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工作报告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中国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面是范文大全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欢迎阅读!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xx”时期简要回顾及20xx年工作情况
“xx”时期是我市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的战略部署,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过去五年,经济运行保持在中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20xx年预计达5750亿元,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38.1亿元增加到407.7亿元,年均增长11.4%,增速连续三年居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之首。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77亿元,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651亿元,分别是“xx”时期的2.7倍和2.1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
——过去五年,产业项目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开工建设20xx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671个,完成投资4702亿元,建成投产1744个,新增销售收入1900亿元以上、利税超过200亿元,华南城、万达文旅城等百亿元项目达到10个,凯斯纽荷兰、百事可乐等落户我市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8户,书写了哈尔滨产业项目建设史上的新篇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跃升,粮食总产量首次达到360亿斤,比20xx年增加108亿斤,实现历史性“十二连增”。工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哈飞福特汽车、中船重工燃气轮机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食品工业产值由729亿元提高到1544.9亿元,成为我市首个超千亿元产业。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4%提高到6.4%,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新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成功撬动各类基金30亿元,在20xx-20xx年仅有2家企业上市的情况下,近四年来新上市、挂牌企业38家,金融支撑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总收入由381.5亿元提高到907.9亿元,冰雪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等系列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冰城夏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科技和产业加速融合,与哈工大、中科院等携手创建的6大平台累计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962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32家,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的热潮正在哈尔滨蓬勃兴起、涌动奔流。
——过去五年,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松北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和哈西地区快速崛起,“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累计投入2250多亿元,新建改造道路671条、桥涵156座,三环路基本实现贯通,地铁1号线载客运行,哈大、哈齐高铁相继开通,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继20xx年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后,去年攀升至1405万人次;建设各类源网厂站30座、排水泵站23处、地下管网6180公里,困扰市民多年的城市内涝、冬季供暖等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运行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重拳整治违建行为,打破背后利益链条,累计拆除违章建筑2.3万处、925.2万平方米,长期嚣张蔓延的违建之风得到基本遏制,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持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主干街路环卫机械化作业实现全覆盖,主城区垃圾密闭运输率达到100%,违法小广告等城市顽疾得到有效治理。坚定实施绿色清冰雪,在确保冬季城市运行通畅和环境洁净的同时,更彰显了冰雪城市的独有魅力。成功战胜“布拉万”台风、特大洪水和暴雪等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妥善处置城市供暖、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突发事件,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加大水、气污染治理力度,累计撤并燃煤小锅炉2360台,延续20多年的“三沟”环境综合治理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不仅基本实现清水入河、结束污水直排松花江的历史,而且打造了新的城市生态景观。我市连续两年在中国最干净、最美丽城市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过去五年,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显著增强。国资分类监管新体制初步形成,整合组建的交通、文旅、市政、住建等企业集团运营效益大幅提升,市属企业国有权益总额提高到“xx”期末的2.6倍。率先在全省推进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提前三年完成了国家确定的改革任务,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1790万亩,是确权前的3.7倍。率先在全国有立法权城市中取消了所有市级自设行政审批事项,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平均压缩了50%以上,率先在全省推行了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实现了企业登记“四证合一、一照一码”,完成了市场监管、卫生计生、文新广电等“大部门”改革,率先在全省出台了行政问责、规范涉企执法行为、行政执法人员“六项禁令”等规定,累计查处失职渎职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731起,问责公职人员1311人。简政放权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民营企业活力,我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1.9%提高到55%。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先后开通了12条对俄客货运航线,哈欧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双向运营,对俄邮政小包裹发运量跃居全国首位。综合保税区已进入围网建设阶段,在白俄罗斯规划建设的中白工业园哈尔滨园为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创造了条件。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245亿美元,是“xx”时期的1.5倍,对欧美俄日韩等地区贸易额大幅提升,构建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哈尔滨新区设立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唯一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为改革先行先试、产业集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载体支撑和新的动力引擎。
——过去五年,各项惠民承诺基本得到兑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已分别达30977元和13375元,年均分别增长11%和13.7%,均高于同期GDP增速。累计完成惠民行动项目投资超过1500亿元,城乡居民就业、住房、社保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新增城镇就业64.5万人,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1.8万套,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10元和每年1500元分别提高到550元和3500元,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老旧小区基本实现物业全覆盖,历史遗留的8.7万户居民房屋产权证办理问题得到了解决,长期在外临时居住的6万户棚改回迁居民喜迁新居,道外桥头屯和新一地区的1.3万户内涝居民全部得到妥善安置,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平安哈尔滨建设扎实推进,构建新型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和创建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取得明显成效,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连续五年保持省会城市最低,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始终保持100%,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经过三年创城攻坚,哈尔滨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市民自豪感和城市吸引力明显增强,为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各位代表,20xx年既是“xx”收官之年,也是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夯实打牢科学发展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按照市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和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部署,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以贯之抓落实,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一)不断加大产业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牢牢把握产业发展这一稳增长、调结构的核心,坚持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并重,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开创了产业发展提速增效新局面。一是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全年新开复工20xx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030个,其中新开工531个,完成投资900亿元。新签约产业项目525个,实际使用内资1998.3亿元、外资29.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和10%。二是持续推动产业升级。重点推进的通联新能源客车、万鑫石墨园等200个工业项目和107个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哈飞通用直升机、航天海鹰3D打印等50个高端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永泰城、枫叶小镇奥特莱斯、凯宾斯基酒店等大型服务业项目开业运营,有力地提升了我市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三是持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国家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启动实施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840户、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171户。中国农科院主食加工技术研究院建成投用,哈工大焊接集团、哈船动力等高新技术企业成功运营,开辟了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新途径。四是持续集聚产业发展要素。哈尔滨股权交易中心投入使用,威帝电子、奥瑞德、中飞新技术成功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产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园区建设引导资金扩大到8亿元,重点园区承载功能持续提升,经开区、高新区、利民和宾西开发区呈现出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发展新态势。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我市经济长远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实施富民强县战略,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全面落实国家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任务,持续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县域经济发展潜能加快释放。一是大力实施产业强县工程。围绕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新建续建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6个,完成投资120亿元,奥瑞德四期、东方农业科技园等70个项目建成投产,巴彦工业园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34%。二是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提高机械化、科技化、集约化水平,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4%,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核心区面积扩大到1556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增加到1282万亩,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到26个,新建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区)135个,五常大米保真打假整治行动成效显著,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率先在全省启动了方正整县、平房整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及双城、五常新型社会化服务试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土地纠纷仲裁机构实现全覆盖,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4668个,土地规模经营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撤销乡镇7个、新设街道办事处10个,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73处,68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农村公路交(竣)工通车450公里,农村面貌持续改观,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三)持续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动,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着力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城市新区、产业园区延伸拓展,华南城、综保区等配套路网体系基本形成,滨北公铁两用桥、一面街地道桥等涉铁配套工程顺利推进,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3号线启动建设,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进展顺利,新建续建停车场25处,新增更新公交车辆600台,“公交都市”创建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持续加大牌匾广告、市场摊区、交通“三乱”等专项整治力度,全年创建环境卫生达标街巷、庭院200个,取缔违规牌匾广告1万余处,规范市场摊区155个,查处交通违法行为462万件,城市面貌实现更大改观。三是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大。重点实施污染减排项目204个,拆改整治10吨以下燃煤锅炉594台,达标治理10吨以上燃煤锅炉328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6.02万辆,超额完成年计划43.3%,新建万吨级生物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15个,建成团结镇等4个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分别提高到90%和87.2%,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27天,优秀天数比上年增加24天。城区新植树木21.6万株、新增绿地67.4公顷。哈尔滨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洁净、越来越有序、越来越秀美、越来越有魅力。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拓空间,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新机制。一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政府事权精简了52.5%,与行政审批相关中介服务事项减少了35%,商事制度改革充分激发了全民创业创新活力,新注册内资企业23668户、外资企业170户,分别增长16.4%和34.9%。二是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市政与建工集团合并运营,哈轴制造公司、马迭尔集团食品板块成功实现合资重组。通过政企分开、资源整合、实施成本规制等有效措施,解决了公交企业管理粗放、效益偏低等历史遗留问题。市物业供热集团14.8亿元债券成功发行,成为我市首个国企资产证券化项目。三是切实加强财税管理。重点建立了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政府到期债务全部偿还,进一步完善了市对区县(市)财政管理体制。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地下综合管廊、地铁2号线、3号线二期等6个项目成功引入社会资本达468亿元。加强税收征管挖潜,强化财政预算支出管理,全年财政支出达824.8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哈尔滨机场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成功开通东北首条第五航权航线,哈俄韩陆海联运通道正式启用,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投用,龙运物流、瀚润供应链等11家“两头在外”企业签约入驻综保区,落户临空经济区的大飞机拆解、绿地空港城、跨境电商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市首个对俄跨境海外仓在叶卡开工建设,成功举办第二届中俄博览会暨第26届哈洽会、首届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和第七届韩国首尔哈尔滨周,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我市经济活跃度和对外影响力得到了新提升。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面对持续加大的财政减收增支压力,我们集中财力保民生,市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达577.4亿元,各项民生任务全面落实。一是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4210套、竣工16523套,改造农村泥草房5万户,新增物业管理面积606万平方米,维修老旧住宅734万平方米,创建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小区106个。二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到人均每月2083元,为51.1万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16.9亿元,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新农合统筹区域内政策性报销比例超过80%、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70元。三是不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0所、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26所,新建改造中小学校36所。