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电教片的表现手法思考

发布时间:2019-12-24 来源:调研报告

党员电教片的表现手法思考

  党员电教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员教育与现代传播媒体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党员电教作用的发挥,其最主要途径就是制作并吸引党员群众收看党员电教片。那么,要想保证党员电教片能够吸引党员群众收看,我们电教工作者就必须在党员电教片的表现手法上下功夫,通过我们的努力,确保我们创作的片子能够让党员群众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受到教育。这里,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党员电教工作的体验,结合欣赏湖北省近两届党员电教片观摩评比中获奖的优秀作品,就党员电教片的表现手法谈一点个人的初浅认识。

  一、增强现场意识,用现实细节表现

  党员电教片是一种声像并茂、视听兼备的教育载体,通常要以纪实的手法保证其高度的真实。所以,我们既不能补拍已经过去的事,也不能导演将要发生的事,只有运用现场的拍摄技巧,选择、提炼、抓拍典型瞬间。这就需要我们创作者增强现场意识,提高对现场事件的综合判断能力,用善于挑选的眼光、耐心等待的毅力、迅速捕捉的功夫,随时抢抓现场发生的各种稍纵即逝的瞬间细节。

  1、找准细节跟拍。细节来自对生活的观察,细节也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真实、生动、感人的细节是丰富情节、塑造个性、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在党员电教片摄制中,细节的运用也非常重要。恰当的细节处理,能使片子更具感染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湖北省党员电教片观摩评比中获奖、由襄樊市委组织部和襄城区委组织部联合拍摄的党员电教片《山路弯弯》,开篇就刻化了主人公郝基全为了去保康县山村看望他帮扶的19个穷孩子,而向她爱人请假的这一细节,把郝基全这位企业家的“人情味”尽融片中,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情色彩。我们很多片子在反映领导干部先进事迹的专题片中,主人公大多被描绘成只顾工作、不顾家庭的“工作狂”,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其实,连自己的家庭都不好好呵护,何谈主人公有血有肉?《山路弯弯》中的这个细节,表现出了浓烈的“亲情”,使片子一开始就能吸引住观众。但是,生活中的细节,有的有意义,有的很无聊,有的生动,有的枯燥,关键是要根据电教片所反映的主题的需要来分析、选择和捕捉。在党员电教片拍摄中,真正能感动人的细节并非随处可见,这也需要创作者仔细观察和发现,适时地跟拍那些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社会普遍敏感、关注的细节;跟拍那些容易给观众造成视觉和感情冲击的细节;跟拍那些容易吊观众胃口的新奇细节;跟拍具有独特个性并能体现被摄主体特征的细节。

  2、善于随机抢拍。目前,我们拍摄电教片大都采取“摆中有抓”,“抓中有摆”的手法,即在在摆布当中抓取镜头,抓拍当中适当摆布。为尽量让观众感到真实,这时候我们就要善于随机拍摄,不要盲目紧跟一个对象,要能够睁开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取镜框,另一只眼睛关注周围突发事件,特别是要注意现场意外因素的出现,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拍摄对象近期的动态进行关注,对即将发生的事有所预测,该等待的时候要耐心守候,该抢拍的时候要分秒必争,及时抓拍到最能触动观众情感的镜头,这样取得的画面虽然缺乏艺术性,但它很真实,更贴近生活,因此也对受众更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比如,反映保康县尧治河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林的党员电教片《村官》,片子一开始就播放了孙开林正因为某村民滥砍树木之事而大发脾气的镜头。据创作者说,这个镜头就是在随机遇到孙开林时而抢拍的,由于镜头真实,不是摆拍和虚构,便一下子就吸引了观众观看的欲望。

  3、巧妙实施偷拍。偷拍,主要是指在被拍摄对象不经意的情况下,用摄像机悄悄记录下他的活动。恰当地运用偷拍,往往可以摄录到被摄对象的生活常态,使其形象因自然而真实,增添被摄对象的人格魅力,对观众也最具有诱惑力。所以,在拍摄现场,我们要用心观察现场周围的环境和被采访对象的一言一行,发现那些已经过去而现在还或多或少存在的事件,就要巧妙地实施偷拍。要尽量选取那些能为主题服务的内容进行偷拍,保证偷拍的内容能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引起观众看的欲望或能体现个性特色。实践证明,通过取材现场偷拍的内容,真实自然,对观众最具有冲击力,容易产生共鸣。如湖北省恩施州委组织部在拍摄党员电教片《银昌纪事》时,就采用了偷拍法。有一天早晨,创作者在官店镇委大院里拍摄外景时。突然发现刘银昌用手按住腰部,扶着栏杆下楼,看起来走路很吃力。见此情形,创作者立即用摄像机悄悄地记录下他下楼的过程,最后便对他进行采访,了解到这是他为给农民送树苗而翻过七八次车留下的后遗症。这段偷拍的镜头,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为了工作忘记一切的真实的刘银昌,同时也丰富扩展了片了的主题。

