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攀登者》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观后感悟心得【五篇】

发布时间:2020-04-02 来源:心得体会

2020《攀登者》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观后感悟心得【五篇】

  20xx年电影《攀登者》正式上线各大影院,《攀登者》作为献礼祖国70华诞的影片,电影取材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的故事情节。关于观看《攀登者》电影的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1】

  地点珠峰,海拔8800多米,没有补给,氧气消耗殆尽,有人艰难攀爬,最后登顶珠穆朗玛峰。 你一定会觉得这种剧情只会在好莱坞电影里出现:“氧气瓶都不够续命的,居然还带那么多累赘,嫌自己命长吗?太扯了。” 但如果说这是史实呢? 这就是史实,真的有那么几个人在体力,补给,氧气都消耗殆尽的情况下,带着一大堆非补给品登顶珠峰,他们是中国第一支珠峰登山队,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登山队。 只存在于电影中的剧情却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前辈们实现。而且登顶珠峰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挑战人类的极限,更在于他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也必须是中国国土。

  珠穆朗玛峰差点不属于中国,珠峰的主权是争来的,只因五星红曾旗飘扬在珠峰8844.43米的巅峰,中国才拿到珠峰北坡的归属权。 这便是《攀登者》的故事背景,《攀登者》国内定档9月30日,第二天便是建国70周年庆典,与《建国大业》,《建军大业》这类致敬英雄、致敬时代的电影不同,《攀登者》像一道杠杆,用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撬动了一个大时代,更重要的是,它的故事本身就足够精彩,堪称国民级“免检电影”。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20xx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换言之,登顶珠峰,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任务。 1961年10月5日,边界谈判结束,中国得到了珠穆朗玛峰北坡的归属权。 这几年来,国内的电影市场开始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多的商业大片遭遇滑铁卢,甚至投资多少钱,亏本多少钱,时代终于站在了愿意用心拍电影的人的身边。

  主演阵容中,有拍出《战狼》和《流浪地球》的吴京,有影后章子怡,有《红海行动》的张译,有实力演员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甚至连成龙大哥都来友情出演,有这么多愿意用心拍电影的演员背书,加之厚重的故事背景,对于《攀登者》这部电影,或许我们可以期待它将成为又一个爆款作品。 更让我心中为之一暖的是,《攀登者》关机仪式已经在珠峰大本营成功落幕,特别邀请了1975年第二次登顶珠峰的登山英雄桑珠,两代“攀登者”合影,一起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20xx年,同时也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对于我们来说,《攀登者》或许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它是一次国民精神和商业大片的完整重合,因为这个故事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能够从积贫积弱再度走向强大。 既然已经知道那些近乎泯灭在历史中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又怎能忘记呢?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2】

  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我有一个梦想。

  在梦想中,我愿付出一切。

  哪怕是生命。

  同样是60年代,中国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

  9月30号必看好片。

  《攀登者》

  又是一句名言,为国登顶,寸土不让。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60年代为彰显中国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

