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15 来源:发言稿
各位同学:
下午好!
首先欢迎七年级新加入阳光社团的阳光使者朋友们。今天,我们利用中午时间举办一个简短的培训会,目的就是让我们每一位阳光使者尽快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更好地开展工作,为班级、学校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希望每一位阳光使者在工作的同时,得到更多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今天的培训会我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是了解学校的阳光社团,二是阳光使者应如何发挥好作用,三是争当优秀阳光使者。
一是关于我们学校的阳光社团
我校阳光社团成立于XX年9月,目的就是为了体现了学校对每一位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是落实生命教育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因为构建和谐校园,不是把校园建设得富丽堂皇,而是需要校园内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共存,和谐的心理环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形成。而我校心理辅导室虽然拥有三名教师,均已拥有相应的资格证书,虽然平时能加大对团体心理的辅导和相应活动的开展,定期举办一些讲座等,但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富于幻想,独立意识较强,感情丰富而极不稳定,焦虑、自卑、抑郁、交往障碍、暴力倾向等问题在不同的个体身上表现突出,而且当今我国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仍是起步阶段。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要保持健康,而由于广大同学学习的忙碌,或者我们传统上的认识,不少人对心理健康还不够重视,很少有人主动走进心理辅导室寻求心理咨询,因此,学校特此成立了“阳光社团”,以尽可能尽早发现学生中的一些不良心理,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疏导,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阳光社团还创办了相应的刊物《阳光驿站》,定期出版分发到每个班级,对同学们心理教育展开具体的指导,共同构建和谐校园。阳光社团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由于我们广大阳光使者的共同努力,奉献爱心,大家的工作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拥护和好评。金坛电视台、金坛教育报、江苏教育报等媒体获息后,专门对我校的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是阳光使者应如何发挥好作用
同学们,年复一年,今天我们阳光社团又迎来了崭新的一批阳光朋友---每班4名七年级的阳光使者,所以我首先代表学校欢迎你们的加入。回顾几年来,我们阳光使者以积极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领导和全体班主任的一致好评,这是我们阳光社团全体成员的骄傲。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感到我们工作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大多数人还不能主动走进心理咨询室排解心理上的一些困惑和烦恼,这就要求我们变公开为“地下工作”,更好地为我们广大同学服务。我相信,我们许多阳光使者在不久的工作中会深深地喜爱上这一有意义的工作,正如以前有的阳光使者所说的“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还有的同学坚信“心理咨询在落后国家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营养品,而在发达国家则是生活的必需品”的说法,确立了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一名心理医生,毕竟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咨询将被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那么阳光使者应如何发挥好作用?
第一、 懂得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例如:了解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处于现代化、信息化与网络化社会中的青少年,大多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兴趣广泛,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心理素质问题。例如,近年来时有发生的中小学生辍学、轻生、暴力指向家庭等悲剧事件,使得青少年心理素质成为全社会密切关注的大问题。据调查,在我国大城市中,约有17%到20%的学生存在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情绪问题、智力问题、意志问题和人格问题。
第一大方面,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上,比如,青少年和同伴的交往,包括和异性的交往;和老师的交往,师生沟通是现在中小学生教育方面突出的问题。很多同学怕老师,很难和老师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关系;学生和家长的关系,也就是亲子关系。小学阶段,亲子关系比较平稳,但是到了青春期,父母们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不和我沟通怎么办?孩子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进自己的屋,把房间门关上。亲子问题也是家长和学生们比较困扰的问题,学生们总喊“家长们不理解我”、“理解万岁”。情绪问题指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不能控制;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或自己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最显着的特点则是“逆反”性增强。老师和家长们发现,不知从何时起,学生变得不听话了,你要他向东,他却偏要向西。心理学上将这个时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逆反心理”。