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演讲稿
好的演讲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下是由范文大全PQ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出来的员工工匠精神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员工工匠精神演讲稿
“工匠精神”从纪录片、媒体报道中走进《政府工作报告》,这不只是一个曾被遗忘词语的“命运”转折,更像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转折。从表面来看,它是要契合供给侧改革的需要,鼓励企业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但从更深层意义来看,这是决策层在价值观层面的一次成功倡导,其指向是涵养一种内心充满定力、凡事精益求精的时代气质。
时代对工匠精神回馈什么“工匠精神”背后是精致的产品、匠人平和的心境以及追求极致的时代气质。但不能盲目乐观,要看到这种转身是艰难的、需要时间的。无论我们用何种气势磅礴的语气坐而论道,都不会让社会一夜之间凭空出现许多“大国工匠”。
一项针对1794名15至36岁年轻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5%的受访青年表示钦佩能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的人。但佩服归佩服,行动起来就难多了。因此,尽管“工匠精神”理应是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气质的重要元素,但绝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的内在追求。不激活年轻人追求极致的内心,“工匠精神”将可能只是浪漫的传说。
“工匠精神”应该成为一种时代风气。无论是故宫修补文物的匠人还是制作宣纸的手艺人,靠的都是个人的自觉,而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德国或者日本的“工匠精神”,显然是一种群体性的选择。这种选择有个体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来自社会风气的认可和制度的保障。因此,教育要参与培育新的社会风气,建设新的制度,为从坐论“工匠精神”到自觉践行“工匠精神”的转身准备制度养料,进而使其发酵成如同空气一般自然存在的国民素质、民族精神。
当然,我们还必须直面一个问题:时代对“工匠精神”的回馈是什么?有报道说,航空“手艺人”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但这种手艺在过去并没有让他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这无疑让人遗憾。教育要传递新的信念,社会也要有力地回应这种信念,要让年轻人清楚,这种遗憾正慢慢成为历史。时代正在艰难转身,风向已经改变,是时候俯下身子,做一个专注的“工匠”或“极客”,发现和创造美好,服务他人,推动社会创新和进步了。
【相关阅读】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何在?如何弘扬工匠精神?
xx总理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是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极致、追求完美、追求更好,努力把品质从99%提升到99.99%的精神。其次是一种追求。是工匠们以质取胜的价值取向,以及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无比执著的职业追求。再次是一种品质。是工匠们执着于产品和品牌,锲而不舍、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品质。最后是一种氛围。是全社会对工匠们的敬意,以及相应较高的社会地位。工匠精神的提出,对于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要弘扬工匠精神
第一,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需要。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把握了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顺应了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要求,点明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新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追求完美、耐心专注、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才能更好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当前,许多行业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但中高端产能严重不足,生产与供给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中高端需求。由于无法在国内买到高质量的产品,大量购买力流向国外。与此同时,国内大部分商品却在进行低质低价式的竞争,既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更不利于技术创新与行业进步。这就需要弘扬工匠精神,让企业对质量精心打磨,对品牌精心呵护,让职工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第三,是加快转型升级的需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科技含量不高,发展日渐乏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越来越紧迫。这就需要弘扬工匠精神,通过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推进制造业的质量升级、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真正实现从量到质、从速度到效益、从旧动力到新动力的更迭转换。
第四,是从物的现代化向人的现代化转变的需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但是人的现代化总是滞后于物的现代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仅有“利器”,未必能“善事”,想要“善事”,关键在于用“利器”的人。现在影响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不是物,而是人。这就需要弘扬工匠精神,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去推进人的现代化,去培育善用“利器”的人。
如何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第一,教育先导。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源头培育。要通过学校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强化职业教育,让职业技术教育在国家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让学生在锤炼技能的同时,将“创新基因”深植于心。要加强企业的职业培训,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工人培训体系,通过系统的、专业的、全方位的员工培训,有目的地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使之真正成为能做事、会做事、做好事,并创造高效劳动价值的“工匠”型人才。
第二,政策引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需要顶层设计。政治上要有待遇。着力开辟优秀技工的上升通道,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与优秀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大力评选表彰杰出技能人才,树立工匠精神先进示范;经济上要有保障。确保技能人才充分就业,提高“巧匠”“大匠”的收入、待遇,让劳动者无需为基本生存烦忧,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社会上要有地位。充分认清、高度重视工匠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人才、认同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主流价值观念,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追求蔚然成风。
第三,营造环境。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文化再造。有媒体统计,截至2019年,全球超过22019年历史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企业”为什么能存在?因为他们都在传承着匠人精神。中国的经济要创新发展,中国的制造业要转型升级,要适应中国消费者日益“挑剔”的需求,必须要补上工匠精神之钙,大力提倡专注、标准、精确、完美的工匠精神。
第四,不断创新。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创新精神。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在这个日新月异、快速奔跑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并不缺少创新,但缺少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创新。如果没有工匠精神对本职工作的专注,想在创新之路上走得远,无异于痴人说梦。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延伸,只有把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应成为工会工作的重要抓手
工匠精神应该成为广大职工的主体意识和主流精神,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应该成为工会工作的重要抓手,这是工会组织的职能,更是职责。
第一,深化蓝领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整合工会组织优势与社会资源优势,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蓝领素质提升工程。在继续服务好传统蓝领技术工人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城市新蓝领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学历提升与技能提升并重,实施“资助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上大学”计划,完善“技能培训、技能帮带、技能竞赛、技能晋级、技能激励”五位一体技能提升机制,拓宽服务对象,拓展服务内容,引导和帮助职工学技术、提技能,长才干。
第二,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要采取有效措施,尊重职工首创精神,激发职工创新热情,鼓励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要以创建“工人先锋号”、创立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广泛组织职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攻关、小建议”等“五小”活动,工会要邀请专家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及时帮助总结提炼,培育职工创新成果,保护职工知识产权。
第三,营造尊重工匠的社会氛围。要积极培育和选树工匠的优秀代表进行表彰奖励,并作为宣传和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从发动、推荐、评审、认定、激励各个环节,全过程宣传工匠和工匠精神。工会要把握舆论导向,持续不断地为工匠发声,为工匠正名,让社会重拾失落已久的工匠精神,让工匠享有本该属于他们的尊重和敬意,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范文大全 · 手机版 m.fwd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