  中国政府以国家命令组织人员登珠穆朗玛峰。

  估计谁都知道,海拔8800多米的高峰。

  这是挑战人类极限。

  弄不好峰登不上,死一大半。

  中国优秀的登上员们,毅然扛起大旗。

  挺近珠峰…

  要让五星红星,屹立在地球之巅。

  为让这部电影力求真实。

  吴京去年特地去青海5200多米海港什体验生活。

  据吴京讲述,白天零下20多度,晚上零下30多度。

  尿出来,瞬间能变成冰嘎达…

  面对这种极寒天气,旧伤复发,依然咬牙坚持。

  他说既然来了,就要像个爷们,眼里不揉沙子。

  干就干到底…

  可在当时,攀登珠峰这事,并不是咬牙能挺过来的。

  珠峰环境非常恶劣。

  很多登山装备非常匮乏,中国都生产不了。

  高强度钢铁,攀登设备中国就造不出。

  更别说登山珠峰…

  此刻政府下定决心,跑到国外买装备。

  我们一定要登,而且还要从北坡登上。

  当时外国媒体舆论哗然,简直痴心妄想。

  其实人家质疑你也不是没有道理。

  珠峰可以从两面登顶。

  尼泊尔这侧南面坡比较缓,容易登顶。

  北面简直是地狱。

  首先天气变化无常,非常容易发生事故,常年伴有10级大风。

  北面岩石坡度从70度到90度延伸,相当于死亡攀爬。

  更恶劣的是,高山反应和脑水肿,会让你精神崩溃。

  英国登山队,几次想从北面登顶都以失败告终。

  在组建国家登山队后,有几次攀登经历。

  这点困难还是没有吓住中国人。

  英雄气盖山河,敢笑珠峰不高。

  这种豪迈谁能比…

  我们都说做某种事情不能一蹴而就。

  登珠峰也要有计划。

  完成目标不一定要直接成功。

  要循序渐进,一点点克服困难。

  经过商量,每到达一定高度,就要建立营地。

  为后续登上,提供基础保障。

  登上不是说说,而且要行动。

  这行动,必须要承担负重。

  当时氧气瓶特别笨重。

  每人负重大概50斤左右

  氧气瓶就要占10斤,每人只能携带两瓶。

  高海拔,缺氧,而且要行军8小时以上。

  难度可想而知…

  山上天气风云突变。

  山脚晴空万里,山上可能会遇到暴风雨。

  即便在天气情况掌握良好,也会遇到麻烦。

  登山者在北面面临第一道关口——北拗

  这是珠峰和北峰的冰雪墙。

  100多米厚的冰雪墙,及其容易发生雪崩和冰崩。

  弄不好,全都死在这。

  人生如果没有困难,还有什么意义。

  经过艰难行军,终于突破北拗,到达3号营地。

  可刚到达营地麻烦又来临,电台出现故障。

  对于该不该,再次向5号营地发起冲锋。

  身为队长的史占春,心里没底。

  按照基本规则,5500米氧气少一半。

  7000米氧气少三分之一。

  8000少四分之一。

  科学界普遍认为8000死是死亡地带。

  不仅要观察团队情况,也要考虑天气。

  这时大本营得知这两天天气晴好。

  必须要把消息传给他们。

  大本营两位队员挺身而出。

  他们轻装上阵…

  大本营离队员距离长达17公里。

  这种短路程,正常人员也要走3天。

  前面还会遇到风险万分的冰山带,冰裂缝。

  他们两个人只用了24小时,就把消息传到队员手中。

  中国人用无法语言的魅力,抗争理想。

  即便前途特别艰难,也要迎难而上。

  到达7420米的时候,队员们要面临第二道难关。

  大风口,这里因为风的狭管效应,常年伴有大风。

  甚至可以高达12级风力…

  空气的氧气非常稀薄,往往人要吸几口氧气才能走。

  队员们的呼吸都会变成白霜,鼻孔都能堵住。

  他们艰难的越过大风口,队员王富州突然晕倒。

  这位年仅24岁的小伙子,身体一直很棒。

  队友非常惊讶…

  当人们打开背包一看才发现。

  他一口气背了三个氧气瓶。

  对于这种条件来说,有氧气就是有生命。

  自己能多背一个,就能救人,成功就多一些。

  所有人都说,我也希望你能成功。

  当到达8600米的地方,队员再也继续向前。

  大部分一线队员,50%以上都不同程度冻伤。

  有冻掉耳朵的,有冻掉鼻子。

  就是为了轻装上阵走的快一些。

  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这种情况下,队员只能下撤。

  英雄不是勇往无前,生命是第一。

  有命你才能继续攀登高峰。

  怎么办?就这样放弃?