还有学生的焦虑症是最常见的学生情绪障碍,具体表现为心神不宁、心烦意乱,还常有腹痛、恶心和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第二大方面,智力问题。今天学生面临的重大压力就是学习,学生的智力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动症(注意力不能集中,总是忙碌不停,静不下来)、学习技能障碍、智力异常(个别学生智力可能发育不良,智商比较低)、注意力涣散(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与持久)、厌学、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差等,问题比较严重的存在学习困难、学习障碍,一些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厌学与逃学现象,对学校产生了恐惧的心理,严重甚至达到了“学校恐怖症”的程度。当然原因有老师教育教学方法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外,主要问题出在学生的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不明确,内驱力不足,对所学课程缺乏兴趣,不愿学,不好好学,因而学业成绩很差,令老师和家长极为痛心。
第三大方面,意志问题。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特别是经不住强烈诱因的引诱,容易上当受骗。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优柔寡断、胆小怕事、易受暗示和容易动摇。许多学生不愿意承担责任,难以承受挫折,感情脆弱,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就悲观泄气、打退堂鼓,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就退缩或逃避。有的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中与人发生冲突后,因一点点小事,动辄就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这些与中小学生如何看待自己、评价自己、接纳自己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很多中小学生出现行为问题,和他不能很好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有很大的关系。
第四方面,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控力差、怯懦、自我中心、自卑、自闭、不合群、不善于合作等。自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有些学生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很少想到别人,也不愿与人分享任何东西,缺乏同情心,缺乏宽容精神,不愿帮助别人;有些学生平时在与同学相处时,常常为一点小事而闹意气、泄私愤;不合群的学生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类则表现为爱哭闹、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这样的学生以后很难与人合作,因而也很难适应社会。比如:
1、自信心欠缺。他们缺乏必要的自信心,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们尤其害怕别人对自己的否定评价,并容易给自己身上贴上“我不行”“我没用”等标签。为了逃避别人的批评和指责,他们往往选择了退缩,将自己封闭起来等方法,而这些方法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又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有些因自信问题而表现出沮丧、生气、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情感反应。
2、挫折心理方面。学习中的挫折。表现为一些学业非常优秀的学生在遇到一两次学业上的失败后,就变得一蹶不振,有的甚至偶尔作业时遇到难题不能解决,便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也有的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遇到理解障碍或分析受阻,便否定自己的智力水平。而有的学生因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感到苦恼,有的则因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而烦恼等等。
3、情感上的挫折。主要表现在一些中学生越到高年级,同学之间的交流得越少,各自都在拼命读书,好像都很紧张,无心去顾及别的,但心理上都感到苦闷,要找人倾诉,可又担心别人会嘲笑自己脆弱,所以把情感转向“日记”,同学之间情感交流越来越少,形成自我封闭,情感空白而痛苦。
4、性挫折。表现为:部分男女中学生对发生在他们身体内部和外部的变化,第一、第二性征的出现,特别是月经、遗精等现象不理解,感到困惑不安,惊慌失措,甚至有的以为自己病了,形成心理上的压力;而有的学生对在与异性相处中的好奇和爱慕不知所措,有的将这种青春初期的异性吸引误认为是爱情,过早地陷入情网而无力自拔,而有的又过分迷惑和矛盾,造成性压抑。
5、自负心理。有这种心态的中学生,表现出一种过份的高傲、自满、目中无人,无论什么事情,处处都想高出别人一头,不懂得虚心,不知道谦让,光想着自己,从不考虑别人,我行我素,自以为是。有的在学习方面,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嫉妒心强;有的整天陶醉于自己的体育、艺术、甚至长相等方面的某些特长,自以为很了不起,沾沾自喜,不思进取;有的言谈举止总想引起别人注意,同学之间处处想占上风,稍有不随自己心意时,便使脸色,发脾气,甚至破口谩骂,动手打架。
6、依附心理。或者叫依赖性心理。往往表现在独生子女身上,或者老一代亲人抚养长大的学生中。
7、盲从心理。即盲目崇拜,盲目跟随。这种心理目前在青少年学生中较为普遍。他们整天耗费大量精力,热衷于收集这些“崇拜偶像”的各种信息,并刻意模仿,从穿着打扮,到言谈举止,唯明星是从,不管得体与否,一概“东施效颦”。还有的不管自己是不是这块料,一味盲目地试图从文艺、体育方面寻求出路,找突破口,今天学唱歌,明天学书法,后天又学绘画,忙忙碌碌。这些人不切合实际、一味地盲目追求,本末倒置,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得不偿失,既影响了学业,又耽误了前程。
影响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四个部分
