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临川教育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9-05 来源:调研报告

  20__年3月12日至14日,我局组织了始兴中学、墨江中学、风度中学、职业中学等四所高中学校的领导和部分骨干教师一行23人到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临川二中学习考察,通过参观校容校貌、听取学校领导介绍经验、与抚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接触,我们对临川教育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临川教育现象有了初步的解读,得到了不少的感悟和启发,现综述如下: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教育调研报告

  一、临川教育概况

  凯西省临川县,历来被誉为“才子之乡”,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和元代戏曲家汤显祖的故乡,唐宋八大家就有三家出自这里(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因此,这里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浓郁的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当地百姓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比谁家更有钱,只比谁家孩子更能干”。

  临川原为县级建制,后升格为县级市,属抚州市管辖。抚州撤地设市以后,原临川市又改成为抚州市的一个区—临川区。抚州全市有380万人口,是江西省有名的穷市,工业很少,经济落后。唯一让抚州人引以为豪的是该地发达的文化和良好的教育,仅在抚州市及临川区周边方圆30多公里的土地上,就有5所江西省重点中学,还有1所在建省径重点中学,每所规模都在五千人以上。其中临川一中和临川二中相隔不到7公里,临川一中现有150个教学班,学生120__多人,教师486人,临川二中有130多个教学班,学生10000多人,教师400多人。

  临川一中和二中办学历史不算长,二中建校才30年,一中也只有53年的历史,却以骄人的办学业绩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成为江西省乃至全国的名牌中学之一,先后被评为“20__中国百强中学”、“江西省人民满意十大品牌中学”、“和谐中国首届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示范学校”、“20__—20__年度公众满意中国十大名牌中学”、“首届江西省十大和谐校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两校均以教学质量高、人才辈出而著称。改革开放以来,仅临川一中就向高等学校输送优秀新生2.6万多名,遍及全国各大名校,特别是近几年来连创江西省高考历史之最,20__年有12人考取北大、清华,20__年上升为14人,20__年上升为24人,20__年递增至38人,另有3人考取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江西全省录取北大、清华的指标共150多人,仅临川一中就占了四分之一,省内没有任何一所中学可以与之相比。用该校一位领导的话来说:“临川一中几乎可以左右江西全省的高考”。临川二中建校30年来,培养少年大学生28个,保送全国重点大学126人,录取北大、清华60人,获博士、博士后300多人,数百人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留学、科研或举办实业;学校20多次获全国高中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团体总分全省前三名。

  20__年,美国有一家华文报纸刊登文章,题为:“中国偏僻小镇打造高考神话”,向世界介绍临川教育。为总结临川教育经验,中国教育学会于20__年3月下旬在抚州市举办:“高中教育管理创新论坛暨江西省临川一中教学经验研讨会,邀请全国教育界领导、专家、著名高中校长、教师共同解读临川教育现象,推动高中教育发展。

  二、临川教育发展的几大措施

  1、政府决策引导,打造教育航母。

  如前所述,临川区乃至整个抚州市,工业不发达,经济基础薄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严重落后于改革开放的发展步伐,但当地文化底蕴深厚,尊师重教风气浓郁。临川市委、市政府、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深刻认识到:临川教育是一块品牌,但目前动力不足,必须进行改革。于是在20__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大讨论:主题是教育如何为经济发展服务?如何把教育品牌做大做强做优?市府号召要学习浙江经验,要形成教育特色,把抚州打造成教育名城。明确提出“一个思路、两个园区、三驾马车、四苦精神、五个自主”的工作方针。“一个思路”即不平行发展思路,要形成抚州教育龙头,以龙头带动全身;“两个园区”即抚州市老城区(有抚州一中)和临川区(临川一中、二中);“三驾马车”即抚州一中和临州一中、临州二中,在资源配置、招生录取等方面平均分配,让三所学校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四苦精神”即领导苦抓,老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养;五个自主,即学校人事自主、招生自主、收费自主、支出自主、教学管理自主。当时,抚州市委、市政府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把当时临川区属一中、二中收归市管,与抚州一中共同组成抚州市教育集团,三所学校从20__年起三年内断绝“皇粮”,教师工资和学校运作经费由学校自筹,政府把节约出来的资金用于学校硬件建设,这样逼着学校开拓创新,自谋发展,置之死地而后生。事实证明临川教育集团的师生们没有辜负政府的良苦用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年年上新台阶,品牌打出去了,生源也越来越多了,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择校生收费虽然高达6600元至2.4万元,但江西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学生仍然源源不断到该校择校求学。

