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18 来源:心得体会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大学》)意思是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
“修身”不只为“己”。《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者都是要以修身做前提,只有好开头,才有好的结尾。缺少前面的,后面的都不完美。自身修养,不但关系着自己,且关系着国家与家庭。有关部门趁周恩来外出,对西花厅旧房进行保护原建筑物的修缮,把地面方砖改成地板,墙壁粉刷,柱子油漆了一下,还添了一些新的办公和生活用具。周恩来回京后指着房间里的新添家具说:“把那些东西统统搬出去。否则,我不进去!”事后,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对我是最熟悉的吧!你们花那么多的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众中会产生什么影响?……”
“修身”要克己。孔子对季康子说:"当政者的德行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只要风吹草上,草必然随风倒伏。"(《论语-颜渊》)古人讲,治天下先治己,治己先治心,世道人心,上行下效。你说什么,提倡什么,做什么,别人就会模仿什么。《礼记》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党员干部特别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要“慎独”,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制度的监督,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见品德。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就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他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小事小节就是一面镜子,从小事小节中检验出党性、原则、人格。xx总书记无论是少年时期在陕北农村插队还是走上从政之路,始终都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为人民着想。xx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总书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系百姓,想人民之所想,谋人民之所福。他独有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和好评。
“修身”要“以德服己”。宋代郑思肖《咏菊》中阐述“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个善于做人的人,必须以自己的人品为最高准则,不论是得意或失意时,都应以自己的形象赢得他人的信赖,以自己的人品赢得他人的崇敬。山有脊梁,人有人格。何谓人格?心理学家说是“健康的人”;法学家说是“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伦理学家说是“道德主体品格的总和”,而我们通常所讲的人格,是指道德人格,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道德评价,简明地讲,是指做人的资格,为人的品格。自懂事起,父母就会教自己怎样去做人,怎样去帮助他人,怎样以德去服人。以自身的道德去服众人,而不是以暴力去屈服天下人,要想做到以德服人,首先就得以德服已,只有使自己服从自己的时候,才有这个权力去令人信服于你。人格须“贵我”,自立以树人之尊严,自信以扬人之精神,自爱以洁人之品性,自励以磨人之意志,自警以示人之理智,自强以显人之个性,自备以成人之大业。
在《xx用典》一书中,敬民、为政、修身、任贤等13个篇分章,推陈出新,启迪精神。其中xx总书记非常重视干部的道德修养,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慎权、慎独、慎微、慎友”、“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些名言典故,无不为领导干部深知修身为国、坚守修身克己、实现修身服己的崇德修身做出生动标注。
范文大全 · 手机版 m.fw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