组建医疗联合体42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城区健身设施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哈尔滨大剧院、国际油画展示交易中心、“731”遗址新馆建成开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和预备役、统计、审计、信访、气象、人防、地震、档案、地方志、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五年来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到,面对新常态下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牢牢把握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战略部署不懈怠,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奋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鼎力支持,凝聚了万众一心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持之以恒的韧劲,举全市之力抓产业上项目、调结构转方式、打基础攒后劲,积蓄了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新动能;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碰硬,直面问题不回避、攻坚克难不退缩,在深化行政管理、国资国企、资源配置市场化等重点领域改革中,勇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从根本上解决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充分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社会创造力;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破解民生难题,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增强了广大群众投身城市建设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执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践行政府调控职能,全面加强公务人员队伍作风建设,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优化了营商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五年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哈尔滨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广大驻哈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稳增长促发展的任务仍很艰巨,部分企业订单下降、开工不足、效益下滑的状况仍在持续,产业项目招商竞争更加激烈,化解地方债务、去房地产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大;产业整体实力不强、规模不大、结构不优等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发展面临着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减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充分的双重压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仍然任重道远;市场化进程不快,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依然存在,创新创业不足,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比较滞后,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能力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交通、安全、环保、物业管理等方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仍需努力加以解决,脱贫攻坚任务仍很繁重;政府自身建设尚需加强,部分公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责任担当意识不强,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等现象仍然存在,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等问题尚未根除,损害群众利益和腐败行为仍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的基本把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哈尔滨全面振兴发展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从不利因素看,当前世界经济曲折复苏,市场需求不振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观,哈尔滨与全国全省一样面临着经济换挡减速、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力转换的较大压力。从有利条件看,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龙江丝路带建设、哈长城市群和哈尔滨新区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为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转型升级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特别是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推动发展的要素充分集聚,改革红利和发展潜能加速释放,实现哈尔滨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可以说,“十三五”时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中孕育更大希望。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奋发图强、埋头苦干,哈尔滨就一定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谱写出更加绚丽美好的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奠定坚实基础。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预期“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为实现上述思路目标,我们必须深刻分析和把握哈尔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性要求,着重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上下功夫、求突破。
——坚持创新发展,切实在发展动能转换中提质量、增效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不足也是新常态下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主要症结。必须把创新放在全市经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构建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的原则,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中国制造20xx哈尔滨行动计划为牵动,重点实施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的900个重大产业项目,着力在工业强基带动产业振兴、科技创新引领“双创”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便捷高效营商环境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到20xx年,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分别跨上千亿级台阶,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基本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完善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发展效益和质量得到更大提升的五年。
——坚持协调发展,切实在全面提升发展整体性上拓空间、增后劲。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哈尔滨作为后发城市,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突出抓好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的400个重大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江南主城区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城市新兴发展区域的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加快建设双城、阿城、呼兰、宾西四个卫星城和五常、尚志、方正—通河区域次中心城市,积极推进巴木通方依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持续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构筑区域协调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xx年,哈长城市群和哈尔滨都市圈初具规模,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5%,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城乡发展更趋协调、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更大成效的五年。
——坚持绿色发展,切实在建设美丽宜居哈尔滨上求突破、见实效。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我市江河、湿地、森林等生态资源优良,打造美丽哈尔滨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更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必须坚持绿色富市、绿色惠民,重点在培育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在全社会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力争到20xx年,健康养老、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低碳消费成为绿色生活新风尚,水污染、雾霾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5%,城市主城区全部淘汰20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重污染天气比“xx”期末减少60%,松花江和“三沟一河”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任务全面完成,哈尔滨群力外滩生态湿地公园等重点区域建成向市民开放,松花江生态景观带、文化旅游带、休闲经济带基本建成,让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生态更优良、环境更宜居、生活更健康的五年。
——坚持开放发展,切实在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上强基础、扩优势。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把哈尔滨沿边开放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然选择。必须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龙江丝路带和哈尔滨新区建设战略机遇,以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为牵动,不断完善开放功能、拓展合作空间,重点在物流通道建设、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对外贸易提档升级、推动多元化国际合作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力争到20xx年,全面打通哈尔滨至欧洲、北美、日韩和港澳台地区贸易通道,综保区、临空经济区对外产业承接的载体功能更加强化,哈尔滨作为国家沿边开发开放重要经贸平台、物流枢纽、外向型高端制造业基地和全方位交流合作中心的作用更加凸显,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开放程度明显提高、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的五年。
——坚持共享发展,切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补短板、增福祉。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更加注重机会公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以惠民行动为抓手,着重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促进就业创业、完善社保和住房保障体系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力争到20xx年,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基本完成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延寿、木兰、巴彦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3个贫困村、20.1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市奥体中心等重点文体设施建成投用,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全市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
三、20xx年主要任务
20xx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特别重大。按照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五大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战略部署,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工作,精准发力、扎实起步,努力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以上;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产业上项目,着力积蓄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新动能。牢牢扭住产业建设这一牵动经济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以供给侧改革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全力以赴上项目扩增量、促升级增动力,重点抓好10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和100个5亿元以上园区基础设施及服务业等重大项目,切实增强经济稳增长的产业支撑力和带动力。一是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以做大做强千亿级产业为重点,不断提升全市工业的整体实力,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千亿元。依托农产品质量和“寒地黑土”品牌优势,加快推进雀巢奶粉、宾西牛业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千亿级食品产业板块。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牵动,支持重点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突出抓好哈南机器人、东安铝镁合金铸造等3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推动中船重工燃气轮机、通联新能源客车等项目建成投产,确保哈飞福特汽车顺利下线,实现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千亿元。重点瞄准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乐泰药业、万鑫石墨、阿里巴巴哈尔滨平台、朗格斯特寒地节能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千亿级新兴产业板块。二是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继续推动金融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哈尔滨创新型金融示范区等功能区建设,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作用,大力发展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基金,支持企业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能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华南城对俄经贸物流园、传化智能公路港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不断提升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发展水平,重点抓好国际农博中心、HBP企业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高质量办好农博会、寒博会等品牌展会。认真落实国家去库存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借助我市生态优势和医疗资源,推进养生度假、健康和候鸟式养老等业态发展,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发养老服务和产品。积极推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冰雪优势、音乐名城、欧陆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万达文旅城、波塞冬海洋王国、五洲动漫城、香港卫视东北亚总部等项目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功能,A级旅游景区的水冲式公厕达到200个以上,设计推出一批具备鲜明文化特征和时尚要素的旅游产品,重点办好贯穿旅游季、特色鲜明的系列驻场演出,持续提升冰雪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等系列活动的国际影响力,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14%以上,成为我市又一个千亿级产业。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开展多领域、专业化、精准式招商,进一步做好签约项目和央企合作项目的推进落实工作,更多引进开工一批投资规模大、创税能力强、产业带动作用突出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深入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实际使用外资、内资分别增长7%和10%左右。四是强化园区载体作用。把重点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提高到25亿元,着力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园区建设,吸引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向园区集聚。经开区围绕打造高端装备、食品、信息三大产业集群,重点加快50个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可口可乐搬迁扩产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高新区突出抓好清华万博等10个专业化园区建设,集聚中小微科技企业超过1500家。利民开发区着力推进元亨动物疫苗等48个项目建设,确保建成投产10个以上。宾西开发区重点发展包装、食品等产业,确保鑫荷包装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力争通河、延寿工业园晋升为省级开发区。
(二)加快建设创业创新型城市,着力打造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与创业相互促进,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重点在特种作业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攻关项目,解决好核心技术问题,在引领智能制造、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等科技研发上取得新进展。以哈工大市校科技合作第二轮试点为牵动,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机制,推广以项目团队为主体,政府引导、校所参与、社会资本跟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力争全年科技成果落地转化300项。二是强化创新要素保障。加快建立丝路科技合作基地战略联盟,组建哈尔滨国际科技合作联合创新中心,吸引集聚更多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机构入驻。完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加强与资本市场合作,进一步扩大科技风险投资规模,全面实施企业先行投入、市场评价效果、政府事后补贴的科技创新创业券计划,建立起激励加约束的创新扶持新机制。充分用好1亿元且上不封顶的人才引进资金,吸引更多高层次紧缺实用人才集聚,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三是拓展创业创新空间。不断完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重点抓好哈以、哈南生物医药、龙门科技等孵化器建设,推广创业社区、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力争新增在孵企业300家以上。深入推进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制定实施20xx“互联网+”哈尔滨行动方案,率先在“互联网+”精准农业、先进制造、益民服务等领域推出一批示范项目,不断加强城市公共免费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全年新增小微企业1.6万户,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四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支持灵活就业,发展新就业形态,通过小额贷款担保、创业项目和场租补贴等有效措施,推动大学生、科技人员和农民三支队伍创新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150万人。
(三)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着力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潜能。按照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部署,更加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突出市场导向,推动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启动建设20个现代生态农业高标准示范园区,加快打造沿江优质稻米产业带和五常水稻、双城玉米等有机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20亿斤左右,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努力使农业生产实现“种得好、卖得好、种得更好”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新建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区)30个,肉蛋奶总产量保持在300万吨以上。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水平,重点推进通河二甲沟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新建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15个,努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二是深入推进产业强县工程。把资源精深加工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绿色食品为重点、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突出抓好巴木通方依一体化特色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巴彦皮草产业基地、木兰颐康元主食加工等项目,力争县域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提高到35%以上。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扩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实现四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互联互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合作社由生产主体向全方位经营主体转变,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农民合作规范社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8家。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年内基本完成31个试点村的改革任务。四是创新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启动市、县和新型农业主体三位一体科技服务试点工作,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重点推广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和农业投保入股新模式,集中打造市级统筹政策性农牧业融资担保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营销”,使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让农民获得更大收益。五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筹建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综合改造10个国家和省重点镇。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一元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打造哈五、哈双等6条示范带,启动建设示范村100个,集中治理自然屯1000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30处。突出抓好农村交通体系建设,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交工通车200公里,改造危桥80座,确保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基础条件。
