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6 来源:工作报告
会议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其他不可忽略的要点:
一个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两大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
三个基础: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四大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四大发展关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六大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八大转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区域经济: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
宏观调控: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养老金全国统筹: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开放体制: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
生态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拓展阅读
省发改委牵头召开全省“xx”规划基本思路座谈会,传达国家“xx”规划工作创新专题培训会精神,听取各市介绍本地区“xx”规划基本思路编制情况,并对省“xx”规划基本思路提出意见和建议。副主任余群主持会议,全省十六市发展改革委参加会议进行了讨论。省发改委要求全省各市XX年1月底前将本市“xx”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报省发改委。现将会议主要精神汇报如下:
一、国家“xx”规划工作创新专题培训会主要精神
11月3日至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京组织召开“xx”规划工作创新专题培训会。副主任徐宪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xx”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编制一个好的规划对于引领完成这些重大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起草“xx”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明年初将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基本思路是中央和地方党委对“xx”规划的建议及《纲要》的基础,当前须从理清基本思路开始,扎实推进。
“xx”规划编制要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重点关注和研究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研究经济治理体系面临的重大变化、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对我们的影响。二是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出现,研究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主要目标。三是针对发展动力变化,研究加快发挥创新驱动的新动力作用。四是针对长远发展需要,研究强化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措施。五是针对改善民生发展目的,研究促进经济社会包容和谐发展的重点任务。
“xx”规划编制要突出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要加快和深化规划的前期研究。二是在起草和推进过程中要强化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XX年争取出台发展规划法,把规划编制纳入法制轨道。三是认真梳理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四是积极探索规划编制的方式、方法创新。
二、省“xx”规划思路基本要点
“xx”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五年,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转变的关键五年。
(一)安徽“xx”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内环境深刻变化。一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二是改革、开放、创新深入推进,三是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四是各类挑战与风险增多。
希望与困难并存,我省总体上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未来面临的积极因素:一是改革从系统谋划转向全面实施,有利于激发发展活力,二是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加快推进,有利于增强我省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和“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有利于开创开放合作新格局,四是国家区域战略全覆盖,有利于我省区域协调发展,五是中西部唯一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有利于加速释放内需潜力。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发展不足、结构不优、经济循环不畅,二是要素比较优势趋于弱化,三是需求不足尤其是投资下降将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四是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五是社会矛盾更加凸显。
(二)“xx”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xx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尊重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的历史机遇,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着力推动要素质量提高和有效配置,着力推动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着力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和文化繁荣,走包容、均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加快把后发优势和发展潜力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转变,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了决定性成果,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势头,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奠定坚实基础。
基本原则: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开放带动、绿色发展、包容和谐
(三)“xx”发展主要目标及其初步考虑
“xx”时期全省预计年均增长8.5%左右,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8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领先中部。
经济结构更趋优化、城乡区域更加协调、创新能力更加充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开放合作水平全面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四)“xx”时期主要任务
“xx”要聚焦事关全省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领域,着力增强改革创新开放“三大发展动力”,着力拓展产业、城乡区域、信息“三大发展空间”,着力强化基础设施、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四大发展支撑”,努力实现更具科学、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发展。
1、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加快释放制度红利。
2、以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为核心,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力。
3、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着力构筑江海陆大开放格局。
更多
4、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5、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引领,更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6、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大力实施信息安徽战略
7、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着力提升社会凝聚力
8、以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为方向,进一步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9、以建设生态强省为载体,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10、以建设文化强省为依托,显著增强区域软实力
三、我市“xx”规划初步设想
(一)发展基础
“xx”以来,我市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坚持实施“工业强市、生态强市、文化强市”三大战略,以“四个中心”建设为目标,积极落实“工业倍增计划”,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一是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的机遇。二是区域政策叠加影响的机遇。三是战略性新产业突破发展机遇。四是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机遇。五是“一江两岸”进一步融合的机遇。
挑战:一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三是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四是人口面临质、量双重压力。五是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将更为复杂。
(三)发展战略和目标考虑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以现代产业体系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位,深入持久打好城市提质、产业攻坚、文旅升温和生态建设“四大战役”,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城乡统筹、开放带动、生态文明战略,努力建设智慧马鞍山、实力马鞍山、绿色马鞍山、幸福马鞍山,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城乡统筹、开放带动、生态文明
