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5 来源:心得体会
实用的暑期培训心得体会4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暑期培训心得体会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篇1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数学
今年暑期,我参加了初中数学培训会,聆听了合肥两位专家的专题报告,使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如何能驾驭课堂,以及上好一节数学课要树立四个意识和三个能力,关键看对教材的研究和挖掘,对新课标的理解,对新世纪培养人才的要求,要改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最终实现《新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基本理念,我认为在完成教育教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数学。
一、让数学走进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正如《标准》中所说的,数学,它是一种过程、技术,是工具,更是语言、思想和方法。可见,数学已经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因此,教学时,要努力让数学走进生活。
1、从现实生活中创设引入数学情境。《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负数的引入”时,我们可以通过温度计来认识,比较一个地方夏天与冬天的温度如何表示,把数学的学习与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像这样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钟爱数学,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且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教材中挖掘潜在的数学资源。《标准》中指出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通过融入了数学的含义,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而且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让生活融入数学
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标准》的要点之一。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融入数学
1、通过模拟活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如在教学中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春天到了,班级想出去春游,现在有两家旅行社分别给了各自的优惠方式,请比较一下,选哪家旅行比较划算。通过把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引进数学课堂,使生活常识数学化。由于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从中可以看到,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确实息息相关,两者之间是一座相通的桥梁。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觉得数学没有白学,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本身的强大魅力,感觉到数学课堂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标准》中强调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改变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寓数学知识于学生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丰富的数学问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为期两天的'暑期培训结束了,对我们教师来说,在大家经过了一段较长时间休息后,在新学期还没有开始之前,心里还没有什么工作上的压力,此刻我们可以安下心来掏出一些平时来不及或没时间思考教育教学上问题。
这次暑假教师培训都是以学科进行分组学习,学习过程由我镇的名师讲座、上课、看视频等培训学习,在这种环境可以有了更多同学科人在专家的引领下,在思想上可以有机会碰撞,有更大的交流空间,在交流中不断产生更多的教育智慧,收获教育成果!
我本人参加这种方式的培训真是受益非浅,参加这样的培训有让人眼睛一亮,视野有顿时开阔的感觉。另外,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去看,创设这种方式的培训可以锻炼教师自身更有大气,思维更活跃,对教学理念理解更透彻。所以我本人非常赞同这种培训方式继续延续。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己对数学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在漫长的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有幸听到了省女子学院、省学习教育著名专家董旭光教授的精彩报告即“20xx暑期全县园长及骨干幼儿教师学习培训”——《幼儿园教学活动、问题及对策》、《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规划》、《幼儿园室内区域环境规划》,特别是《区域活动的规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学习区域游戏活动的价值、内容及策略及看了那麽多的案例,我体会到:每个孩子都爱玩区角活动,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目标的玩!孩子什么都学不到,而且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而且,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主动进行的活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孩子们不再是直接面对老师,面对同伴,面对教育要求,而是通过与材料的互相作用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幼儿的年龄特点经常体现在“假戏真做”,老师巧妙地设置故事等情境,就能使幼儿自然融入故事等情境之中。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自愿、自发的游戏,是我们现在普遍采取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那么,如何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自主活动的一扇门呢?在实际工作中,我有这样几点反思:
1、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准确把握。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
2、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当孩子用橡皮泥在捏一个苹果时,不要去问:你在干什么呀?捏的是什么呀?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不能推动幼儿的活动,反而会影响孩子)
3、要体现教师的隐性指导。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在活动区中,如果老师的指导太突出,完全处在一种主导、主动、主持的地位,有时反而会限制、影响幼儿的活动。比如在指导创造性游戏时,当面对孩子的无所事事,老师此时的适时引导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老师的隐性参与指导要适度,只要达到引发、深入游戏的目的即可,不必长时间参与游戏,而且这种长时间的参与还会影响老师对其他孩子的观察和指导。
此外老师本身还应该注意指导个别孩子时的音量,尽量不要影响其它正在活动的幼儿。(区域活动基本以自然观察为主,要做到:静心、细心与耐心。静心是尽量不打扰幼儿自然的行为过程,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细心是注意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的有益信息和其发生的时间、背景等,必要时可做一定纪录。耐心是不要怕多花费时间,观察有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资料。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教育指导才能有更好的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观察者。)