(四)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家园。进一步提高城市集约高效发展水平,努力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便捷、更舒心、更美好。一是完善城市规划。着手修编城市总体规划(20xx-2030年),科学编制城市综合交通、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精心做好松花江沿线生态景观等重要节点城市设计,为彰显城市风格魅力提供引领和支撑。二是提升城市功能。进一步疏解城市交通堵点,畅通区域微循环,同步推进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一期和3号线一期、二期工程建设。配合铁路航空部门,全力推进滨北公铁两用桥、哈站枢纽改造、哈佳、哈牡客专、哈尔滨机场扩建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红旗大街等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完善智慧管网信息系统,持续提高城市运行保障能力。积极推进松花江水源供水工程建设和江南主城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努力保证城市供水安全。新增更新公交车辆600台,启动建设公交首末站4座、枢纽站1座,不断提升“公交都市”创建水平。三是强化城市管理。坚持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加大对背街背巷、居民庭院、街路餐饮、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治理力度,切实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重点推进向阳垃圾场焚烧发电、松北呼兰垃圾场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垃圾处理体系。始终保持拆违控违高压态势,从严整治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城市顽疾,确保城市面貌和环境秩序实现更大改观。四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深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加大燃煤质量管控和分散燃煤小锅炉撤并力度,确保燃煤电站和热电联产机组稳定达标排放,全部淘汰剩余黄标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3%。扎实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巩固扩大松花江干流和城市内河治理成果,确保松花江断面水质保持或优于功能区划标准。启动建设松花江群力外滩生态湿地公园,加快建设中东铁路公园,着力打造生态健康休闲宜居集中区。全年人工造林4.6万亩,城区新植树木25万株、新增绿地66公顷,努力使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健康,让哈尔滨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五)坚决破除一切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更大进展。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发力,强化完善制度,狠抓推进落实,确保改革不断见到成效。一是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做好审批事项“接放管”,重点建立部门权责清单动态调整、责任追究长效机制,更好发挥网上审批作用,优化审批流程,更多运用大数据、物联网、随机抽检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深化部门内设机构“大处室”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等问题。持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衔接好有关社保政策,完成与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事转企”改革任务。二是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资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哈投、工投集团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积极支持哈电与一重、中核集团战略合作。分类实施国企改革,通过股权多元化等方式,提高哈药、文旅等商业类国企市场竞争力;坚持主业控股、辅业放开,进一步提升交通、供水集团等公益类国企服务效率和节本降支能力。以工投集团所属28户企业为重点,全面推开市属国企二级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实施商业类国企骨干员工持股计划。继续推进国企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改革市属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不断完善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机制。三是进一步强化财税管理。统筹财政预算资金,深化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创新财政投入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吸引更多社会投资参与公共服务建设。继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强化依法治税,切实提高税收服务水平。四是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着力在扩大市场准入、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更大实效。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等领域推出一批投资项目。依托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覆盖技术支持、创业辅导、融资担保、市场开拓全过程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创优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五是启动建设哈尔滨新区。作为xx届五中全会后首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不仅是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也为哈尔滨创新增动力、转型促升级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哈尔滨新区在深化改革上所具有的先行先试优势,围绕建成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按照统筹建设、多规合一的原则,编制好新区规划和建设方案,细化配套相关政策,谋划建设一批基础性、先导性、支撑性重大项目,力争新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六)以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建设为牵动,着力拓展对外开放新优势新空间。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一是加快建设对外物流大通道。联合南航、川航谋划开通北美货运航线,加密对俄航空货运航线,开通哈俄货运班列,依托北京-莫斯科国际列车、“辽满欧”通道开展对俄物流,以哈尔滨为起点打通至俄罗斯海参崴、布市、哈巴公路通道,使哈尔滨成为通过俄罗斯进入欧洲地区最快捷、最高效、成本最低的贸易枢纽。持续扩大对俄邮政小包裹出口量,确保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二是全力推进产业合作。抢抓我省申建对俄自贸区机遇,加快推动对俄贸易优化升级,积极引导组建大型外贸集团,支持企业深入拓展矿产资源开采、森林采伐、农业种植等领域合作。同步推进综保区功能区建设和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一批保税物流、国际商贸、加工制造等项目,年内实现封关运行。全力抓好临空经济区大飞机拆解、跨境电商物流基地、中国邮政(哈尔滨)航空邮件处理中心等项目建设,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力争中俄、中以合作产业园落户我市。三是努力扩大对外交流。重点加强文化、旅游、科技、金融、会展等多领域开放合作,积极开展油画、动漫等艺术品展览交易,高质量办好第六届“哈科会”,支持“中俄跨境金融合作联盟”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等业务,积极培育和引进外语专业人才,为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七)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着力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今年重点实施10个方面、65个惠民行动项目,完成投资203亿元,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一是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房7296套、竣工11116套,为1.6万户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改造农村危房1万户、60万平方米。持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新增物业管理面积400万平方米,新创建物业管理示范项目50个,努力让百姓住得更舒心、更满意。二是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推动各类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市级统筹,进一步扩大助保贷款覆盖面和医保异地结算机构数量。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养老社区,全年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适时启动城乡低保动态调整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三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0所,新建中小学校20所,加固维修学校40所。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和教育云平台建设,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妥善安置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让更多困难家庭孩子享有公平发展的机会。建立民办学校奖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抓好阿城、宾县两个省部共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推动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为我市产业发展培育更多的适用型人才。四是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启动市第一医院改革试点,扩大医院自主经营权,探索市属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新路径。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着力建设食品安全城市,加快构建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五是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和文体事业发展。扎实做好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爱上交响乐”等高雅艺术普及活动,全力抓好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运营管理,高水准办好第33届“哈夏”音乐会,持续扩大哈尔滨“音乐之都”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办好哈尔滨解放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做好“731”、金上京申遗工作。继续抓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高质量办好市第19届运动会,加快推进市奥体中心一期建设,着力打造城区10分钟健身圈,为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创造更多现实条件。六是持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灵活运用发展生产、异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培训、社保兜底等方式,确保完成年度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为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七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入推进平安哈尔滨建设,完善反恐维稳、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抢险处置体系,确保打造全国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取得更大实效。继续实施“强基工程”,进一步提升中心社区服务功能,新建农村示范社区36个。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规定,及时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启动“七五”普法。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完善动态管控、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机制,有效解决信访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统计、残疾人和国防教育及双拥、民兵预备役、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八)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巩固扩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推动力和创造力。一是主动担当,真抓实干。担当实干是政府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面对经济新常态带来的重重压力和挑战,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振兴哈尔滨舍我其谁、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创业激情和工作劲头,在产业发展、城市管理、改革开放、民生保障等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上,主动作为、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创新突破。大力弘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持续加大督办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层层传导压力,环环紧扣落实,尤其对为官不为、庸政懒政等错误行为,一律公开曝光,坚决追责到底,让勇于担当、实干奉献真正成为广大公务人员的自觉行为和共同追求。二是践行宗旨,服务民生。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要教育引导政府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进一步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着力解决好冬季供暖、物业服务、交通治理等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坚持言必行、行必果,确保各项惠民承诺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决不给政府工作留下任何遗憾。三是依法行政,优化环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注重听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意见建议,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进一步完善市民大厦服务功能,推进政务办公透明化、信息化、便捷化。始终保持行政问责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吃拿卡要、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让滥用权力、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在哈尔滨无藏身之处、无立锥之地。四是廉洁从政,干净干事。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遵行廉洁自律准则,认真落实纪律处分条例,努力使广大公务人员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不断完善防腐治腐的制度体系,全面落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一岗双责、一案三查”,强化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等领域的审计监督,从严惩处各类腐败行为,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
各位代表,20xx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的战略部署,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苦干实干,为开启哈尔滨全面振兴新征程、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篇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一年,是哈尔滨发展历程中困难多、任务重的一年,也是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复杂局面、进一步夯实打牢科学发展基础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坚定实施新战略,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凝神聚力、真抓实干,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0.9亿元,增长12.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低于全国控制上限;城镇新增就业13.7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2%以内,经济运行基本处于合理区间。全年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3.5亿元,其中市本级233.9亿元,分别增长5.3%和10.7%。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350亿斤,实现历史性“十一连增”,连续三年成为全国产粮第一大市,五常、双城、巴彦、依兰、呼兰、尚志、宾县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市、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49.4亿元,增长7.7%。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4%。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5%以上,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提前一年完成国家“xx”减排任务。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8800元和12100元,增长9%和12%。年初确定的10个方面、66个惠民行动项目件件落实,完成投资314.8亿元,全市人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加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得民心,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以朱占华、王东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成为新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哈尔滨文明风尚的时代楷模。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均达100%。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创建全国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成效显著,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连续三年保持省会城市最低,道路交通等安全生产事故大幅下降,信访案件办结率达95%。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按照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部署,坚持从实际出发,咬定实施新战略、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目标不动摇,突出重点,抓好落实,着力推进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立足全市长远发展,毫不动摇抓产业上项目。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强市、产业富民之路,持续加大产业项目建设力度,全年新开复工20xx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299个,投入资金1262亿元,经济发展基础更加坚实。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扩大招商上项目。通过央企对接会、民企龙江行、中俄博览会等系列招商活动,全年新签约各类产业项目398个,实现当年开工272个,到位资金163.9亿元。全市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内资1754.4亿元,分别增长20.3%和32.7%。二是调整结构上项目。着力推进的200个重大技改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进展顺利,百威英博、哈轴轮毂、凯斯纽荷兰等一批产业项目陆续投产。重点推进的104个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成效明显,华南城一期、海宁皮革城、远大群力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极大地提升了我市现代服务业品质。三是创新驱动上项目。通过与哈工大、中科院等大学大所携手创建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集聚科技成果及产业化项目达3213个,实现落地转化1606个,进入产业化项目130个,为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注入了活力。四是建设园区上项目。持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把园区建设引导资金提高到6亿元,园区集聚力、吸引力和承载力明显增强。经开区新开复工产业项目100个,高新区入驻国内外研发创新机构达179家,利民开发区成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宾西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25.7%,五常牛家工业园跨入省级开发区行列。五是金融支撑上项目。重点产业项目贷款余额达828.6亿元,当年新增113.1亿元,增长15.8%。市财政用于产业发展资金达24.4亿元,发行企业债券18亿元,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服务中心担保额超过130亿元,哈创投成功与君丰资本等9支基金达成合作意向。均信担保等11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哈尔滨银行、葵花药业、圣明节能分别在港交所、深交所、新加坡成功上市。六是创优环境上项目。持续加大涉企执法、“六项禁令”监督检查力度,共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相关案件135起,问责公职人员208人,极大地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和依兰县步入了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和百强县,哈尔滨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
