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9 来源:读后感
关于幸福读后感作文700字4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幸福读后感作文700字4篇,欢迎大家分享。
常常反问自己,作为教师的我幸福吗?怎么我从来没有觉得呢?从教多年以来,留给我的似乎除了“忙”,就是“累”,有时还免不了抱怨几句。每天都是重复的事情、机械的感觉,根本谈不上幸福。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之后,我才发现,幸福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换一种心态。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原来幸福就是一种快乐心情,就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心态,也是品味生活的一种感受。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之后,我的心灵得到了完全的洗礼。因为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和学生在一个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既可以让学生得到直接的启示,又可以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
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简单的说教和无休止的训斥只能让学生心理更加逆反,高明的办法是以理服人、以柔克刚,用真诚、用一种文化去点击、感化学生的羞愧之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书中提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必须每天都阅读和思考。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过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反思自己,我离真正的阅读和思考有多远了?思维的惰性伴随我多久了?平时缺少阅读,总是为自己找到若干个理由,陶继新老师的“四个不要”中写道,“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我要将这“四个不要”作为我的读书座右铭,用书的芬芳洗涤我的灵魂,净化我的思想,除去心灵的杂质。
是啊,我们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我们的学生对我们的信任和崇拜,就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幸福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河流。所以,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幸福画一条最浅的底线,去学会从最平常的日子、最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幸福的滋味。因为,幸福其实很简单!
最近读了贝特兰。罗素的《幸福之路》,他的思想在现在看起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近现实,这让我感觉很震撼。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在追求幸福生活,但是幸福的指数却在不断下降。每个人都在抱怨生活的压力过大,读过此书后,我的内心反而变得充实很多,明白了如何才能踏上。
印象最深的是作为封面的插图:飞机失事,下面是白雪皑皑的高山,飞行员穿着全套滑雪装备、踩着雪橇,悠然自得的跳伞而下,准备来一次刺激的高山速滑……题注是“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小,因若他失掉一样,还可以亡羊补牢,转到另一样上去。”
幸福其实不那么困难。不是爬上了山峰,才是成功地幸福。生活的幸福来自平衡。尽量多地拓展你的生活,发展你的能力,关心、帮助、改变更多人的命运,这样每一天都会洋溢着幸福。
在他的书中,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实用的道理。论婚姻、论情爱、论竞争、论妒嫉、论工作。每一论都没有脱离生活的主题。
记得有人说过,我们读书,其实是在读自己。看小说的时候寻找着自己的影子,总想从别人的结局里预知自己的结局,或是,得以知道自己该怎样选择。看《幸福之路》,整理这些被自己圈点出来的部分,一字字打出来,发现,其中的许多正是自己认同。太多的共鸣,太多的回味无穷。原来看哲学书,自己沉思,是件如此享受的事情。于是,书架上摆上了更多这类书籍。其实,它们并不枯燥,甚至很有趣,更别提其中给人的启示。
罗素首先用了半本书讲不幸福的原因,其次用余下篇幅讲了人幸福的可能。当孜孜以求“幸福之路”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也许追求的恰恰是相反。“如果方向不正确,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多避免些不幸福的原因,幸福就要简单很多。大致来说,我边读边对照着我自己,确实有道理。但一片混沌的大脑还无法清晰的总结,只能说出目前残存的`印记。
