及时、有效、安全、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和专科建设水平。
(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宣传,进一步细化各职能部门医改职责,形成推进医改的合力。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上的接轨,缩小差异。加强疾病防治、健康生活、卫生常识等的健康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群众防病保健意识。继续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爱国卫生、红十字会等工作,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水平。
范文大全 · 手机版 m.fw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