  这次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

  每年的4月到5月是攀登的最佳季节。

  错过日子,珠峰地区不确定天气会更多。

  经过讨论,二线候补人员跟上,进行再次登峰。

  其中就包括,王富州,许竟、刘连满、屈银华、贡布。

  1960年5月17日举行庄严的誓师大会。

  他们高举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半身像。

  誓要把两件东西放在地球之巅…

  由于之前登山经验,攀登比较顺利。

  很快就到达海报7600营地,就在这时报话机坏了。

  无法联系到大本营,也无法得知气象条件。

  这时候王富州站出来,激动的向大家表示。

  这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必须向前。

  后来他女儿回忆,当时父亲使命感很强。

  这就很像烈士,舍生忘死。

  他们必须为国家付出一切。

  除了克服心理恐惧,还要克服现实条件。

  氧气已经没有多少…

  由于大风的关系,食物已经刮跑。

  晚上他们五个人轮流一瓶氧气。

  贡布回忆,一晚上都没有睡好。

  第二天向顶峰发起冲锋。

  然而他们还要面对最后一道难关——第二台阶。

  8680-8700多米有条坡度80度左右的斜坡。

  四周岩石陡峭光滑,没有着力点没人能爬上去。

  刘连满尝试多次,没有成功。

  商量后刘连满决定用自己肩膀扛起屈银华。

  可当时他们穿着8斤重的雪地靴。

  根本无法站立,屈银华脱掉鞋子,只穿线袜。

  身踩战友血肉之躯,一锤子一锤子,在岩石上打入冰锥。

  这才艰难走出这一关。

  屈银华后来回忆,我这双脚没啥,只要登上珠峰锯掉都值得。

  爬过第二台阶后,刘连满也体力不支倒下。

  放弃意味死亡,把刘连满丢在这无异于等死。

  王富州和屈银华、贡布、决定,把氧气留给他。

  我们继续向前…

  刘连满望向他们三个人的背影,意识逐渐模糊。

  他想自己可能活不长…

  与其把这瓶珍贵的氧气浪费掉,还不如留给战友。

  他拿起笔写道,很遗憾没有和你们一起登上珠峰。

  我这次没有完成任务,任务由你们三个完成。

  我氧气瓶有点氧气,你们回来用吧,可能会给你们下山有帮助。

  凌晨4点多,刘连满看到远处雪山上的脚印。

  他觉得他们三个成功啦。

  这时候不知道,什么勇气让他站起来。

  鼓舞自己迎接英雄凯旋归来。

  时间永远定格在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

  王富州,屈银华、贡布,成功站到珠峰上。

  这是首次人类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为这次成功,中国人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人冻伤成为终身残疾,有人像屈银华要截肢。

  很多人不禁发问,做这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到底为何?

  浪费钱而且成本巨大。

  在现代看来,这笔费用也是难以承受的。

  我找到一组数据。

  在中国现在组织登珠峰,每人45万左右费用。

  这笔钱是给公司团队费用。

  个人还要掏3万元装备费,食宿3-5千。

  登山出事故保险费3-6千。

  登山跟随人员小费1万元。

  后勤小费2-5千元。

  你想找一位向导每人5万。

  出事故要请直升飞机,5万元一架。

  现在你要登珠峰大概花费50-70万左右。

  当时这笔钱也是天文数字。

  为什么国家也要发疯登山?

  我看到最后才知道答案。

  登上珠峰的消息,国内外高度评价。

  一改中国人,东亚病夫的污蔑。

  我们中国人,一点不比别人差。

  在我们看来国家荣誉和个人命运是一样的。

  人生就是一场无止境的攀登。

  有人中途放弃,而你却一直在坚持。

  万科董事长王石也登过珠穆朗峰 。

  为什么很多名人都喜欢登山?

  其实登山不只是登上山头,人即使不来也只是一座山。

  真正征服的不是山,而是征服自己。

  只有征服,才会产生一种生而为人,生而为赢的自信和骄傲。

  因为这座山是人生的信仰。

  所以这部片,不容错过。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3】

  《攀登者》电影的原型史实介绍,转自邓铂鋆。 中国人首次攀登珠峰是在冷战气氛最紧张的年代,某人溜到了印度,印度自此借机不断干涉我国内政,对我国有领土野心。 中苏决裂之后,面临重大经济困难的中国一个宣示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有能力凭借自己的手段排除艰难的标志。有关部门挤出宝贵的外汇采购重要物资并派专机运输。为了帮助登山队节省路途上的体力,西藏日喀则修筑了一通向珠峰的现代意义上的行车公路(虽然很简陋)。