(二)全力稳增长促发展,为调结构转方式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把稳增长的着力点放在保存量、促增量、稳住经济基本面上,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抢抓机遇争主动。认真研究消化国家支持东北振兴35条、全省稳增长65条政策意见,制定出台了我市工业稳增长新12条、扶持中小企业发展28条以及促进经济稳增长42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户左右,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4%,香坊被列入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二是强化服务解难题。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实际,我们创新了联审办公、综合调度、跟踪督办、运行监测预警等工作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用电、用地、融资、运输等各类难题200多件,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挖掘潜能促增长。重点推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万达文旅城、波塞冬海洋王国等大项目按计划推进,哈尔滨音乐厅、哈师大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犹太老会堂音乐厅建成使用,哈尔滨游客服务中心对外开放,“冰城夏都”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增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86.7亿元,增长17.7%。
(三)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持续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积极抢抓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机遇,深入实施富民强县战略,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一是全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率先在全省启动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土地实测任务,配套建成各级产权流转交易平台1141个、土地纠纷仲裁机构12个,年内即可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至少可以提前三年完成国家确定的改革任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了农村市场活力,新增农民合作社438个,200亩以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400万亩,比农村土地确权前增加169万亩,是近十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二是深入实施产业强县工程。遵循以资源换产业、以市场换项目的思路,招大引强上项目,新建续建各类产业项目33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0个,完成投资385亿元,是上年的1.2倍;127个产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左右。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抓住水利、农机、科技三条主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发展到218个,核心区面积突破1000万亩;新建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区)162个,肉蛋奶产量首次突破300万吨。四是扎实推进农村城镇化。重点推进了13个整县整乡城镇化试点和8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撤并了82个村屯,1.8万农民实现了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有序转移,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98处,创建省级生态县(市)2个、生态乡镇12个、生态村293个,木兰、方正等9个城关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33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新建农村公路高等级路面402公里,改造危桥167座,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开工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动,着力为百姓打造幸福宜居美好家园。始终牢记对全市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持续加大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城市功能和形象品位大幅提升。一是突出城市规划引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通过市人大审议并上报省政府,大松北地区等十大方面规划编制完成,既有控详规划实现滚动修编,城市开发建设更加规范有序。双城撤县设区为城市拓展了更大发展空间,哈西新区、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成为新城崛起的新样板。二是完善城市交通体系。新建改造道路90条、桥涵37座,新平北桥、河松跨河桥建成使用,南马路、哈双南路竣工通车,哈齐客专全线贯通,哈西公路客运站投入运营,地铁安全载客超过6700万人次,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一期和3号线建设顺利启动。新建停车场21处,新增停车泊位1.5万个,新建公交首末站10处,新增大容量环保公交车600台,“公交都市”创建经验得到国家充分肯定和推广。三是加强源网设施建设。新建改造水电气热管网1120公里,建设各类源网厂站33座,道里、南岗核心区域配电网改造全面完成,“智慧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成使用,城市运行保障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拆并改造分散燃煤小锅炉803台,新增集中供热能力1500万平方米,居民供热投诉率下降18.8%。四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重点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加大环境卫生、交通“三乱”等专项整治力度,创建环境卫生示范街区165个,纠正交通违法行为556万件。坚持城市建设拆违先行,对违章建筑一律零容忍、零补偿,累计拆除违章建筑2万多处、近800万平方米,至少为国家减少经济损失300亿元。持续提高环卫作业能力,主城区垃圾密闭化运输率达100%,主干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水冲洗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到70%、90%和85%以上。坚定实施绿色清冰雪,主干街路实现即下即清,背街背巷、居民庭院雪停即清,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冰雪城市特色魅力更加凸显。在20xx年香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中国最干净城市排行榜中,我市位列全国内陆城市第一名。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施污染减排项目101个,淘汰黄标车3.5万辆,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18万平方米。成高子镇、团结镇污水处理厂实现通水调试,日处理650吨污泥项目建成投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88%,松花江干流水质保持功能区划标准。完成人工造林10万亩,城区新植树木50万株、新增绿地106公顷,哈尔滨变得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秀美、越来越有品位。
(五)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新体制。主要是突出问题导向,下功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创新行政审批制度。在全国有立法权城市中,率先取消了市级自设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国家和省下放我市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分级下放到位。重新编制了覆盖建设项目审批33种情形的27个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平均压缩50%,办理最快的“招拍挂”工业仓储类建设项目只需23个工作日,实现了“一口受理、一表登记、一次审查、一网流转、一次发证”。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全民创业创新活力,全市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0.2万户,是上年的1.2倍。二是健全市场监管体制。率先在副省级城市中实现了工商、质监、物价“三局合一”,组建了市场监督管理局,整合食品安全相关职能,成立了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将区县(市)市场监管机构下放属地管理,有效解决了市场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监管缺失等突出问题。率先在全国开通了联合征信平台,启动失信人乘机、出国等联合惩戒措施,市场诚信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三是强化财税管理。把部门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市级政府、部门及“三公”经费预算全面向社会公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市级到期政府性债务如期偿还。“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取消、停征2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轻企业负担16.8亿元。四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全部派驻监事会,并面向全国选聘9名企业高管。新组建的市政、交通、文旅、住建、供水、排水等市属国有企业集团作用发挥越来越突出。在哈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全面完成。哈轴制造公司合资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成功拍卖地铁1号线站内广告经营权4.51亿元,高于起拍价达7000万元。重新界定国企功能,完善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初步形成定位清晰、权责明确的国资管理新体制。五是完善对俄开放功能。综合保税区启动联审程序,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上报国家待批,全国首个大飞机拆解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新开通3条对俄客货混载和货运包机航线。对俄金融合作取得新进展,中俄电商跨境在线支付平台和边境物流仓储中心建成运营,成功引进亚马逊、敦煌网等一批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对俄邮政小包裹发运量占全国30%以上,实现过货量2274吨、销售额2.2亿美元,超过“北、上、广”,居全国第一位。
(六)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不断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一是持续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2.4万套、竣工2.2万套,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年度计划指标;为1.6万户困难群众提供廉租房保障;改造农村泥草房6万户、359万平方米;为历史遗留的8.7万户居民提供了房屋产权办证条件;道外新一地区6370户内涝居民全部得到搬迁安置。物业管理年活动成效明显,维修老旧住宅798万平方米,创建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小区150个,清除不合格物业企业12家,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二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创建了中国·哈尔滨人力资源中心,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创业就业博览会,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多援助和支持。持续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1.2万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市本级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172元;新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677个,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成功获批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实施,分级诊疗模式初步建立,市第一医院内部管理成效明显,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350元提高到390元。三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57所,首创的冰雪运动学校成为国内体教联合办学典范,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学前教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成功举办了第32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俄罗斯音乐文化交流中心正式成立,南岗创建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通过中期督查。全市新建千米以上城市社区和农村示范社区20个,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奋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中省直单位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全力配合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拼搏进取、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哈尔滨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广大驻哈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速度慢,产业规模小、实力弱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目前我市仍是唯一一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没有过千亿元的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结构调整步伐还不够快,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及社会保障标准在同类城市中仍处于较低水平;市场化程度偏低,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能力还不强,项目“招拍挂”市场竞争不够充分;高端人才比较匮乏,项目运营、资本运作、企业管理等领域大多缺少领军人物;经济开放度偏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十分有限;政府职能转变仍有很大空间,体制机制弊端亟待破除,少数公务人员作风飘浮、能力不足,还存在为官不为、庸政懒政倾向,腐败行为和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仍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用发展的手段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障碍,努力在克服困难、奋发进取中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20xx年主要任务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xx”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新的一年,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对此,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战略判断和深刻分析,无论是全国还是全省经济发展都已进入了一个以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基本特征的新常态,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配置模式等都已发生趋势性变化,经济发展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哈尔滨作为后发地区、老工业基地城市,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性特征更为明显。
一是新常态带来新变化。经济增长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原字号”、粗放式,向以要素驱动为基础、创新驱动和投资拉动并重转变;产业结构正从以传统产业为主,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拓展;发展动力正从传统体制机制拖累负重前行,向重塑改革开放新动力迈进。这些具有历史性和转折性的新趋势、新变化,既是我们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更是哈尔滨未来发展必须遵循的新方向。
二是新常态带来新挑战。历经三十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我市传统产业包括低档次商贸服务业投资相对饱和,投资拉动作用开始减弱;过去那种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已基本结束,外部需求不振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扩内需促增长面临着许多新考验;另外,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大多已由“成熟期”进入“衰退期”,一些“国字号”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有的发展优势变成了巨大包袱,企业依赖税收和土地等优惠政策形成竞争优势、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特别是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越来越强,迫切需要我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上迈出更大步伐。
三是新常态带来新机遇。国家和省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激励政策,包括支持东北振兴35条等,很多都是为我市量身定制的特殊政策,今年必将持续发力,有利于我们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上获得更大的支持。省委、省政府在实施“五大规划”、建设“十大重点产业”过程中,更加注重发挥省会城市龙头带动作用,我们着力打造的绿色食品、汽车、机器人、燃气轮机以及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越来越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为我们实现率先发展、跨越赶超创造了更加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抓住这些机遇、用好这些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就一定能够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四是应对新常态、实现新发展,我们既有基础、更有信心。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生动实践,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让哈尔滨积蓄了巨大的发展潜能。特别是通过坚定实施新战略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新建改造各类道路661条、桥涵193座,不仅拉开了城市骨架,完备了城市功能,更奠定了“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城市发展格局,广大投资者对我们这座城市越来越向往、越来越有信心。通过持续抓产业上项目,三年累计开工建设20xx万元以上项目2140个,投入产业资金达3802.2亿元,已有1080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产值超过500亿元、利税94.6亿元,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通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贡献率已由20xx年的30.1%提高到52.4%。通过连续开展以行政问责为核心的政风建设年活动,从严整治涉企“四乱”行为,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人心思干、人心思进、人心思变已经成为时代主流,全市上下聚精会神谋发展、齐心协力促振兴的大好局面已初步形成。只要我们发挥好这些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释放发展潜能,就一定能够在大有作为中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按照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要求,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定实施新战略,奋力实现新跨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全面依法治市为保障,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着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工作,努力完成“xx”规划,科学描绘“十三五”发展蓝图,奋力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46%以上。为实现上述思路目标,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继续坚定抓产业稳增长,奋力构筑经济转型升级新优势。抓产业既是稳增长促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调结构增后劲的治本之策,我们要把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产业项目建设上,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做大总量,全年重点建设20xx万元以上产业项目要超过1000个,完成投资要超过800亿元。