  组建教育集团,由学校自主办学,不等于政府甩包袱不管。政府抓的是宏观管理、资金扶持和政策导向。目前,无论是临川一中或者二中,校园面积都很小,只有一百零几亩。在一百零几亩的土地上容纳10000多名师生,其拥挤情况可想而知,班额都在80人以上,生活用房极少,教学用房和办公用房也很简陋。这种现象在今年有望彻底改观,因为市政府已给两校建了新校区,面积均在三百亩以上。一中新校投入2亿多元,二中投入1.26亿元,这些资金都是政府来筹措。市政府成立了建校领导小组,市教委组成建校办公室,负责建校具体事务,学校主要是抓好教育教学和内部管理。

  2、学校苦干巧干,提升办学水平

  从20__年起,抚州市教育集团所属的三所学校逐步断绝“皇粮”,实行自主办学的模式。学校领导意识到:再也不能“等、靠、要”,必须奋发图强,创出一条新路,学校才能发展。以临川一中为例,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打造出学校的品牌。

  ①、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实行扁平化管理。学校设正校长1人,副校长5人,加上学校工会主席(副校长级),一正六副,除校长主持全面工作外,其余六名副校长,每人兼任一个年级主任。除校长不任课外,六名副职全部任课。除了经费开支需校长审批以外,其他日常教学工作、人事安排、管理事务全部由年级组负责。这样,一个年级主任相当于一个小校长,既在教学第一线,又在管理第一线,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强了管理的有效性。

  ②、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临川一中现任校长饶祥明是从普通教师、班主任、科级主任、副校长逐步上来的,深知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他任校长的第一件事就是抓教师队伍建设,他明令禁打扑克、麻将、禁止有偿家教。临川一中每年招聘数十名新教师,对于30岁以下的年青教师,主要是立足本校,通过“帮、压、促”三条措施来培养。“帮”是师徒制,由年级主任汇同备课组长确定帮带对象,新教师每周至少听1节师傅的课,师傅每两周至少听1节新教师的课,并且一定要有记录,及时反馈,此外还通过备课小组、集体办公等形式互帮互学;“压”就是压担子,凡未上过高三课程的教师一律要上汇报课(即过关课),不能过关的要重来,不能升级。未任过高三年级课程的教师每年要进行文化考试,考试结果作为安排任课的主要依据,每学期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含粉笔课、毛笔字、钢笔字、普通话、课件和网页制作等)竞赛。临川二中还组织了专门的听课小组,每周听2名教师的课,并在每周日晚教师大会上公示听课评课情况,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自觉学习提升;“促”就是用措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如招聘新教师主要看教学基本功,每年安排部分年青教师当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安排年青教师当学科竞赛辅导员,科研课题吸收年青教师参加研究。通过以上措施,形成了教师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良好局面。

  ③、日常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实。临川一中和二中学校领导介绍抓常规教学工作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调抓实抓细抓落实。临川一中实行非教学人员坐班制,教堂人员弹性上班,每班设立《教室日记》,由值日班干记录教师整天的工作情况、学生上课情况、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满意程度等等,每周一次交校长查阅;校长则在每周日晚教师大会上通报情况,每学期由政教处组织一次学生期中整风,每学期由教导处组织一次教学大检查,内容包括:教师备课、作业及试卷的批改情况,由年级主任召开学生调查会,每班抽5名不同层次的学生分8个方面问题问卷调查教师教学情况,然后由年级主任找教师个别谈话帮助,必要时调整工作岗位。临川二中对教师的工作和学习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如教师选聘由教研组把关,背靠背打分,并要公开说明评分理由;每年暑假举办新教师岗前培训班,要求新教师上岗前一定要做好高考题,青年语文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写10篇下水作文,要求教师每人每年至少写一篇教学论文交学校评奖交流,要求教师每学期要多读书,学校开列必读书目并提供读书便利。所有这些都不是泛泛要求,而是要检查落实,已形成制度。功到自然成,由于上述工作抓得实、抓得细、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来,已经成为临川一中(或二中)的办学特色和团队精神,因而临川一中和二中的教师培养效果在江西全省也是数一数二的,仅临川二中就培养出11名省径特级教师。