第一个因素,就是环境的因素,其中包括家庭因素。小孩子出生到长大,家庭是他成长最重要的一个环境。孩子6岁之前,是儿童心理、人格发展最关键的时期。父母的教育方式如何、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包括父母的期望、家庭的结构。我们可以想象,离婚家庭和正常家庭的孩子成长会有一些差异,尽管这些差异不是绝对的。但我们看到,离婚家庭的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相对更高一点。
第二个因素,学校因素。学校里师生关系如何、学校的规章制度怎么样、学生在学校里是不是被班级体所接纳,在被班级体接纳的过程中要形成一种归属感。如果学生在班级中没有归属感,会有被排斥、遗弃的心理。这对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冲击。学校里的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第三个因素,同伴的影响。同伴是小学阶段、中学阶段都是影响青少年行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青少年和同伴之间的关系如何,能否被同伴所接纳、认可,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四个因素,个体因素。比如青少年的气质类型,我们不能绝对说哪一种类型是好的,哪一种类型是不好的,但是气质类型如果和环境因素交互发生作用的时候,我们设想一个气质类型比较内向、胆小的孩子,他正好遇到了非常严厉、苛刻的父母,在环境和个体交互发生作用的时候,这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出现心理问题。一些父母指责孩子,甚至在指责他行为的同时,也在贬低他的人格。父母和他说“你不行”、“你很笨”,对孩子人格进行贬低,孩子慢慢就觉得我不行,我不如别人,我很笨,逐渐他的自我会发生一些偏差。
再比如:很多学生偏科很厉害,数学老师很喜欢他,他数学学的非常好;语言老师不喜欢他,他很讨厌学习语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老师喜欢不喜欢他、认可不认可他作为他自己对自我的一种评价,作为他去从事活动的最重要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生会觉得“我学习是为了老师学,而不是我自己愿意去学、喜欢去学”。本质上发生了变化。我们一定要帮助学生注意到这个问题。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尊,是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个重中之重的方面。
第二、懂得一些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心理辅导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一、贯注 贯注是心理辅导关系的首要条件之一。它要求辅导教师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全神贯注地倾听学生讲话,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与体态的变化,并做出积极的回应。它还要求辅导教师运用其言语与体语来表现对学生讲述内容的关注与理解,以使学生感到他讲的每一句话,表露的每一情感都受到了辅导教师的充分重视,藉以加深学生对辅导教师的信任,并强化其继续讲话的欲念。
二、倾听 倾听是贯注的关键。心理辅导条件下的倾听不同于一般谈话中的倾听,它要求辅导教师认真地听对方讲话,认同其内心体验,接受其思维方式,以求设身处地的思考与反馈之功。因此,它不可以像在日常谈话中那样可以随意插嘴讲话、任加是非评论及至争辩。台湾心理学专家邓继强说:“在辅导过程中,倾听包括五个条件:不批评、不判断、尊重、敏锐、对方中心。”不批评和不判断主要是鼓励当事人深入表露自己,这样辅导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当事人的看法和处境。
三、沉默 心理辅导既是听与说的艺术,也是沉默的艺术,沉默可以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也可以是受导人自我反省的需要。在心理辅导中,沉默一般具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暗示功能;一个是同感功能。前者通常表现为对学生的讲话及其停顿不做言语回应,以暗示对方继续讲话;后者则通常在学生讲述精神创伤事件或做深入的自我表露时,以沉默来确保其自我宣泄与反省的时间与空间,并表现辅导教师对学生此时此刻心情的由衷理解。沉默还可以因学生对辅导的态度而分为思考性的沉默与对抗性的沉默。其中前者是学生在辅导谈话中进行自我反省的表现,是对辅导的积极反应;后者则是学生对心理辅导缺乏信任的表现,是对辅导的消极反应。对此,辅导教师要善加区别,灵活处理,特别是对于后一种情况,辅导教师更需要耐心,不要强迫学生讲话。
四、宣泄 宣泄指学生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与精神苦恼倾诉给辅导教师的过程。它是一种发泄痛苦的方式,可给学生带来极大的精神解脱,使学生感到由衷的舒畅。因此,它可使学生摆脱其恶劣心境,寻找其症结,并强化其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五、探讨 探讨指辅导教师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思考其挫析与障碍的过程。它是心理辅导的重要环节,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在解决困难当中认清个人的愿望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它要求辅导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与思考其当前的困难、挫忻时,多提问题、少加评论;多做启发、少做说教;多鼓励对方讲话,少讲个人意见;多提开放式问题,少提封闭式问题。
六、面质 面质指辅导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推动学生重新认识其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消除其认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与主观性。美国心理辅导专家伊根指出:面质巳日益成为心理辅导的核心部分,它促使学生发现其言行中的种种自我挫败表现,并努力加以克服。面质的意义不在于否定对方,贬低对方,教训对方;而在于开启对方,激励对方,使对方学会辩证地看待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七、行为操纵 行为操纵指辅导教师对学生自找向善与自我改变的努力给予奖励与惩罚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消除其成长中的不良意向与不妥行为,模仿有助于个人成长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具体地说,辅导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认识与处理生活中遇到困惑与挫折中所表现出的自我发展与自强自立的意向与努力,井予以适时的鼓励与支持,以帮助学生不断成长。因此,行为操纵的意义在于强化学生自我向善的努力。