工业是哈尔滨的立市之基、强市之本,工业稳则全局稳。我们要从盘活既有存量资源入手,坚持存量扩张式、技术升级式、合资合作式发展思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动产业层次向中高端迈进。立足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继续实施工业“双百工程”,集中力量抓好哈飞汽车合资合作等重大技改项目100项,中船重工中小型燃气轮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0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户。立足壮大千亿级食品工业,进一步叫响绿色食品品牌,集中力量抓好畜产品、粮油制品、果蔬饮料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立足发展千亿级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产业,集中力量抓好阿里巴巴哈尔滨平台等大项目建设,完善中国云谷服务功能,努力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上取得更大进展。
现代服务业既是调结构的“牵引器”,也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我们要着力发展现代金融、物流、信息、商务会展、科技研发与技术创新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做好哈尔滨银行60亿元金融债券发行工作,支持中飞新技术、威帝电子、奥瑞德等更多企业上市融资,力争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落户我市,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推进华南城、传化智能公路港、国际农业博览中心等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商贸物流会展业发展质量。突出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整合历史建筑、高雅艺术、时尚演出、景区景点以及冰雪、湿地、森林等优势资源,重点办好俄罗斯顶级艺术家油画作品常设展,建好哈尔滨国际油画艺术品交易中心,抓好万达文旅城、波塞冬海洋王国等大项目建设,确保哈尔滨大剧院年内建成使用。高质量办好冰雪节、金上京建都920xx年、“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等系列活动,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15%以上。
在传统产业增长动力减弱的情况下,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建立完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省工研院、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发展,创办以农大为主,商大、黑大、省市农科院参股的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填补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中间地带,全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300项。完善科技创新城配套功能,深化与中关村合作,更多地引进中科院、中国工程院重大技术成果落地产业化,努力争创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鼓励支持科技人员领办、参办科技型小微企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发挥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作用,大力引进和培育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私募基金,不断开辟科技成果产业化融资新途径。
园区是产业集聚的平台,也是牵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今年,园区发展专项资金提高到8亿元,产业扶持资金新增20亿元,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经开区重点以发展高端装备、绿色食品和电子信息产业为方向,开复工重大产业项目至少40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要超过20%。高新区重点以科技创新及产业化为引领,加快推进22个产业项目建设,确保中航科工钛合金等18个项目建成投用。利民开发区重点以生物医药为依托,突出抓好20个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天宏药业等15个项目建成投产。宾西开发区重点以现代包装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开工建设至少10个产业项目,确保天地丰肥业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力争双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巴彦、通河、延寿晋升为省级开发区。
招商引资是引进增量、做优存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弯道超车、跨越赶超的有效途径。必须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进一步完善产业大招商目标责任体系和重大产业项目引进评估机制,全力开展专业招商、板块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更多地引进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群、打造特色专业园区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实际使用外资和内资分别增长10%以上。
产业建设既不是一时之功,更不能一劳永逸,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就一定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创造未来。
(二)继续推进富民强县战略,不断使县域经济在加快发展中释放更大潜能。广袤的农村腹地和富集的农业资源,是实现哈尔滨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我们要按照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要求,着力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妥善处理各类土地矛盾,年内基本完成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现市、区县(市)、乡镇三级产权交易服务平台联网运营。抓好香坊、方正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有序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积极鼓励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年实现土地流转面积700万亩,200亩以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600万亩。率先在全省启动五常、双城、方正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努力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深入推进产业强县工程。重点围绕建设八大产业、三大养殖加工板块和十大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提升以绿色食品为重点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抓好宾西牛业、双城雀巢等50户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尚志山产品、依兰煤化工、巴彦皮草皮革加工等特色产业园,加快“巴木通方依”区域产业一体化进程,力争县域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43%。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32个,粮食总产稳定在350亿斤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0%。大兴农田水利,重点抓好通河二甲沟水库、木兰柳河提水泵站等10个项目建设。集约发展畜牧业,新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区)100个,肉蛋奶总产量保持在300万吨以上。
突出抓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重点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牵动,编制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抓好阿城国家“多规合一”试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构建统筹发展、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现代城镇体系。继续抓好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建设,完成哈同公路钢丝厂至二龙山段改扩建工程,新建农村公路高等级路面300公里,交工通车200公里,改造危桥100座。坚持“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试点100个,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32处,加快推进68个贫困村整体脱贫。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让更多的进城务工农民掌握一技之长。
县域是我市未来发展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支持县域经济、推动“三农”工作,努力让县域经济在竞相发展中释放潜能、迸发出更大的发展活力。
(三)继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努力让城市更干净更文明更有魅力。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目标,我们要始终保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和力度,持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进一步搞好城市规划设计。发挥规划引领开发建设作用,精心编制彰显城市特色、促进产城融合、创造宜居环境等城乡发展十大支撑性规划,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和详细规划有序衔接,努力为城市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进一步完善城市载体功能。强化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和科学管理,有序推进城市开发建设。全年新建改造城区道路90条、桥涵15座,畅通综保区、林大科技园等区域微循环路网,确保公滨路与四环路互通立交桥、阳明滩北部联络线等路桥竣工通车。继续推进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一期、3号线一期和二期工程、哈南停车场及出入场线建设。配合哈站改造,完成地工街、一面街地道桥等一批道路疏解工程。支持哈佳、哈牡客运专线、滨北公铁两用桥及太平机场扩建等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城区老旧管网改造,完善智慧管网信息系统,新建改造各类源网厂站23座、管网658公里。启动建设松花江水源供水工程,消除城市单一水源供水安全隐患。深入开展“公交都市”创建活动,新建停车场19处,新增停车泊位8000个,开辟调整公交线路20条,新增更新公交车辆600台,启动建设1座大型公交枢纽站、3处公交首末站,努力让百姓出行更方便,城市运行更有保障。
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城市管理精细化、长效化机制,深入整治背街背巷、居民庭院、市场摊区、露天烧烤、基建工地、城乡结合部等脏乱差环境,持续提高机械化作业能力,城区机械化清扫和清冰雪率均提高到80%以上。始终保持拆违控违高压态势,从严整治交通“三乱”、船舶码头及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等城市乱象,确保城市面貌实现更大改观。继续开展物业管理年活动,坚决取缔不合格物业企业,新增物业管理面积600万平方米,维修老旧住宅700万平方米以上,创建市级以上示范物业小区100个,努力让百姓生活得更舒心、更满意、更有幸福感。
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标本兼治,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集中整治大气污染,着力抓好秸秆固化燃料加工和原料收储基地建设;继续实施供热燃煤锅炉改造,重点推进剩余的10吨以下小锅炉撤并,同步启动20吨以下燃煤锅炉撤并工作;全市淘汰黄标车4.2万辆,确保空气污染源头治理取得较大进展。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突出抓好松花江流域治污项目和马家沟水源工程建设,全年完成人工造林7万亩,城区新植树木20万株、新增绿地60公顷,实施农村生态治理项目71个,治理水土流失36万亩,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
(四)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力打造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的新体制。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动作用,力争使改革红利更多地转化为发展新动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也是现行条件下提升投资吸引力的关键所在。今年我们要继续抓好网上审批大厅、行政审批云平台系统建设,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扎实做好审批事项“接管放”,推行审批项目清单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真正把该放的事权放到底、该管的事权管到位。加大中介机构规范清理力度,重点推进中介机构与行政机关或挂靠事业单位脱钩改制,重新编制中介服务项目目录,并向社会公开,凡是没有规定自设的服务项目一律取消,凡是中介机构承担的审批部门事项一律收回,凡是企业需要中介机构服务的一律不得指定。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新要求,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配置内设机构及职责,有效解决权界不清、职能交叉、政出多门、重复管理等问题。
国资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我们要制定出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意见,重点推进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实施经营性国有资产跨行业跨部门整合,逐步实现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离。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启动工投集团所属28户竞争性企业产权多元化和股份制改革试点,确保马迭尔集团、麒麟集团、旭丰农机公司合资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机制,力争国有独资企业集团外部董事和监事实现全覆盖。
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我们要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预算法》,调整完善预算编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继续扩大一级政府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和第三方绩效评价试点范围。健全政府举债新机制,把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推动投融资结合,发挥财政资金放大和撬动作用,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途径,更多地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
非公经济是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重要引擎。我们要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进一步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培育壮大一批民营企业集团,支持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好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省级试点,放宽民间资本进入行业和领域,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努力为非公经济搭建创业创富、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
(五)继续扩大沿边开发开放优势,着力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上迈出更大步伐。以哈尔滨为中心,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央和省委推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必须主动作为,率先发力,加快构建多层次、宽领域、跨境互动对俄开放合作新格局。
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依托美国太平洋国际物流公司和四川航空公司,力争年内开通哈尔滨至旧金山客货运航线,同时谋划开通哈尔滨至莫斯科货运专线。加快哈尔滨内陆港搬迁至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确保年底实现对俄集装箱整车发送。积极拓展与绥芬河、海参崴和纳霍德卡陆海联运合作,加快构建面向俄罗斯、辐射东北亚、连接北美地区的国际货运大通道。
积极吸引国内外产业向哈尔滨集聚。重点抓好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和招商工作,继续跟踪落实哈飞复合材料、俄罗斯西格玛小型飞机等一批支撑项目,同步推进相关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底综保区一期达到封关运营条件。抓好临空经济区征地拆迁、产业引进和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大飞机拆解、绿地空港城等重大项目落地开工。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启动松江新区申报工作。充分利用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宝玉石等资源,规划建设对俄进出口加工产业园区,打造跨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
加快推动对俄经贸合作转型升级。重点抓好跨境电商物流仓储基地、华南城对俄大厦、华夏天元对俄物流等项目建设,力争对俄小包裹发运量占全国半壁江山,吸引更多的对俄出口加工制造企业落户哈尔滨。持续推动双方大宗商品交易,抓好100万吨俄油加工、诺林化工等项目,扩大机电设备、农产品、轻工产品对俄出口,全年实现对俄进出口贸易额增长10%以上。
大力促进对俄多领域交流。注重优势互补,密切友城往来,着力深化对俄文化、旅游、科技、金融等多领域合作,高质量办好哈尔滨中国·俄罗斯文化艺术活动周和“哈科会”明斯克专场,积极落实太平国际机场外国游客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快建设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金融服务中心,为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六)继续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最大限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今年重点实施10个方面、69个惠民行动项目,完成投资260亿元,进一步织密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就业乃民生之本、住房是民生之要,我们要创造更加优良的创业就业政策环境,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8万人。发挥人才引进资金作用,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在哈尔滨工作和创业。继续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3万套、竣工1.6万套,为1.4万户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改造农村泥草房5万户、283万平方米,努力让广大群众在安居乐业中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