总体目标:到“xx”期末,具有马鞍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位,着力将我市打造成“两个基地、三个中心”,即:先进制造业基地、节能环保装备供应基地、江海联运枢纽中心、运动健康休闲中心、绿色食品供应中心。致力于建成产业优化、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宜居城市。
重点围绕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资源和环境三个方面提出发展指标和主要目标。
(四)重点工作
立足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xx”把握转型升级这“一条主线”,紧扣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转型与新型城镇化这“两项融合”,激发改革、创新、开放“三个动力”,明确五个落脚点,努力把马鞍山建成全省经济更富裕、文化更富足、环境更优美、生活更宜居的皖江地区中心城市。
1、把握产业、城市、社会转型这一条主线:依靠产业转型升级,在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社会养老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市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以产业发展为城市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新型城镇化进程,从城市格局、基础设施、产业分布、公共服务、区域协作等方面着手,力争城市转型升级,以城市发展为社会发展铺平道路;以产业、城市转型升级为条件,统筹“一江两岸”、城乡之间,以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为抓手,协调好生态、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因素,最终实现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
2、紧扣两个融合:一是产业融合。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产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各类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成为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各产业之间的融合是我市“xx”期间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传统产业同新兴产业融合,加快钢铁、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主导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加大装备制造业的新技术和智能化水平,着力打造铁基新材料高技术产业链,以创新为驱动,大力发展各类战略新兴产业;二是三次产业融合,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推进农业现代化,促一产向二产延伸,以“一基地四园区”建设为抓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二三产业融合,以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线索,串联三次产业,实现各产业联动发展。二是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化是我市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坚持“组团式、网格化、田园城市”发展模式,以发展县域经济为突破点,把中心城镇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形成特色经济,“以城带产、以产促城”,壮大主导产业,整合提升园区,绿色集约发展,完善城镇功能,做好各类生活性服务业及社会事业发展,协调好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进步之间的相互关系,努力塑造“实力钢城、魅力诗城、活力绿城”的城市新形象。
3、激发三个动力:一是全领域改革。“xx”期间,我市要把深化改革和打造马鞍山发展新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大力推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改革,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以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体制、土地管理体制、产业发展体制、金融财税体制、统筹城乡发展体制等改革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大国有经济改革力度,完善鼓励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改革体制机制,为释放经济活力提供新动力。二是全社会创新。xx期间,我市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谋划争取国、省级的区域性创新平台、打造区域创新中心。一要结合我市优势和特色,依托龙头企业、科创企业和研发机构,谋划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创新项目,争取列入省级以上目录,比如钢铁制造、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二要适应创新驱动需要,通过政策创新和平台载体建设,吸引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领军人物和高技能人才,强化对创新驱动的支撑;三要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包括科技金融体系、成果转化机制、公共服务平台、创新联盟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等。三是全方位开放。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机遇,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升级合马、马芜、宁马等区域合作力度,深化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合作,提高区域合作能力和水平。加快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全面提升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水平,促进我市产业升级,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建设一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点,联结一批境外经贸合作项目,积极参与国内市场份额拓展,更好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目标。积极谋划争取国外贷款项目,支持我市产业升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
4、明确五个落脚点
①推进“文旅活市”构建消费需求升级切入点
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健康消费趋势,以市场为导向,理顺发展机制,以“休闲、健康、运动”为主题,建设“一江两岸”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满足城乡居民健康服务需求。以濮塘文化创意产业园、马鞍山软件园、汽车文化园等为基地,建立马鞍山创意文化聚集区。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乡村旅游业,构建一带四片区空间布局。加快培育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②发展信息经济构建产业转型升级着力点
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综合竞争力和推进创新城市建设为目标,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和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着力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加快推进信息化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的示范体系建设。加快引导新一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对接;积极引进国内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和团队;开展支持新经济推广应用的重大专项,培育面向新经济的投融资机制创新,形成“新经济+基地+基金”的载体模式;完善涵盖新经济的企业服务及扶持体系,转变政府公共服务和行业管理方式,积极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宽松氛围,需要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减少规制的基础环境。
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港口经济突破点
充分发挥我市拥港优势,通过整合港口资源,科学规划港口发展,实施信息、畅通、通关、要素、引智、合作、升级和转型“八大工程”,按照适度超前、体系完整、功能配套、布局合理的要求,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突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内河运输等建设,构建比较完备的综合交通体系,同时注重提升水运保障水平和推进绿色水运发展来打造综合港口体系。大力推进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科学规划临港产业空间布局,实施“无水港”战略、大力发展游轮产业,加快形成临港产业集群。积极实施合作工程,做大经济体量,构建便捷畅通高效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郑蒲港新城建设,打造更有竞争力的港城发展软环境。
④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和谐民生出发点
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推进创业就业,建成全国创业城市。推进各类各级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打造特色职业教育品牌,支持本地高等院校加快发展;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体服务设施网络;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扩大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切实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抓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突出问题,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⑤加快生态市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支撑点
依据生态功能区划,实行分区控制性发展,不断优化城市和产业空间布局,统筹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降低资源型产业比重,发展循环经济、再制造产业。全力抓好污染治理,重点做好流域水污染治理、饮用水安全保护、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城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体系。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加强建设城市主题功能区间、城乡间过渡区域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系统健康运行。提升生态自觉意识,发展低碳消费,鼓励低碳生活。
范文大全 · 手机版 m.fw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