再比如:较为常见的攻击性行为、逆反心理、不合群问题,作些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攻击性行为。心理学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和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攻击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攻击,二是转向攻击。前者是将愤怒直接发泄到构成挫折的对象上,而后者则是把愤怒发泄到其他的对象上。自我折磨或自戕也属于转向攻击,其特点是把攻击对象转向自己。由于青少年承受挫折能力较差,很容易把挫折的原因归结为自身,把自己作为发泄愤怒的对象,伤害自己,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进而采取自杀行为。
显然,攻击性行为是极其有害的,必须严加预防与及时纠正。事实上,学生有异常行为发生,通常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久积压的情绪得不到安慰、支持与宣泄,才转到毁灭自己或伤害他人的极端做法上去,做出令父母无法接受的事情。老师和家长可以采用“转移注意”法,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给予较多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来转移其注意力,这样可以培养兴趣、陶冶性情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例如:消耗能量,在学生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培养文化兴趣,如绘画、音乐等爱好,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其心理平衡,乃至逐渐减少或转移攻击性行为。
2、逆反心理。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学生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老师和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就会引起他们的厌烦,并产生反抗的心理和对立的情绪。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意识获得空前发展,但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他们会有意或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怀疑或攻击别人,但又容易片面与缺乏事实论据。
“心理断乳期”是学生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青少年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开始自己判断和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成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要相信学生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的时候,老师和家长更应鼓励、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与此同时,老师和家长又不能迁就学生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为,以防学生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老师和父母。
3、不合群现象。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都普遍地存在着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和娇宠,使得学生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考虑自己,不为别人着想。众多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也缺少与其他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机会,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也缺少竞争性,可能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学校教育中缺乏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是在游戏与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为集体荣誉而努力的精神。比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择需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的竞赛游戏,赛后分析获胜和失败的原因,让学生知道只要有利于集体利益,即使自己吃亏也是光荣的。
二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爱心、责任心以及合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要注意这些素质的综合培养。比如,在学习生活中要让学生互相帮助;对有困难的同学要有同情心并给予热情帮助;值日生要负责任。对于孤僻的学生,首先要消除他和其他学生的疏远感,使之真正融入团队之中,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其团队精神。
三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帮助学生树立“争第一”的意识是必要的,这有助于使学生用较高标准要求自己;但同时,也应让学生明白,在“争第一”的过程中要使用正当手段,要具有正确的心态,不能走极端。
四是要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群、合作精神。在这方面,老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要让学生在互敬互爱的班级气氛和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与合作的品格。
4、如何应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问题。