  登山活动并不太平。由于当地叛匪出没,登山队由一支150人的军队保卫,所有登山队成员都携带枪支防身,因为登山行动前夕刚刚有一批解放军的医务人员遭到匪军袭击牺牲。登峰酝酿期间,中国正与尼泊尔进行边界谈判。 中国提出平分珠峰,尼泊尔嘲讽:“贵国都没爬上去过,凭什么分一半?”同时,从当年开始操作了六十年“猴戏”的印度一直对西藏存在企图,印度登山队计划攀登珠峰,宣示力量存在。 在新一轮中尼边界谈判前夕,听闻印度登山队即将取得成功的高层下令,“登山队200人因为伤病只剩下19人符合登顶条件不要紧,只剩下一个人也要爬上去”。接到命令的时候,登山队因为接连的恶劣天气和意外遭遇重创。多名冲顶种子选手受伤,2名随行进行冰川研究和气象观测的青年科学家遇难。

  根据天气预报,下一次恶劣天气将在2天后袭击珠峰,一行人决定下撤。接到了冲顶命令之后,登山队召开动员大会,红旗下宣誓,选择4名尚保有实力的选手组成突击队,冲顶珠峰。突击队队长突发身体不适,不得不离队,又一名没有准备的后备队员补上缺额。这位队员本来是执行摄像任务的。为了避免更多的牺牲,多名适应高山气候的执行物资后援支持的藏胞队员下撤,本来他们要跟随登顶突击队前往海拔8200米处,帮助突击队搬运辎重。

  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判断失误,登顶4人携带物资明显不足,并消耗了大量体力搬运物资。攀登过程严重超时,物资消耗殆尽。在攻克障碍的过程中,队员们不得不脱掉防寒靴,导致手脚严重冻伤、坏死。一位队员甘当人梯,把队友扛上障碍物,自己体力不支无法前进。另外三名队员知道他可能牺牲在山路上,忍痛把他安置在避风处,并留下小队携带的大部分食物和氧气。这位队员自认时日不多,没有动用一丁点物资,写下遗书静静等死。深夜,三名登山队员氧气耗尽。

  他们决心“死也要死在山顶”,冒着风雪摸黑登顶。他们丢下了用尽的氧气桶等负担,但是仍然携带五星红旗和一尊主席像。这是一场人类在严酷大自然面前注定失败的不自量力。然而,三名队员凭着顽强的精神力量,硬是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珠峰北坡、人类首次夜间攀登珠峰、人类首次连续14小时不携带氧气登顶珠峰的奇迹。到了山顶,精疲力尽的三人想到,“如果我们死在山上,世界上就没人知道我们来过这里”。他们强打精神,留下了随身携带的国旗和主席像,写下了记录登顶人员、登顶时间的字条,硬撑着下山。半路上,三人遇到了奇迹恢复的队友。

  此时,登顶队员已经24小时没有进食了,靠吃雪解渴、压饥,队友节省下的食物和氧气救了三人的命,四人相互搀扶下山,在暴风雪中返回营地,途中两名队员险些坠崖遇难。因为暴风雪,印度登山队铩羽而归。之后的边界谈判异常顺利,中国得到了半边珠峰。 这四位登顶英雄,分别是地质工作者王富洲、解放军炊事员贡布(藏族,农奴逃亡参军)、伐木工人屈银华、消防队员刘连满。从普通的劳动者成长为征用人类第三极的勇士,他们只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原本平凡的命运,自从跟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就注定了他们的一生将抵达旁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4】

  如果这部片子专注于爱国教育,那么其实无论拍成什么样,都会有拥趸,老一辈们喜欢口号式的爱国,新一代喜欢深沉的爱国,无论这片子拍的深刻还是还是肤浅,都会有大量的粉丝为其买单。

  但这样就值得满足了吗?