4、材料提供的层次性。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顾每个层次幼儿,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比如美术区操作材料、益智区投放的拼图等都应该体现层次性。
“多给孩子一点空间”是我们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在具体指导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一种灌输。记得有位专家曾经说过:老师教的欲望太强、太主动,必然使幼儿学习变得被动。确实如此,如果老师教的多多的,填得满满的,孩子们就失去了自由的空间。反之,当离开了老师的视线和关注,孩子们的主动性、探索性就会多一些。幼儿的自主发展需要有自由的活动空间。让我们一起为幼儿创设、提供这样的空间,而不是占有。
新的学期马上开始,几天的培训,再加上《广饶县幼儿园管理工作手册》的学习,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指导我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尽快理解其中的精髓,学以致用,把董老师抛给我的石头快快变成金子,发光,发亮!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我经过6天深圳暑期培训学习,可以说受益匪浅。这次培训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线,时间虽然短暂,内容却很丰富。既有专题讲座,名师指导,又有实地参观,名校考察,既从理论到实践,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样的培训,不但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新型的学习平台,而且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使我们看到了深圳市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学习了教学过程中的新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新理念。
这次培训使我们看到了深圳市教育的辉煌成就,从而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我决不辜负中石先生、各位领导、老师的厚望,把这次学到的新手段、新方法和新思维以及教育教学管理文化带回去,在农村扎根,开花,结果,为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为国家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做出新的贡献。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我的肤浅认识:
一、 转变教育理念。
在实地参观,名校考察中,我深刻感受到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往往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走向,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进程。深圳市所有学校都能把转变教育观念摆在了首位,首先,在质量观上,每所学校,教师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每个学生都是有创新的潜能,只要开发得当,就可以成为不同层次的创新型人才苗子。其次,在学生观上,每所学校不仅在智力上发展他们,还在情感、态度、习惯、人格等方面去影响他们,使他们永远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最后,在教师观上,每所学校都认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当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其次应当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潜力的开发者,创造思维的引导者,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更是现代学生的发展的促进者
二、 转变管理方法。
每到一所学校都建立一种激励创新的教育机制,为教师营宽松的环境,鼓励教师创新,让教师能够有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去追求教学风格。
1.变“被动”为“主动”。
“校长的生命在于教师之中”,深圳每所学校都努力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用人环境。首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人们心情舒畅,相互产生积极影响。其次学校领导主动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知心朋友,同时也让教师了解领导的内心世界,彼此沟通成为知音。再次,学校领导对教师充分的信任,没有事必亲躬,把“被动”变为“主动”,营造一种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从上而下都做到自己管理自己,实现学校的自动化管理。
2.变“重结果”为“重过程” 。
通过培训学习,认识到传统学校管理是注重结果的,主要表现在学校考取多少个学生,有多少个学生在竞赛中获得名次等。忽视了 “过程管理”。深圳市的学校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就是把结果与过程相统一起来,才能提高管理效能。这样着眼于未来,立足于教师的发展,帮助教师分析过去,探讨如何使明天更好的发展性评价的做法,促使教师走上自信的良性循环道路。
三、 提升教师能力。
校长既是学校的指挥者,又是一代名师塑造者。因此每位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把时代的脉搏,能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多种问题,必须有新思路和新策略,
1.加强学习,锻炼“师魂”。
学校管理像深圳校长那样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严谨治学乐于奉献”的传统美德,积极鼓励“敢于天下先”,增强教师开拓进取的意识和培养创新求异的品质。为教师提供外出参观、考察、学术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广猎新信息,了解新成就,学习新信息,了解新成就,学习新经验,以充实自我。
2.精心教学,着力“课改”。
像深圳学校那样要求“创新型”教师要做到:第一,必须明确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规范教学。第二,严格“说课”培训,通过深钻教材,研究教材,探索学法,进而对教学蓝图进行论证,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准确把握和运用课堂常规。第四,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结合学科教学边研究、边实践、边深化,以达到新的感悟。
3.潜心科研,勤于“笔耕”。
校长要组织“创新型”的教师潜心研究素质教育理论,不断内化,完善自我。同时鼓励教师勤于教育科研写作,笔耕不辍,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关爱教师,以情“育人”。
学校领导要为教师所想,关心他人成长,不摆架子,不训人,不骂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铸造良好的师德。
通过培训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管理应如何开拓创新,寻找一条具有现代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新思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是每个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在教育理念上、方法上不断创新,培养创新型教师,学校才能开创新局面,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符合时代的要求,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范文大全 · 手机版 m.fw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