杨丽娟现象网上炒得很热。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心理和社会问题。从这个现象中,我看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这是一个很极端的“偶像崇拜”的例子。撇开杨丽娟个人人格上的问题,仅仅从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这方面,我们要分辨的是“偶像崇拜”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还是不正常的现象呢?老师常常说,你们这群学生只懂得追星,不知道把更多的心思放到学习上。当老师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息时,孩子更多的感受是你不理解我,我们之间有代沟。前几年流行“哈韩”、“哈日”,很多父母有这样一种反馈,会说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对韩剧、日剧如此崇拜,他们不能理解。孩子们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父母不喜欢这些。
其实,第一,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儿童阶段出现的正常现象。它和青少年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青少年是属于自我意识高涨,想要成为成人,想要成为理想中的“我”。但他暂时无法达成理想,他会寻找自己喜欢的偶像,作为他影响自我的替代。
第二,青少年——我们也把它称为“心理断乳期”,青少年想成为成人,不想再依赖父母。当他急于和父母划清界限的时候,不想依赖父母的时候,他要找到一个替代品。从这个角度讲,“偶像”就成为了父母的替代品。
第三,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我的周围人都崇拜刘德华,我想表现我不落伍,和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可能会不自觉地去崇拜刘德华。这是环境、群体压力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偶像崇拜”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父母如何应对青少年“偶像崇拜”问题?“偶像崇拜”有两种,有些青少年崇拜的是偶像的外表、动作,如果这种模仿过多,可能就会陷入到一个误区里。一种是崇拜偶像人格中的内涵,尽管偶像遇到很多压力、困难,他的偶像克服种种困难,最后取得了成功。这样的坚持、毅力、努力,不到最后关头绝不放弃的信念,如果这些是青少年崇拜的对象,那么,偶像身上的内涵是对青少年是具有积极的影响的。
老师、父母对待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看成是正常的现象,不要一味压制。即使这些青少年已经在“偶像崇拜”的外表上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我们不能一味地用指责,压制,否则会适得其反,即使父母、老师再好心,也不会被孩子所接受。
回到杨丽娟这一个例案上,我们不能对“偶像崇拜”过于严厉,但过于放松“偶像崇拜”,一味去顺从孩子的“偶像崇拜”也是不对的。杨丽娟的父母是完全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干什么,过于顺从孩子的想法,而没有对她进行引导,使杨丽娟在崇拜刘德华这一问题上一步一步走到现在,走到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上。“偶像崇拜”是今天老师、父母和孩子冲突比较大的一方面,我们要从以上角度看待“偶像崇拜”问题。
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向自己的消极情绪挑战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是指要学会主动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听任自己情绪的摆布,成为情绪的奴隶。”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情绪是丰富、强烈而多变的。这多变的情绪常使他们不能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习、生活也因此而受到干扰。那些自控力较弱的学生,很容易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有的学生就是因为不能摆脱不良情绪的干扰,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心健康。
尤其是目前进入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大多都承受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及自身的种种精神压力。在精神重压下有些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厌倦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如得不到及时地调节和控制、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效率,也将对学生的身心造成较大的伤害。
可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是多么重要,正如马卡连柯所说:“不会抑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
人的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并且可以使人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可爱,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艰难困苦,成为人们活动的推动力。
例:德国着名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情绪变化对一篇科学论文的影响。ぁ∮幸惶欤德国着名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由于牙病,疼痛难忍,情绪很坏。他拿起一位不知名的青年寄来的稿件粗粗看了一下,觉得满纸都是奇谈怪论,顺手就把这篇论文丢进了纸篓。几天以后,他的牙痛好了,情绪也好多了,那篇论文中的一些奇谈怪论又在他在脑海中闪现。于是,他急忙从纸篓里把它捡出来重读一遍,结果发现这篇论文很有科学价值。他马上写信给一科学杂志,加以推荐。这篇论文发表后轰动了学术界,该论文的作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
可以想象,如果奥斯特瓦尔德的情绪没有很快好转,那篇闪光的科学论文的命运就将在纸篓里结束了。
例: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位充满乐观态度和积极情绪的伟大领袖。