  中国电影在流量的地狱后,终于票房榜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像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等质量过关的作品出现,如果这次《攀登者》的质量肤浅,口号式爱国流于表面,那么这部电影或许会对中国电影事业造成新的伤口,因为资本们知道了,原来找吴京他们拍爱国的电影,就有的是人买单。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爱国教育应该细腻的潜伏,而不是浮夸的表演,不然口号永远是口号,进不了年轻人的心。

  说一百遍我爱祖国,都不如一首雪绒花能打动人心。

  读一千遍祖国好,也不如一部《人生一串》能让人感叹:生在中国真好啊。

  除了爱国,这部电影能拍好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1、将当年的时局真实而朴素的描绘出来,尤其是冷战初期世界分裂的格局、1958中苏交恶,中国开始进入远无亲近无邻的格局、3年灾害实为人害的矛盾、1959西藏叛乱等等,这些东西哪怕是隐晦的提出,甚至能让攀登者们在脑海中有挣扎,也能提升电影的深度,如守望者中对冷战的思考(不考虑审查等因素)。如攀登者们感受到了时局的艰辛和底层官僚欺上瞒下的丑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后来经过了一些事情了解到新生政权的脆弱以及执政者悔改的态度,决心为了国家暂且抛弃私人感情,一战到底。这样处理尽管仍然是商业片的套路,但深度就要好得多。

  2、细腻的描绘雪山的宽广和人的渺小,人从未征服过世界,人始终只是自然界中小小的一员。虽然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但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却不能抛弃,去过草原与雪山会感叹世界的伟力与人的渺小,那珠穆朗玛更应该被恭敬的对待。当然如果能回忆一下老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豪迈,对我来说更加分(毛粉狂喜)。

  3、揭露人性的美丽。在绝境中往往能见证一个人的好恶,懦弱者往往贪生怕死,但死的也往往最早。坚韧者无所畏惧,所以连雪山也无法阻挡。如果立意不是自然的浩瀚,那就要描绘人的伟大。成功的商业片往往都能彰显主人公的无畏和坚强,而且都能有很好的过渡,从一开始的胆小怕事/坐井观天/无能为力,到后来的勇往直前抱得美人归,只要能很好的描绘出这个过程,不让人觉得是在侮辱大脑,都能有很好的电影教育效果。

  4、揭露人性的丑陋。《寄生者》等韩国电影证明了,揭露丑陋的价值并不低于歌颂美好,这个世界不是迪士尼描绘的乐园,自私贪婪是从出生时就带来的原罪。古人云:慎独,因为在一个人的时候,丑陋不被人所约束而肆意张扬,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一个人的时候,仍能保持良善的品德,而我们都成不了君子。大雪山就是见证丑陋的良好机会,如果你们只有一杯水/一件衣服/一个馒头,此时就是你释放恶魔的机会,你抛弃了道德却登上了峰顶,回来后成为了英雄偶像,万人欢呼,达到戏剧化的高潮。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5】

  因为影片还没上映,我就简介、演员表等看了下,先说我不是吴京粉,只是路人一枚。个人觉得,这部会是烂片的可能性不大,最差也在3星左右。

  首先,这部影片演职员阵容强大,从导演李仁港来说,就是拍动作电影的大咖,从黄飞鸿到黑侠等,出过不少好片;演员上,有吴京、章子怡、张译,还有胡歌、井柏然等,都算是实力演员,所以表演和拍摄质量上是有保证的。

  其次,内容虽然关于攀登珠穆朗玛峰,表面上像是运动电影,其实内在层面关乎多个维度,第一是主权问题,珠穆朗玛峰涉及中国与尼泊尔之间的主权问题(我相信电影中最燃的一幕会是攀登者们将国旗插上世界之巅),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在当前xg问题激荡的当下,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第二是突破自我的维度,运动的魅力在于突破自我,更何况攀登世界之巅这种极限运动,如何克服各种艰难,实现人类自我突破,也是影片的一大看点。

  再者,个人觉得这片子还适合公路片的爱好者看看,珠穆朗玛峰的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气象条件,电影如何原原本本地呈现出珠穆朗玛峰的美和危险,主角们在这段旅程中获得怎样的成长等,这些也都是让人期待的。

  总而言之,个人觉得影片有不少看点,肯定不会是差评,能不能成为一部现象级影片不好说,就希望不要拍得太平庸就好。

相关推荐

辞职报告 实习报告 述职报告 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工作报告 自查报告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军训心得体会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怎么写培训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心得体会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体会党员学习心得体会警示教育心得体会政治学习心得体会学习党章心得体会读书心得体会实习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安全教育心得体会党课学习心得体会安全心得体会教师学习心得体会党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