教育关乎孩子成长、医疗关乎家庭幸福,我们要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坚持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继续深化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积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32所,新建改造中小学校36所。积极稳妥改革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鼓励发展民办教育。进一步落实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努力让每一个困难家庭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密切校企合作,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为我市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的适用型人才。为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加快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抓好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体系和区域医疗机构联合体建设,推进医生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更多的优质医疗服务。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二次报销比例不低于50%,最高达70%,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390元提高到450元;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每个县(市),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35元提高到40元,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社保和养老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要持续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重点做好基本养老金调待、新农保与城居保两险合并等工作。针对我市困难群体缴费难的实际,通过政府贴息、银行贷款垫付等方式,为困难群体缴纳养老金。完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适时启动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突出抓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机构,全年新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430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224个,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区县(市)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实现全覆盖。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安全稳定是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推进市、区、街道(社区)和县、乡(镇)、村两个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让城乡居民享有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精心打造百年交响乐团、松雷音乐剧团等艺术团体,抓好犹太老会堂室内音乐演出、“万达秀”旅游驻场演出、音乐剧驻点演出等文化产品,更好地丰富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切实加强历史名城保护,建设中东铁路公园,继续做好“731”和金上京申遗工作,“731”遗址新馆确保9月3日前对外开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塑造文明哈尔滨新形象。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规划建设哈尔滨奥体中心,加快打造城区10分钟健身圈,村级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强基工程”,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新建千米以上城市社区、农村示范社区20个以上,创建四星级以上和谐社区120个。围绕打造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公共安全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有效防止和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立完善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全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加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依法解决信访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人口和计划生育、残疾人、外事侨务、国防建设、双拥及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发展新常态、新特征、新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切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坚持解放思想,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政府工作人员,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昂扬锐气,始终以改革精神谋划发展,以统筹办法推动工作,以创新举措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着重在产业引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有资产管理经营等方面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在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中增动力、促转型、快发展。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实践。着力在老工业基地振兴、新型城镇化推进等方面先行先试,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探索新路,真正让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努力提高改革创新能力。牢牢把握改革的规律性、阶段性特征,着力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提高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应对复杂局面、合力创新突破的能力,有效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改革发展新业绩。
(二)坚持依法行政,持续改善发展环境。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坚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发展,加快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确保权力运行守边界、有约束、受监督。健全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建立推行政府法律顾问、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以及责任倒查机制,使政府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重点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服务公开、管理公开、结果公开,加快打造“阳光政府”。认真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听取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意见建议。加快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大力整治失信违法、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让守信者畅通无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继续强化行政问责。重点整治一线科所队和基层专管员,坚决纠正吃拿卡要及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中梗阻”等行为,坚决克服庸懒散拖等不良风气,严厉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切实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坚持转变作风,全力推进工作落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改进作风相关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努力在转作风中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突出强化抓落实的责任。严格政府工作目标考核、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推进机制,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项项能落实,真正把广大政府工作人员的全部精力都汇集到干事创业上,体现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始终保持抓落实的韧劲。特别是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事关改革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上,我们要保持定力、持续推进、一抓到底,以敢于担当、敢于承重、敢于碰硬的锐气,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苦干实干的作风,以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的执着精神,奋力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业绩。不断提高抓落实的效率。对定下的任务目标雷厉风行、马上就办,对难得的政策机遇盯住不放、有效利用,对看准的创新举措大胆探索、全力推进,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自觉行为,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执行力和创造力。
(四)坚持廉洁自律,努力做到干净干事。加强廉政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政绩观,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始终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知所循、知所守、知所惧,切实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完善制度建设。深入落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一岗双责”、“一案三查”、“一问四责”和相关规定,不断增强制度约束力,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守纪律要求。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坚决破除一切“潜规”、“陋规”,确保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加大监督力度。切实加强对行政审批、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持续保持查处腐败高压态势,严厉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努力使所有公务人员廉洁奉公、勤勉尽责,真正当好人民公仆。
各位代表,人民赋予重托,拼搏创造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实现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谱写全市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篇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一年,是哈尔滨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经济形势、科学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的一年,也是成功战胜历史罕见特大洪水和暴雪袭击、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的一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扩开放、惠民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经济综合实力跨上历史新台阶。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632.4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2.3亿元,分别增长8.8%和13.4%。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6%以上,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产业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年开工建设20xx万元以上项目1041个,完成投资1300亿元,其中,实施省市重点产业项目277个,完成投资720亿元,分别是上年的1.15倍和1.22倍,开工速度之快、数量之多、投资之大,在哈尔滨产业项目建设史上尚属首次。
经济发展活力不断释放。预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200亿元,增长32%,增速连续五年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工业投资大幅增长,完成1600亿元,增长33%;民间投资更加活跃,实现3100亿元,增长35%,占总投资比重达59%。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交通、文旅、住建集团正式挂牌运营,国有资产运营和配置效率明显提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减少行政审批事项30个,优化政府办事流程196个,社会交易成本大幅下降,服务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800元,分别增长12.1%和14.1%。年初确定的70个惠民行动项目件件落实,完成投资330亿元,超年计划70亿元,全市人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和公民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涌现出刘效忠、苏玉双等一大批引领哈尔滨风尚的道德楷模。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均达100%。“六五”普法深入实施。创建全国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成效显著,刑事案件发案总量保持省会城市最低,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3.5%,信访积案化解率达85%,和谐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之所以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有效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和风险挑战,保持了经济在合理区间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关键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结合市情,科学施策,扎扎实实推进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奋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不断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的实际,我们坚持把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放在产业项目建设上,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创了产业建设提质增效、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注重招大引强增后劲。举全市之力开展了产业大招商活动,构建了以各区县(市)、开发区为主体,市直部门齐上阵的工作新格局,全年新引进开工产业项目836个,是上年的4倍,其中100亿元以上6个、50亿元以上8个、10亿元以上60个,完成投资254.4亿元;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7家、国内500强企业17家;实际使用外资22.8亿美元、内资1322亿元,分别增长20%和63.2%,总量和增量均居全省第一位。注重调整结构促转型。围绕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实施了百威英博120万吨啤酒等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建成投产项目64个,投资12.3亿元的凯斯纽荷兰项目达产后,将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农机生产基地。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了中航科工钛合金等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东安艾维欧航空传动系统等67个项目竣工投产,投资19.8亿元的中船重工燃气轮机达产后,可实现我市动力装备制造业质的飞跃。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持续壮大企业发展实力,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户,经济加快发展的推动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围绕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新引进开工1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152个,投资200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不仅能聚合文化旅游资源、提高产业发展层级,更能催生和促进多种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文化旅游活动成效显著,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8亿元,增长20.5%,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注重集群发展建园区。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把园区发展专项资金由3亿元提高到5亿元,重点园区产业集聚力明显增强。高新区新引进科技研发、产业化及配套项目75个,创新驱动发展的功能更加完善;经开区新落户企业1000家,新开工项目115个,装备制造、食品、信息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辽宁华塑等46个产业项目进驻宾西开发区,双胞胎饲料等22个项目建成投产;利民医药产业园区新引进项目16个,“北方药谷”专业园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注重要素保障强支撑。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市财政投入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5亿元,设立了每年3个亿、三年10个亿的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发行企业债券40亿元,引进保险资金30亿元,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35.4亿元,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服务中心担保额达122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强化人才智力支撑,设立了1亿元且上不封顶的人才引进资金,引进各类产业发展急需人才2410人。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集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709项,实现本地转化837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3%。通过一年来的创新实践,我们不仅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发展根基,更让广大干部职工在产业招商项目建设过程中,转变了思想观念,提高了服务质量,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劲头更加高涨!
(二)深入实施富民强县战略,不断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立足于发挥县域资源优势、支撑城市经济发展,我们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有效促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县域经济步入了更好更快发展的轨道。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粮食生产战胜多种自然灾害再夺丰收,总产量达330亿斤,实现“十连增”。新建扩建规模化牧业养殖场(区)315个,肉蛋奶产量达290万吨。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旱改水”、“粮改菜”成效明显,新增水田113万亩、蔬菜3万亩,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115个,粮食高产创建面积发展到1600万亩。县域工业整体实力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08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增长38.1%。新上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8个,完成投资23.4亿元,是上年的9.4倍。通河、延寿、木兰、方正4个县刚刚结束没有亿元产业项目的历史,去年又新上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8个。五常牛家工业园新引进大连环嘉集团再生资源等47个项目,工业总产值实现11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增长25%。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撤并14个乡(镇)、268个村(屯),建设市级新农村示范村50个,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68个,开工建设520公里农村公路,交工通车500公里,改造危险桥梁177座,依兰松花江大桥建成通车。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3.7%左右,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5亿元,增长21%,县域经济在加快发展中迸发出更大活力!
(三)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目标,我们把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的着力点,放在了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提升形象品质和方便群众生活上。坚持规划引领,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有特色。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形成空港大道等24项规划成果,犹太老会堂等保护建筑再现历史风貌,东西轴线、铁路大院成为城市新的靓丽风景线。完善交通体系,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顺畅。新建改造各类道路111条、桥涵27座,三环路江南江北全线贯通,公滨路、三合路等骨干道路和进乡街高架桥、红旗大街跨河桥建成通车,地铁1号线实现载客试运营,已安全载客超过1500万人次,城市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新建停车场20处,新增停车泊位1.6万个,新建公交首末站30处、公交枢纽站3座,新增大容量环保公交车605台、出租车20xx台,百姓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公交都市”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推进源网建设,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有保障。新改扩建源网厂站35座,改造主城区供水、排水、电力、供热、燃气、通讯老旧管网1047公里,建设先锋路等易涝片区应急排水工程12处,主城区源网地理信息系统完成信息采集和功能开发,城市源网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有效。强化综合整治,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干净。全面落实区街主体责任,健全长效管控机制,治脏、治乱、治差专项整治行动成效突出,机械化清扫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60%和85%。坚定实施绿色清冰雪,冬季城市环境明显好于往年。迎战1961年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雪灾害的成功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应对科学、措施有力,完全可以在严控融雪剂使用的前提下,确保城市干净整洁、畅通有序,更好地展现冰雪城市的独有魅力和特色风光。严厉打击违建行为,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规范。坚持拆违控违同步推进,征收建设拆违先行,凡是认定的违法建筑,一律实行“零容忍”、“零补偿”,累计拆除违章建筑1.7万处、717万平方米,至少为国家减少经济损失180亿元。拆违不仅顺应了民心,更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秀美。全年实施污染减排项目101项,造林13.8万亩,城区新植树木59.2万株、新增绿地250.6公顷。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83%提高到85%,“三沟”基本实现清水入河,松花江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划标准。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城市的承载功能和形象品位得到较大提升,哈尔滨更干净、更文明、更有序了!
