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心得体会
原创: 七西妈
最近部门换了新领导,带来新气象,建微信群“知行堂”,组织全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把自己浅显的理解略记一二。
心得一:知易行难
“知”是“行”的前提,理论及方法论的学习尤为重要。如果说现在信息化的日常工作使用的是“大刀和长矛”,那我们深入领会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就好比配备了“枪和炮”,这是思维模式的升级,也是工作能力和效率的升级。
知易行难,我们在“知”提升的同时,做到知行合一,必须通过“实践”去践行所学,对于需求支撑工作,我们要用学到的理论去武装自己,提升业务水平,时刻以市场先、以一线先,快速响应、极速支撑。
在信息化转型过程中,也许“道阻且长”,但我们必须坚定信念,相信“行则将至”,脚踏实地的做好公司转型的新引擎,新动力!
心得二:理解“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为什么有时候道理知道,但依然没有做好?因为这些道理还不属于我们!某个具体的方法论,某个事件成功实施的秘诀,生搬硬套拿到自己这里很可能会水土不服,因为它可能和我们目前的实际状况不匹配。我们必须把这些认识用在现实工作的实践中,才能知道方法论怎样落地才适合自己,才能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加以改进。这个过程本身才是真正的认知升级,才是真正逐渐深刻的认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开展工作的三大法宝,我们应该在工作过程中,牢握这三大法宝,时刻用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创新思维去解决当前日益增长的互联网转型需求和不及时不充分的支撑之间的矛盾。
心得三:关于“创新”的思考
围绕“创新”有很多维度的问题值得思考,比如:如何创新?如何激发团队的创造力?……但不管怎样,创新的关键在于联系实际,在于不断思考探索的过程中,始终以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驯化了很多动物,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人类利用和使用马的演化小故事,一起理解创新。首先是马鞍和马镫,它们是全套马具中继马嚼和缰绳之后最重要的发明。在没有鞍镫的时代,人们需要骑跨于裸马的背上,仅靠抓住缰绳或马鬃并用腿夹紧马腹使自己在马匹飞驰的时候不致摔落。但这种方式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长时间骑马容易疲劳,同时在奔跑的马背上也难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而在近战中,骑手无法随心所欲地使用刀剑和长矛,劈砍或刺杀落空、双方兵刃的撞击等都随时会令骑手从马上滑下。因此这一时期骑兵除速度占优外,其战斗力是远不如脚踏实地的步兵,所以在骑兵到达目的地后,往往下马作为步兵投入战场,亚历山大时代的马其顿骑兵就是如此。敲黑板,马鞍和马镫解决了可以长距离移动和有效作战提升战斗力的问题。其次是马掌,在牛津《技术史》中关于马蹄铁部分是这样的:“马蹄铁给马钉上蹄铁大大地增强了马的效率。它们不仅保护了马蹄,还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对骑乘和驾车都很有利。马蹄铁可能是罗马人的创新,在公元前1世纪的遗址里就很常见了。”再敲黑板,所以马掌的出现有效解决了损耗问题。这个马鞍、马镫、马掌的故事很长,但这些创新无一不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我今天想表达的重点不是突出这些从无到有的发明对人类进步做出的贡献,因为日常工作中,我们并不是总能具备从0到1的创新能力、条件、甚至机缘,所以对于大多数愿意“创新”的人,我们也许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从1到n的创新上,因为它同样非常重要,同样能创造巨大的价值。马掌最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由古罗马人发明,距今约有2100历史年,这是从0到1的创新,我国元代马掌的推广和流行就是从1到n的创新应用,我们不能武断的说元代打下广阔的疆域是依靠一个小小的马掌,但回看历史,从唐代中期到宋代,中原王朝难以直接控制西北地区,尽管与周边各民族之间有数额巨大的以茶、绢换取马匹的贸易行为,但给马钉掌的技术始终没有随着“胡马”的输入而在中原地区流传开来,直到元代因为游牧民族的生活、生产以及军事从来离不开马匹,所以他们对马蹄的保养十分重视,马掌这个先进的技术由此流行,用马掌来减轻牲畜蹄磨损的技术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最大程度减少了地面、积水等对马蹄的伤害,从而降低了经济成本。所以,创新的路上,不是仅仅依靠灵光闪现的好创意,更需要团队共同坚持,做好从1到n的不断创新应用——比如在公司全面推行BU运营模式的大环境下,创新做好信安专业线的BU工作。
范文大全 · 手机版 m.fw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