请看他写下的诗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正是这种积极的态度和情绪使他对待艰难困苦从不悲观失望,越是艰险越向前。
与积极情绪相反,一切消极情绪都会使人觉得难受。消极情绪一般具有减力的效应,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使人的自制力下降,以致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例:《黛玉葬花》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多愁善感,郁郁寡欢,深陷孤独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面对落花她伤心落泪,认为这就是她自己命运的写照,于是便去葬花。由于她长期处于哀愁忧伤的情绪之中,最终她的生命也被消极的情绪埋葬。
自然界有潮涨潮落,我们的情绪也会像潮汐一样,有高有低,如果我们以消极的情绪面对学习和生活,那么,我们就会不断地品尝失败的苦果。
为了生活得快乐,为了能有收获,请记住这句话:凡是允许不良情绪控制其行动的人,是弱者;凡是迫使行动控制其不良情绪的人,是强者。
我们要快乐,我们要成功,让我们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文章引用自:
第三、懂得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
当然,我们阳光使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难免自己的情绪受到影响,这就需要增强免疫力,我认为主要做到两点:
一是增强耐挫折能力。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的确,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挫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所谓“挫折”就是当人们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遭遇种种干扰和障碍,致使无法实现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挫折在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都存在,只是表现不同而已,处在身心发育时期的大学生表现尤为明显。据调查,大学生的心理挫折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1) 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没能考取理想学校;留级;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求知欲得不到满足等。
(2) 人际关系方面。不受老师喜爱,经常受到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交不到可以讲心里话的朋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亲子关系不良等。
(3) 兴趣、愿望方面。自己的兴趣得不到成人的支持,而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或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等。
(4) 自我尊重方面。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轻视和委屈;自感多方面表现都很好而没评上“三好生”、没选上班干部;个性、学习成绩都不如别人等。(5)不良消极情绪的影响力,有时有杀伤力。
二是懂得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自我更好调节。首要任务是预防,而预防就是从理智上找出一些办法来解除心理上的压力。下面这十一种方法,可以使人保持心理健康,能够预防心理疾病,也可以治疗心理疾病,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具体的要求和做法是:
1、坦率地交谈。找你所信任的、谈得来的、头脑冷静的人交谈,把你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向他倾吐,彼此思想交流,感情共鸣。君忧我悲,我喜君乐,因同情而相对流泪,因高兴而相对开怀大笑,不让内心积存任何消极不良的情感情绪。
2、暂时地逃避。如果你遇到了紧张的刺激冲击,或遇到挫折、困难、失败而陷入深深的自我烦恼之中,那么这种自我烦恼无异于一种自我惩处。这种惩罚也是于事无补,不解决问题的。自我诅咒、赌气不吃饭、躺倒不干等等,都是没有用的。一个有效的办法是不妨暂时离开你所厌烦的情境,转移一下注意力,过段时间后,就会恢复心理上的平静,或者把心理创伤填平。
3、把思想感情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当你的情感遇到激烈震荡的时候,你可以把思想暂时放在谋求“第二职业上”,比如专心致志地写字、绘画、逛街、洗衣服等,总之去“忘我”地热衷于一件你可以干的事情。这就可以把你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绪转移换掉。
4、对人谦让。一个人如果总是好自我表现,干什么都抛头露面,那就会使他忙碌不堪。如果你经常地甘当配角或后台工作人员,那你就会感到时间充裕,就会享受到从紧张里解脱出来的乐趣。
5、为别人服务。多为别人着想,多为别人服务,可以帮助你消除自己的烦恼。做好事,帮助弱者会使你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6、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当你面临很多难题的时候,先解决一个问题,且要从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下手。有了成果,就会有信心,成果越多、越大,信心也就会更足、更强。
7、避免超乎常态的行为。不要做力不从心的事,不要一个一个连续承担难题,否则你会一事无成。认为“没关系”,什么事都一古脑儿包揽下来,结果会招架不住。这不仅是“大伤脑筋”,而且使你感到非常紧张、烦躁,严重时甚至会走向精神崩溃的边缘。
8、对别人要宽宏大量。不要对别人要求过甚,让别人一定要执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对别人的批评、责难要合情合理,给别人一个考虑反省的机会。否则,会增加自己的烦恼、愤怒、焦虑等消极情绪。
9、给对方机会。有时你可以处于被动的守势状态,给对方一个表现他自己的机会。这样做可以避免因人际关系紧张而使自己烦恼苦闷。
10、自己动手。不要总是停留在观望阶段,不要推诿说“我忽视了”,或者说“我正想去做”等。路是要人走的,应该自己动手去做,要破除依赖心理。
11、制订一份休闲计划。如果你能制订一份既愉快而又切实可行的休闲计划,那么在这个时间还没到来之前,你的心情是愉快的,有盼头的。而一旦实施,更会受益不浅。
范文大全 · 手机版 m.fwdq.com