  二、掌握采访技巧,用人物言行表现

  在党员电教片拍摄中过程中,对于过去发生过的事物而现场又没有合适的画面印证,我们常会通过采访当事人或相关人,用他们的现场言行来从正面或侧面表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期声采访。通过具体生动、有性格特点、感情色彩浓厚的同期声采访,让被采访人的形象直接与观众“面对面”地交流,不光是能听见说话人的声音,还看到他的神态表情,以及心理活动,这就更能打动观众,使观众感觉真实、可信,产生认同感、亲近感。然而,在同期声采访中,我们既要面对普通党员、一般群众,也要面对大大小小的领导群体,由于被采访对象的不同,采访中出现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大多数被采访对象常常是第一次上电视,面对摄像机器和话筒时,可能会出现不自然、表情拘谨,甚至语无伦次等等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把握采访技巧,讲究采访分寸。

  3、字幕的设计。字幕是现今党员电教片不可缺少的形式。电教片如果少了字幕,如同书籍少了书名一样不够完整。字幕不仅仅是呈现片名和摄制人员名单的工具,它不仅在内容表达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而且在画面的构成方面也显示出特殊的魅力。字幕的合理运用,可以弥补画面拍摄的不足,使讲述的故事进一步得到升华。我们在制作设计党员电教片字幕时,什么地方采用什么样的字体和字形,都必须根据节目内容和形式来确定,要考虑字幕与画面、色彩、内容、节奏等构成要素的关系,对字体、颜色、编排方式以及出入的方式、速度、时间、特技进行合理的选择,从画面的整体效果出发,力争做到和谐统一,具有艺术美感。

  4、音响的采录。在党员电教片的编制中,电视画面的设计拍摄固然重要,但声音元素的运用也不可少。因为画面虽然直观形象,但是它缺乏抽象的概括、说明能力,观众在观看电教片时,必须通过声音元素传递的信息去理解知识、掌握理论。因此,剪辑制作党员电教片必须注重音响的采录。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党员电教片要采录的音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解说词,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讲解、说明,具有补充、提示、概括、强化画面的作用。二是现场效果声,是指在声像素材中,各种形象元素本身发出的声音,或这些形象元素运动中发出的声音,包括自然界的声响、机械的声响、人发出的声响等,它能增加画面形象的真实感,扩大与加深画面的表现力,但有时因现场环境噪声较大,或者因它的采用而冲淡主题,我们在采用时就要注意反复揣摩,什么地方采用、什么地方不用,要慎重推敲。三是音乐,是指我们为了表现出舒缓、紧张、喜悦、沉重等情绪,或者为形成电教片的节奏而配置特殊的效果音响,虽然并不负责传递教育内容,但却能够给观众以情绪上的补充,使他们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加深对教育内容的感受与理解,并给观众以音乐艺术的享受,但在电教片中,用不用音乐、用什么音乐、什么地方用音乐,都必须服从整体结构和节奏的需要。

  5、节奏的控制。能否恰当控制党员电教片的表达节奏,是衡量我们制作功力的重要水准之一。过快的节奏易使观众情绪紧张;而过慢的节奏又易使观众松懈厌倦。只有恰当的节奏,才能使观众感觉舒畅,从而增加收看的兴趣。节奏与结构、节奏与悬念、节奏与速度、节奏与色彩、节奏与音效、物理节奏与感知节奏等,穿插交织,互相影响,共同构筑着整体节奏。在党员电教片剪辑过程中,应把强烈的节奏意识渗入其中,从镜头设计到段落层次,从情节设置到结构编排,都要充分想象片中要表达的节奏,在对观众感知心理充分预估的基础上,通过调节镜头的快慢、组接的频率、音响的旋律等视听元素,来控制节奏,注意在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节奏,使整个片子节奏分明,张弛有度,给人以艺术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