  三、临川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此次赴临川学习考察,时间很短,但感触良多,感受很深。临川教育情况与我县相比,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最大的相同之处就是穷地方办大教育。因此,笔者认为,临川教育有许多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1、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敬业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抚州虽说是地级市,但经济基础薄弱,城市也不繁荣。尤其是学校“断奶”以后,老师打破了铁饭碗、待遇也不见得很好,班主任津贴每月300—400元,但教师每天早上7时必须到岗,上午4节课,下午3节课,晚上还要下班辅导(初一2节、初二3节,初三以上4节),周六、周日还要上班,每周只有半天时间休息。10000多人的学校,副校长以下全部任课,校长每天7点钟检查各年级主任和中层干部到校情况,年级主任检查教师到校情况,班主任检查学生到校情况,天天如此,循环往复。另外,教师一般教两个班课程,每班学生80—100人,每次测练结果最多隔天就要向学生反馈,(这是该校教学上的一条经验:及时反馈,提高学习效率),工作量可想而知,但是他们不但做到了,而且坚持得很好。对比我县学校规模虽小,但不少学校领导都没有任课,总是忙于事务,教师中得过且过,不愿吃苦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必须学习临川教师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当然,这也需要制度加以保证。

  2、培养教师的方法和措施值得我们借鉴。前文说到临川一中和二中对新教师培养采取了很多措施和方法,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其中有许多方法是我们曾经用过或者正在使用的。比如对新教师进行“帮、压、促”,组织新教师上汇报课,进行常规工作大检查,要求教师写论文、集体备课等等。为什么效果不如人家?笔者认为重要原因是没有人家抓得实抓得细,尤其是对各项评价的结果,没有人家运用得那么好。临川学校管理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学生督促老师,由学生记录和反馈刻师工作情况,学校根据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来调整对教师的管理方式。而我县实施类似管理方式的学校少之又少,且很难坚持,总是认为由学生评价教师,有损师道尊严,会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临川教育的经验证明,这是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符合现代教育管理理论。

  3、临川教育强调教学进步、强调团队精神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临川经验之一是发挥团队精神,在教学中重过程、轻结果。其中措施之一是教师福利不与高考挂勾。学校虽然也设立了各种各类奖项,但一般是奖到集体而不直接奖到个人,如考入清华、北大或高考600分以上人数获全省第一,则按教师人均一万元奖给全级任课教师,高一高二教师则参照高三奖金基础按百分比进行奖励,平时考核则以每次月考成绩为参照看进步率,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各自为战,相互保守,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反思我们的管理,往往只重结果,哪一科考好了,就奖励那一位任课教师。对学生或教师,往往以分数论英雄,很少比进步、比奉献。在临川一中听介绍时,有人问到学校如何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该校领导回答得好: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和氛围,教风、学风一旦形成以后,不需要刻意去塑造,主要靠带动,代代相传。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

  4、教学中重视基础,及时反馈的做法值得借鉴。临川一中对教学工作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体现了学校重视基础的指导思想。比如要求各年级学生都必须有纠错本,每次测练后要做好纠错记录,提倡学生每次检测后3内必看纠错本,以后每周看一次,高考前主要看纠错本,这样日积月累,使得学生牢记失败的经验教训,不断矫正思维方法,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又比如要求教师将测练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临川一中的测练是非常多的,每次测练结果,重点班要求第二天反馈给学生,其他班测要求隔天到反馈,这样做虽然教师很辛苦,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大大提高。另外,临川一中非常强调学生写好字,该校从高一就开设写字课,一直开到高考前夕,学生的字体写得工工整整,不但学到了基本功,无形中也提高了高考成绩。而我们是别说高中学校,连小学也少有开写字课,不少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平时要求不严格,却常常埋怨学生作业不认真,字体潦草,是否值得反思?

  四、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1、公立学校改制成类似私立学校,是否符合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和精神?

  临川一中、二中和抚州一中原是市政府公立重点学校,改制以后,停拨教师工资,由学校自聘教师,自行解决办学经费,意味着允许学校高收费,在国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以后,仍然收取高额择校费,是否符合国家办学之精神?应该如何看待类似办学现象?

  2、抚州市成立教育集团,集中优质教育资源,三所中学一个代码,平均分配生源,形成鼎足之势利于学校竞争,这种做法在我县是否可行?

  3、临川一中和二中分层教学的做法,根据学生基础,分成“0”、“a”、“b”三层,采取不同的目标要求和教学方法,分别冲刺北大、清华和一本、二本,这种模式是否符合教育公平原则?是否对学生发展有利?是否值得我县借鉴?

  综上所述,此次学习考察,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好的经验,同时,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县教育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解决思想、深化改革、真抓实干,把我县教育工作推向新的水平。

相关推荐

辞职报告 实习报告 述职报告 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工作报告 自查报告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格式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怎么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模板行业调研报告党建调研报告产业调研报告农村调研报告党建工作调研报告基层党建调研报告学校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