(四)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和牵动力。为了下好对外开放“先手棋”,我们积极抢抓政策机遇,着力在完善开放功能、拓展合作空间上下功夫,沿边开发开放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立足打造对俄开放“桥头堡”和“枢纽站”,启动编制了内陆港、综合保税区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对外开放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更加清晰。综保区土地调整方案已获国土部批复,“两头在外”产业集聚效应开始初显,俄罗斯西格玛集团小型飞机、哈飞复合材料转包生产等项目正在争取入驻园区。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启动建设,华南城等重大商贸物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哈西群力及联络空间实现资源整合,构建了区域开发建设管理新机制,为辟建临空经济区创造了有利条件。立足建设沿边开发开放大通道,开通了直飞美国阿拉斯加包机、对俄航空客货混载业务和国内首条对俄航空货运专线,成立了中俄跨境金融服务中心,设立了哈尔滨国际邮政互换局,建立了中国北方电商物流仓储发寄中心,可通过俄方设在新西伯利亚和叶卡捷琳堡的两个大型保税库辐射俄罗斯全境。立足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利用市场换项目,成功引进中丹智能供热节能循环产业园,为更新改造老旧供热管网、保障城市供热安全、助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功举办哈洽会、农博会、寒博会等国际展会,城市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与白俄罗斯签订了“一城对一国”战略合作协议,在中白工业园内规划建设哈尔滨园,为在哈企业更好地开拓独联体及欧洲市场搭建了平台,构建了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五)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我们始终把更好地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大事实事,进一步增进了全市人民福祉。围绕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2.8万套、竣工4.2万套;为1.5万户困难群众提供廉租住房保障;改造农村泥草房7.2万户、498万平方米;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10万平方米。围绕促进创业就业,成功举办哈尔滨创业(就业)博览会,城镇新增就业13.8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43万人。围绕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持续扩大各类保险覆盖面,8.3万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遗留问题得到破解,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增加228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月460元和每年2508元;新增养老床位2386张,建成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699个。城镇居民医保政策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统筹区域内政策性报销比例由74%提高到81.4%,22种重大疾病省(市)报销比例达7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9%。。围绕强化公共服务,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0所,配建新区义务教育学校10所,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64所。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建设进展顺利,城区健身设施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新建千米以上城市社区20个、农村示范社区19个,为街道办事处、乡镇及社区补助财政资金1.2亿元,社会服务功能和基层政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连续实施惠民工程,广大群众在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喜悦中,对我们这座城市更有信心了、幸福感更强了!
(六)大力推进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文山会海、公款吃喝、不作为、乱作为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集中解决物业管理、冬季供暖、产权证办理、棚改回迁、内涝居民安置等群众反映突出的现实问题,制定了物业收费、管理、准入等10项制度和标准,创建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小区233个,维修老旧住宅756万平方米,清除不合格物业企业77家,物业管理年活动取得初步进展和成效;拆并分散燃煤小锅炉316台,新增集中供热能力2500万平方米,居民供热市长热线投诉率下降49.3%;妥善解决了6万户居民房屋产权证办理遗留难题;长期在外临时居住的9439户棚改居民喜迁新居;道外北岗、向江社区创造了内涝避险搬迁户数最多、安置最好、速度最快的历史。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改进作风规定,严厉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相关案件145起,问责公职人员315人,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对政府行政效能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奋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中省直单位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全力配合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拼搏进取、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哈尔滨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广大驻哈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还不强,受外部环境趋紧、市场需求不振以及我市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方式粗放、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等多种因素迭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未能完成全年预期;经济市场化程度低,资本、土地、技术、人才等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带动作用不突出,非公经济对经济增长和财政税收的贡献率,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能力在副省级城市中仍处于较低水平,物业管理等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职责交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公务员作风飘浮、能力不足、抓落实不到位,腐败行为和损害群众利益问题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xx年主要任务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也是完成“xx”规划任务目标的关键一年,更是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起点,推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向更高层次迈进的重要一年。
站在新起点,哈尔滨加快发展的机遇更加有利。党的xx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更加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和政策集成创新,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上实现更大突破。国家实施的老工业基地振兴新十年规划,更加注重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有利于我们在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迈出更大步伐;实施的“两大平原”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更加注重调整农业生产关系,有利于我们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取得更大成效;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哈尔滨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有利于我们在扩大对俄开放上争得更大主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会城市龙头作用,有利于我们在率先发展、跨越赶超上获得更大支持。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哈尔滨就一定会在抢占先机中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站在新起点,哈尔滨加快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中央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总要求,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明确导向,让我们的思想更加统一、目标更加明确、行动更加自觉。省委、省政府“建设十大重点产业、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的战略部署,坚持投资拉动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措施,使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市委、市政府持续抓产业、促发展、惠民生打下的坚实基础,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的清晰思路和奋斗目标,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明确任务和务实举措,为我们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增添了动力、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抓推进,坚定不移促落实,哈尔滨就一定会在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站在新起点,哈尔滨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越来越多的哈尔滨人,在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中,看到了未来,充满了希望;越来越多的哈尔滨人,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的成果变化中,坚定了信心,激发了斗志;越来越多的哈尔滨人,在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大潮中,找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危机,改革意识、进取精神体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意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支持改革、投身发展、共创美好生活的期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只要全市上下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奋发图强,哈尔滨就一定会谱写出更加美好的新篇章!
按照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要求,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落实“五大规划”为引领,着力在调结构转方式、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完善城市承载功能、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上取得新突破,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奋力开创哈尔滨科学发展新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力争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主要经济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4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以内。为实现上述思路目标,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凝聚更大力量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坚持把打造经济升级版的立足点放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扎实开展项目建设质量效益年活动,通过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再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大上项目,壮大优势产业。着力打造绿色食品产业,突出抓好34个亿元以上省重点食品产业项目,叫响“寒地黑土”品牌,确保食品工业总产值两年内实现20xx亿元。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突出抓好重大技改项目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0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户,力争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第二个千亿元产业。着力打造云计算产业,突出抓好中移动和中联通云基地等大项目,更多引进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项目,明显提升中国云谷集聚功能,力争把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产业打造成第三个千亿元产业。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商务会展等五大生产性服务业。发挥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作用,更多引进和培育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私募基金,支持哈尔滨银行等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推进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和华南城、集装箱中心站等大项目建设。利用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政策机遇,积极申请国家对俄电子商务试点,培育和引进电子商务骨干企业,着力打造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高质量办好中俄博览会、农博会、寒博会等品牌展会,推动会展经济向国际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突出冰雪、欧陆、金源等文化特色,加快万达文化旅游城、环球海洋世界、金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全力办好冰雪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文化旅游活动,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做强园区,促进产业集聚。把园区发展专项资金提高到6亿元,重点支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经开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和信息产业,开工建设统一食品产业园等项目100个,确保凯斯纽荷兰等60个项目竣工投产。高新区重点依托科技创新城,加快推进中凌信息哈尔滨基地等20个项目建设,确保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52个项目投产运营。利民开发区立足建设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重点抓好国药物流等35个项目,确保哈药总厂等16个项目建成投产。宾西开发区围绕打造哈东地区经济发展强势板块,突出抓好奥瑞德光电三期等30个项目,确保垦丰种业等15个项目建成投产。力争双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五常牛家工业园产值突破150亿元。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加快推进科技招商、科技人员创业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着力培育和储备一批科技创新型上市资源。实施“科技创业引导专项计划”,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扩大招商引资,做大产业规模。进一步完善产业大招商工作机制,着力开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板块招商,更多引进投资强度大、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带动作用突出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新引进投资超100亿元产业项目5个以上、50亿元11个以上、10亿元72个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内资分别增长15%和20%。产业建设事关我市长远发展和百姓福祉,我们要始终牢牢抓住不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更加扎实的产业基础,助推哈尔滨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二)持续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牢牢把握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方向,着力在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关系上迈出更大步伐。大力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抓好方正、阿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国家试点,加快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土地纠纷仲裁机构,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阿城等区县与农垦开展场区(县)共建。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创新农业服务机制,支持农业院所、农民合作组织开展农技推广,抓好农业示范基地标准化生产、食品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和畜牧大县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组建哈尔滨村镇银行,搭建农牧业融资担保平台,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1200万亩。深入实施产业强县工程。坚定不移走以资源换产业、以市场换项目之路,加快发展食品制造等八大产业、乳制品等三大养殖加工板块和十大特色产业基地,突出抓好五常金福粮油、尚志汇源果蔬、通河北药、依兰30万吨稻谷加工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双城雀巢、宾西牛业等50户龙头企业,确保县域工业占全市工业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继续推进“巴木通方依”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要事共商、资源共享、产业共建发展新格局。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使命,突出抓好粮食产能稳定增长工程,新建五常水稻、双城玉米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60个,粮食总产稳定在330亿斤以上。抓好“菜篮子”工程,全市蔬菜面积扩大到175万亩,畜产品总量提高到310万吨,确保市场供应充足、物价稳定。大兴农田水利,修复重点水毁工程85处,新建续建沿江泵站19处。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新增农机具4500台(套),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88%以上。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创新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为牵动,重点编制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可持续资金保障机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切实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突出抓好南岗、香坊、方正、通河、木兰整区县推进,宾县居仁等10个整镇推进,68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98处,解决23.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开工建设木兰松花江大桥,启动莫延公路延寿至宾县段前期工作,推进哈双北线至吉黑高速段公路建设,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通车200公里,改造危桥130座。县域是我市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我们要借助“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有利契机,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和创新实践,让县域经济在竞相发展中,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努力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发展方向,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努力让城市环境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强化规划引领。按照国家和省打造“哈长”城市群和哈尔滨大都市圈的战略部署,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改调整,着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不断提高控详规划的覆盖面和控制性。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结合实施“中兴”战略和老城区更新改造,科学规划道外中华巴洛克等历史街区,恢复圣母守护教堂等经典建筑,推动文化、建筑与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坚持需求导向、效益优先原则,延伸打通一批主干街路,实施三环、四环互通工程和出城口道路建设,配套推进城区干道支线“微循环”畅通工程,新增道路100公里。建设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一期和3号线,启动规划哈阿轻轨,推进哈西地铁联络线工程。积极配合铁路、航空部门,抓好滨北公铁两用桥、哈站改造、哈齐客专、哈佳哈牡快速铁路、太平机场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辐射全省的现代化交通体系。规模实施主城区老旧管网改造,完善智慧管网信息系统,新建改造各类源网厂站33座、管网1000公里。编制全市供热分区规划,逐步实现供热联网运行,启动松花江供水工程,确保城市供热供水安全。深入开展“公交都市”创建活动,新建停车场21处,新增停车泊位1.2万个,新增、更新公交车辆600台,启动建设1座大型公交枢纽站,建成10处公交首末站,开展出租车电召服务,努力让城市交通秩序更规范、百姓出行更方便。加强城市管理。突出区街责任主体作用,积极落实长效机制,持续提高机械化作业能力,城区机械化清扫和清冰雪率均提高到70%。大力整治城乡结合部、市场摊区等脏乱差环境,进一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垃圾管理体系,严厉查处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城市面貌实现更大改观。始终保持拆违控违高压态势,最大限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城市建设秩序。继续开展“物业管理年”活动,深入整治老旧社区环境,维修老旧住宅700万平方米,创建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小区150个,努力让百姓居住的环境更优美、更舒心。促进新区融合发展。统筹新老城区规划建设,全力打通黄家崴子路、江北东环路等一批主干道路,同步推进基础设施有序衔接、联网运行。继续完善城市新区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向新区延伸,创造条件让新区汇聚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打造干净文明有序城市,是政府肩负的重大职责。我们要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让哈尔滨这座现代城市焕发出更加清新、靓丽、迷人的风采!