罗素还讲到很多,关于孩子,关于爱情,关于犯罪感的等等。还有一个是,要培养工作的“自尊”。这点很有道理,工作的时候感觉不幸福是为什么呢?你做着你不喜欢的,你认为没有价值的事情,你没有自豪感、自尊心,这就已经进行了自我的否定。罗素甚至建议那些工作感觉不到幸福的人,抛弃一切去一个体力劳动的地方,为基本需求而耕作。不过,如何培养工作的自尊,我还不曾学会。
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很多的冲突,原来已经有前人好好地思考过了。捧着这本书,感觉是人生的一份厚厚的财富。
有幸读了陈振林的《幸福是粒小青豆》这一故事集,说句实在话,第一感觉是故事太平实了,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绚丽夺目的词藻,没有振聋发聩的至理名言,更没有高瞻远瞩般的说教,它仅仅就是一个又一个来源于生活的小故事,可当你读完,却总是能在心里留下些什么,让你在不知不觉间心灵受到触动,比如有关父母情、有关兄弟情,有关友情,甚至仅仅是人性中的些许善良。对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则是那篇《旧衣裤》……
通常的文学作品中更多的是渲染父母是如何爱子女的,子女成长的每一步都少不了父母那深沉的爱与叮咛,当你咿咿呀呀学语时,但你蹒跚学步时,当你第一次背上书包步入学校时,但你第一次离家走向社会时,背后总有一双不舍与牵挂的眼神在一直注视着。在《旧衣裤》中,作者则另辟蹊径,通过另外一个角度来描写父母之爱。年老的父母时常问中年的儿子要些儿子穿过淘汰的旧衣裤,说是穿旧衣裤挺好的,丢了也是浪费。儿子想当然地认为父亲说的在理,于是在过年时打包了一大包旧衣服带回老家,但是没隔多久,父亲又要儿子的旧衣服时,儿子产生了疑问,年老的父亲哪能穿掉这么多旧衣服呢,况且儿子的个头没有父亲的高,很多衣服带回去也是穿不上的。在孙女的一次回老家时,谜底被揭开了,奶奶悄悄地告诉孙女,“你爷爷要你爸的旧衣服,不是为了穿啊,他经常想你爸,他一看到你爸的旧衣服,就感觉看到你爸爸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之动容,人们更多的关注与歌颂父母作为父母的伟大,可有几人能够关注到他们作为平常人本身的这种情感需要?儿女大了,自然有了自己的小家与工作生活,同时,也意味着从父母那个家中分离出去,有了分离,就有思念。年老的父母不可能直接地说出他们的思念,他们怕儿女担心,怕耽误儿女工作,怕影响儿女生活,可是这种思念却如流水一般,是剪不断的呀!所以,有了顾左右而言他,有了寄情于物。故事虽然是别人的故事,但何尝不警醒我们?
再回到这本书中来,《幸福是粒小青豆》里大多都是这种语言平实,来自于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平常而又不失意味,它温暖而又不失力量,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你和我。幸福大抵也如此吧。
张永琛的《幸福还有多远》以长相漂亮、心底善良的卷烟厂女工李萍追求幸福的经历做线索,揭示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对于幸福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主人公李萍在内外交困之际,将一条征婚启事塞入烟盒,把命运交给了上天,愿意给吸到这盒烟,拿到这张纸条的男人做老婆。结果,年过四十,妻子已死的部队首长吴天亮成了中彩之人。他按图索骥,找上门来。李萍在反复思考,犹豫再三之后到了部队与吴天明成婚,并过上了衣食无忧、备受呵护的官太太生活。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天堂般生活,李萍却觉得不幸福。她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寄生虫,她渴望工作,渴望劳动,她心怀追求和梦想。她觉得一个人靠着自己劳动,那才是幸福。丈夫为了爱妻生活的充实一些,无奈之下派手下王小毛给李萍送些书来看,以打发时间。一来二去,王小毛和李萍产生了姐弟恋情。后来,王小毛专业回到地方上,李萍依然舍弃了养尊处优的优越生活,毅然和吴天亮离婚,追到以承包出租车为生的王小毛跟前,心甘情愿与之结合,住着租来的房屋,干着摆烟摊的生意。直至王小毛死了,她还深深爱他。在她看来,幸福不是物质的富足,不是养尊处优,被人宠爱,而是和自己爱着的人在一起。幸福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精神的满足。
文中的吴天亮是一个好人,他认为自己身边的人都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他追求的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幸福。
丽萍的姐姐李岚,她认为幸福就是物质的富足。所以,她挖空心思要找个有钱有势的丈夫。她人为幸福是靠强硬的手段巧取豪夺,不择手段得来。结果,她落下个可悲的下场。
丽萍的好友靳英,则认为只要我爱了,无论他爱不爱我,我为他怎样付出都是幸福的。
李萍的哥哥则认为和共患难的妻子孩子,一家三口不离不弃就是幸福。
父母辈呢,则认为为人不做亏心事,子女孝顺,生活顺利就是他们的幸福。
这本书让人看出,幸福是个人心中的一种感受,每个人追求不同,对幸福的感受也不同。其实幸福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幸福就在你身边,幸福就在你手中,幸福就在你心里,幸福无处不在——明媚的阳光让人幸福,关切的话语让人幸福,亲人团聚让人幸福,关切的话语让人幸福,久别重逢让人幸福,感恩他人也会让人幸福……如果你感觉不幸福,是因为你还不知道,没感觉,不珍惜幸福而已。会感受幸福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幸福。
范文大全 · 手机版 m.fw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