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4篇

发布时间:2020-03-17 来源:心得体会

  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1

  在今年的新课程培训中,我们观看了两节全国优秀地理教师的比赛课,两节课同课异构,均讲的是新课程必修二中的一节课,但风格迥异,一节是典型的传统教法,一节课则充分的关注到了学生的学,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带给了大家耳目一新的冲击。是啊,新课程,如果没有新的教学理念做支撑,必将落得和上一轮的课程改革一样,没有多少变化,国家的课程改革又将流于形式。

  听了张海晨校长的报告,我更加坚定了上面的想法,也坚定了课改的决心。特别是张校长展示的那两幅关于“学生对所教内容两周以后记住的平均率”的塔形图的对比,更留给我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此时还不积极投身于课改,那怎么对得起国家、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呢?

  在我们学校的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实践中,我也存在很多的困惑,有的时候在课堂上我也会觉得彷徨,许多的地方在实际的操作中感觉不够流畅,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这些都让我难以平静安心。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时间不够用,室展、簇展的关系未能很好协调,存在重复低效的现象,还有就是学生参与展示的积极性不高、或展示权老是集中在少数学生中的问题等。而在张校长的报告中,我受到了许多的启发。

  首先是簇展和室展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了簇展在一节课成败中的关键性作用,只有簇展进行的充分,才能保证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大多数同学中得到落实,保证新课堂的高效。而在实际的课堂实施中,往往我们的簇展、室展内容一致,导致许多同学对簇展的参与缺乏积极性,在簇展中常常置身事外,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站在一起。同时,簇展、室展的重复也是我们课堂时间紧张的主要原因,当然,这其中也暴露了我们教师还不够相信学生,还不敢放手,总是担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准确、不够到位,必须在室展中亲自把关才行。听了张校长的报告,我认为我们必须提高室展的针对性,使簇展、室展更灵活一些。室展我们应该展示的是学生簇展中普遍不能解决的问题,方式上可以是向我们以往的集中展示,也可以像李校长提到的真正放开、实施超市式的方式,即以黑板为载体,打破学簇的单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自选位置参与展示交流,由每簇确定一位题长来负责重点展示和组织展示。而如果簇展能够把问题都解决了的话,我们完全可以不进行室展;又或者簇展困难重重,没有明显效果话,我们则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室展,在室展的基础上,再利用簇展的形式进行课堂检测,深化学生的理解。

  第二,是关于学情调查。张校长在报告中提到,每节课的实施中有三次学情调查,我认为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今后在课堂实践中要做到的基本要求。张校长介绍到的三查,一是在独学阶段,对学生自主探究结果的调查了解,二是在小展示环节,即我校的簇展环节,对学簇合作探究的结果的调查了解,三是在大展示即我校的室展环节之后的课堂检测中,具体把握每位同学对当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在我们学校的课改中,也有对学情调查的要求,但是没有张校长介绍的那样理性、具体。三次学情调查,时间不同,我认为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我们在具体的实施中一定要灵活、高效。比如第三查,张校长介绍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学簇的力量,以学簇为单位对每位同学当堂存在的问题记录整理,这样的方式既节约时间,同时又将教学效果落实到每一位具体的对象,我觉得的就很好,很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是关于学生的预习。我们学校也曾提出独学、对学(同层次)、群学的概念,但并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我认为在今后的预习课上,我们要逐步引入这样的方式,可以将预习课进一步进行分割,第一阶段由学生独学,必须保持绝对的安静,而第二阶段则是学簇内的对学、群学,通过合作,提高预习课的效果。当然,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簇建设座位的编排要合理,以保证各层次的同学在簇内都有比较好的合作伙伴,形成和谐的合作探究的氛围。

  第四,是关于学道的编写。我们学校的学道编写虽说领导层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始终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没有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同,这已经成为制约我校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的一大问题。在我们检查学生的学道时,经常会发现对于学道中的有些栏目如学习目标,学生并没有认真阅读,或者有的栏目学生并不喜欢去做。甚至于我们有的教师不喜欢使用学道,自己就对学道不够满意。张校长在报告中提到:“一切问题从学生中来,一切答案从学生中找。”我认为我们在学道的编写中,也应该引入学生的思想,我们要了解学生喜欢的学道是怎样的,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引导等。在充分的了解学生的需求之后,我们教师再结合我们的思考,融入我们的思想,设计出有效的学道栏目和内容,以起到真正的导学的作用。同时,从教师层面,我们一定要精诚合作,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依据课程标准学情,充分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多种资料等,精心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将知识问题化,一方面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高高效的行动路线图。

  总之,在张校长的报告中,我深深的认识到,高效的课堂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铸成的,他们的那些成功的经验背后也蕴含着许多的汗水、许多的辛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坚定课改的决心,要不断的创新方法,积极实践,认真反思、不断提高,努力使我们的专业发展与学校的课堂改革相结合,创造出我们无悔的灿烂的教育人生。

   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2

  去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教师的两天培训学习,在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室举行的初中数学教师的培训,虽然此次培训仅有短短两天的时间,但还是让我收获颇丰。会议安排的紧凑有序,在有关领导和老师的引导带动下,与会老师积极参与,集中会神地听讲,认真做好记录。通过老师们的精彩讲座,无论从知识上,还是从思想上,都给我们以启示。

  每次学习或者培训,我都会认识到自身的一些不足和差距,都会给我一些启发,都会感受到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淡忘了。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看着感动,听着激动,缺少行动。这是影响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跨越这个障碍,把认识到的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学以致用,才能促进个人成长。

  通过培训学习,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知道新课程对数学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学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就本次的培训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4篇

  一、“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

  1、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将“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教学活动”,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表述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设计思路”的修改。

  1、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

  2、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等八个关键词,并给出具体描述。

  三、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导作用。

  新课标要求“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但不能替代学生探索、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导作用。

  四、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设计一堂课时,新课的引入,题目的选取及安排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总之,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面对新课改,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上要求必须放下“架子”,让学生喜欢你,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3

  在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对新的教学理念逐渐有了以下认识:

  新课标注重“因材施教”、“以人为本”、“过程与方法”、“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过去的应试教育有很大的区别。

  物理课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方法等的要求永远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基础打得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对迅速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否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有效地学习和运用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能否开创新领域,探索新问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和学生从灌输和被灌输的“填鸭式”教学中走出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提问、敢于提问进而探讨的思维方式。特别是现在对学生的创新教育,要改变“创新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局面。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科学方法的训练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时间久了,有些知识会被忘掉,但通过学习培养起来的能力却对人们起着久远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为适应这种新形势,高中物理教学要密切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提倡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物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善于把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当中,鼓励学生和培养学生养成爱动手,敢动手,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身边的科学技术,在信息社会中查寻资料,及时吸收和处理某些信息,会运用学过的知识,用物理和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4

  新课改在我校已开展了一年多,可这期间我一直没有机会真正的接触新教材,仅对新课程理念有一些了解。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恍然大悟,开始真正的了解了新课改的实质。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本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可以叫做报告)。“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拓宽知识结构。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要给人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老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教法学法。新课改不仅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教法学法的创新上,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上。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而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相关推荐

辞职报告 实习报告 述职报告 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工作报告 自查报告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军训心得体会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怎么写培训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心得体会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体会党员学习心得体会警示教育心得体会政治学习心得体会学习党章心得体会读书心得体会实习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安全教育心得体会党课学习心得体会安全心得体会教师学习心得体会党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