(四)更加有效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美好家园。全力整治大气污染。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着力构建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加强燃煤质量检测,提高集中供热普及率,拆并分散燃煤小锅炉240台,新增集中供热能力1500万平方米;投入3亿元资金,重点治理机动车尾气,确保年内淘汰黄标车4.5万辆;强化大气污染物排放管控,专项整治烟尘、秸秆焚烧,确保空气污染源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着力改善水环境。持续加大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阿什河综合治理力度,重点启动群力二期污水处理工程,确保朝阳镇等3个污水处理厂通水调试。全面推行“一河一策”治污模式,严格落实水质严重超标流域限批政策,确保水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坚持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同步,确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比20xx年分别减少2%、2.9%、6.4%和9.6%。实施节能与排放双重监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扎实推进哈尔滨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使其更好发挥对俄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示范基地作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改革生态环保管理体制,加快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真正把生态保护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成《哈尔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和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确保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通过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实现生态环境更好保护。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新增治理面积36万亩,造林9.3万亩,城区新植树木50万株、新增绿地102公顷。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哈尔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以更加严格的保护制度和更加自觉的文明行为,努力让哈尔滨青山绿水永续利用、代代相传!
(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动各类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努力为实现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率先做好政府改革这篇文章,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项目评估清理机制,实行审批项目清单制管理,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实体大厅、网上虚拟大厅和服务云平台建设,全部取消市本级自设行政审批事项,切实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下放事权,该由区县(市)管理的一律下放到区县(市),该由市场调节的全部放开,真正把该放的权力放到底,把该管的事情管到位。全面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基层监督执法和技术力量;加快整合卫生行政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机构及职责,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积极推广市物价局改革经验,科学调整内设机构,着力解决部门职责交叉、效率低下的问题,确保权责一致、管理高效,确保机构编制只减不增。抓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加快中介机构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加快构建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三级国有资本资产管理经营模式。科学确定国有企业集团功能定位,支持哈投、创投、文旅、哈药等一般竞争性国有企业集团,通过资产整合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方式做大做强,促其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推动物业供热、市政、地铁、交通、住房等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国有企业集团,加快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实行特许经营、政府监管,通过建立健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考核办法,促其更好地服务社会、加快发展。着力控制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把政府承担偿还的债务分门别类纳入财政预算统筹管理,严格举债程序,切实提高土地运作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土地在资金平衡、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上的重要作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在继续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的同时,全面实施沿边开发开放战略规划,努力把哈尔滨打造成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突出抓好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区申建、内陆港与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整合,积极探索建立中俄(哈尔滨)自由贸易区。以陆海联运为基础,扩展对俄航空客货混载业务,开通北美航空货运航线,启动对俄电商物流运营,着力打造面向俄罗斯、辐射东北亚、承接北美地区的国际货运通道。加快推进中俄木材交易中心、诺林化工物流中心、黄金珠宝基地、科技合作基地建设,促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实现战略升级。围绕打造对俄旅游先行示范区,积极争取俄罗斯在哈设立领事机构,力争太平国际机场享有外国游客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全方位扩大交流奠定坚实基础。加快中白哈尔滨工业园规划建设,为更多的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制定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市属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重组,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公共事业等领域,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发行私募债、股权转让等方式进行债券、股权融资。改革永无止境。只要我们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奋勇前行,就一定能够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六)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全年重点实施10个方面、66个惠民行动项目,完成投资303亿元。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事关孩子成长,事关千家万户,必须持续加大投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进一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创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7所,完成14所学校危房改造和75所学校供热改造任务,切实改善办学条件。统筹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开展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试点,将省重点高中统招生配额比例提高到60%,外来务工和外籍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就读公办学校,最大限度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政府统筹、行业主导,加快编制出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创新发展机制,加快构建具有哈尔滨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抓好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乃民生之本。我们要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和稳定就业政策,加快建立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自主择业转业军官、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五大群体创业工程,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5万人。统筹推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全年培训高校毕业生9000人、失业人员4万人、农民工5万人。全面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和购买力度,努力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他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到自己人生的舞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住有所居是人民群众的最大期盼。我们要继续加大建设和供给力度,开工建设保障房2.25万套、竣工1.6万套,改造农村泥草房5万户、320万平方米;启动建设棚改项目47个、145万平方米,惠及棚改居民1.9万户,努力让城乡困难群众圆好“安居梦”、增加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安全之网。我们要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持续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允许农村、外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享受转移接续政策。稳步提高基本养老金保障水平,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遗留问题。适时启动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扎实做好受灾群众救助工作,突出抓好6800户被洪水损毁房屋灾后重建,尽快恢复受灾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事业,全年新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451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226个,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努力争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抓好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合理分级诊疗模式,有效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力求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二次报销比例不低于50%,统筹区域内新农合政策性报销补偿比例不低于80%。力求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完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转诊合作机制,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社区服务中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价销售。力求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8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努力让群众看病更方便、更满意。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抓好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等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市、区、街道(社区)和县、乡(镇)、村两个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支持南岗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进一步提升文化发展层次和水平,广泛开展高雅艺术普及活动,着力打造百年交响乐团,高质量办好第32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切实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继续做好“731”和“金上京”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努力让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中国工美集团文化大世界、平房动漫基地等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发展体育事业,突出抓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把冰雪项目纳入中招体育考试成绩;进一步扩大健身路径覆盖面,全力打造城区“10分钟健身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上,全面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要求,实施工程式推进、常态化管理、品牌化运作、全社会参与,以更大的力度和显著的成效实现创城目标。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深入实施“强基工程”,加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力度,进一步完善以打击犯罪和确保交通、消防、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为重点的公共安全体系,持续打造全国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提升社会服务功能,新建千米以上城市社区和农村示范社区20处。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和“大调解”工作机制,及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继续做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外事侨务、国防建设等工作,努力把哈尔滨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顺应改革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打造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一)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坚定改革信念。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一种自我变革、舍利为公的思想境界,一种干就干好、一抓到底的工作韧劲,面对机遇锲而不舍,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产业集群、统筹城乡发展、扩大沿边开放等重点工作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加快创新推动。坚持问题导向,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以更大的勇气拼搏进取,以更大的智慧开拓创新,在破解项目建设要素瓶颈、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破除城市管理运行弊端等方面大胆地试、勇敢地闯,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聚集发展合力。认真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治理、加强生态保护等重大事项上,增进共识、汇集力量,努力开创同心同德促改革、齐心协力抓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勤政为民,真抓实干。立行立改转作风。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改进作风各项规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整治懒庸散奢等不良风气,不断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从广大人民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严格财政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把更多的财力用在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上。雷厉风行抓落实。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颗接着一颗钉、一锤接着一锤敲,凡是决策了的事项,凡是改革发展稳定重点任务,凡是百姓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我们都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强化责任、一抓到底,确保抓出成效,确保说了算、定了干,言必信、行必果,积小胜为大胜,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全社会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干部作风在一天天好转。强化素质提能力。着力在公务员队伍中营造崇尚学习、勤思善为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统筹驾驭全局的能力,抢抓政策机遇、推动更好更快发展的能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破除瓶颈制约的能力,开拓进取、创新有为、推动工作落实的能力,切实解决责任心不强、心浮气躁、本领恐慌等突出问题,以能力提升、作风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三)依法行政,创优环境。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处理问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法治精神始终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切实提高社会治理法制化水平。着力创优政务环境。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促使公职人员恪守职业道德、自觉履职尽责,提供更周到、更便捷的服务。充分发挥便民服务监督中心、市长公开电话等平台作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百姓诉求,努力让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更有效的保障。不断强化行政问责。继续开展“政风建设年”活动,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和整治涉企“四乱”行为规定,重点规范基层科所队、专管员和一线执法人员行政行为,严厉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持续唱响改善环境“好声音”,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
(四)廉洁从政,干净干事。加强廉政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政绩观,筑牢思想防线,守住廉政底线,切实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完善廉政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落实“一岗双责”、“一案双查”,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努力构筑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屏障。强化廉政监督。重点加强对行政审批、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确保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时代召唤我们前行,人民期待我们再创辉煌。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励精图治、埋头苦干、奋发进取,为实现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谱写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奋斗!
范文大全 · 手机版 m.fw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